内贝斯基·沃捷科维茨(1923-1959)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的奥地利批学家。1948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留校任教,供职于该校人类学博物馆。
1950-1953年参加希腊和丹麦王子彼得组织的中亚考察队,在印度和锡金边境地带收集资料,对藏传佛教的护法神产生强烈的兴趣。通过在藏人尼玛的帮助下写成《西藏的神灵和鬼怪》一书。此书在1956年出版后,受到国际藏学界的重视和好评。
内贝斯基·沃捷科维茨博士在其《西藏的史前珠子》一文中讲述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一个传说:天珠起源于茹多克附近的一座山上,遇上大雨天珠如溪流般地沿余坡倾泻而下。有一天,一个巫婆用“邪恶的目光”盯着那座山,于是天珠马上停止流淌。直至今日,在天珠不断流出的地方还可以看到颇具特色、条纹黑白相间的瑟珠。
根据内贝斯基博士的说法,在西藏各地、不丹和拉达克据说都发现了瑟珠,但在锡金和尼泊尔从未发现过。根据不丹一度是瑟珠的主要来源地。内贝斯基在1952年撰写论文时说他在康区有了更大的发现。他还说拉达克瑟珠都是沉重劣珠,多指型一蚀刻玛瑙珠。
天降石象雄天珠的中国历史
(一)松赞干布与天珠
松赞干布(617-650),他的一生,功绩卓着。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吐蕃赞普时期的全面发展,将藏族人们引入了团结、繁荣、富强的时代,还沟通了与唐朝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后来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
藏族历来十分敬重松赞干布,他不仅被视为观音的化身,而且是有口皆碑的三大法王之一。松赞干布非常欣赏唐朝的富庶与繁荣。于贞观十五年(641)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将佛教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了高原,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还携带了一尊由印度赠送给大唐的释迦牟尼12岁的等身像到西藏作为陪嫁(现供奉在西藏拉萨大昭寺释迦殿内)。后来这尊佛像送到西藏后,镶上一百多颗珍贵的天珠,有九眼天珠、宝瓶天珠(也称圣怀天珠或永生天珠)、两眼天珠和三眼天珠等等。
这尊佛像至今仍在拉萨大昭寺的释迦殿供奉。有幸能见到这尊佛的旅行者也同样能见到佛像上装饰的天珠。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松赞干布被唐高宗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晋封为賨王。并镌其像于石,列于太宗昭陵。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病逝。
二)赤松德赞与天珠
赤松德赞(公元742-797年)是吐蕃在政治和佛教方面最有贡献的赞普。公元756年成为赞普。周边邻国都接受他的命令。这个赞普时代,吐蕃王朝领地非常广大。吐蕃王朝到达鼎盛。
从史书记载推测,老天珠再度盛行年代,当属格萨尔王时代后期。因为西藏最初的三位大师(寂护、莲师、赤松德赞)将桑耶寺建成之时,得到犹如初生小动物般的18颗天珠,认为是有非人之助。从这则记载中,可以看出公元8世纪左右天珠非常珍贵且稀少。
能看出那时并没有天珠坊间,不然寂护、莲师、赤松德赞三位当时的顶级人物得18颗天珠就不会认为是非人之助。
天降石象雄天珠的寓意
天降石象雄天珠中的九眼天珠在天珠中寓意也是相当美好:集九乘之功德,慈悲增长,权威显赫、离苦得乐之意。至高无上尊贵之气宇、世出世间事业一切迅获成就、为天珠中最上品、能免除一切灾厄。
天珠承载着日月的精华,生生不息;
天珠记载了生命的轮回,证明了大成就者的功德
天珠作为供佛圣物与护身的法器,穿越于人类历史时空。
天珠是藏民族对天神崇拜的圣物,更作为殊胜的供佛圣物世代相传。
随着天珠受到越来越多文玩爱好者的喜爱,关于天珠的“真假”之辩此消彼长。最为让人们好奇的,便是其古法的镶饰工艺。今天,抛开真假不谈。来说一说天珠的制作工艺。
史料记载的天珠工艺
据考证天珠起源于公元前10世纪古象雄王国时期,因古象雄王国神秘消失而传承中断。为取代天珠的药用价值和满足藏民佛教信徒崇拜天珠的心理需求,“至纯天珠”就应运而生。
有文字记载工艺天珠的发明者是南派藏医药创始人宿喀娘尼多吉大师,由于公元12世纪前天然天珠被大量用药,因此工艺天珠使用了金、银、藏红花等27种名贵材料制作,为了更近似天然使用了一种“白化工艺”(在天然玛瑙中段涂上碱性化合物,然后加热使其中段白化),接着在白化处涂上硝酸铜在加热制成线珠,来模仿天然天珠的颜色、质地。
这种工艺是西藏地区独有的工艺,人们把这种工艺制作的蚀刻玛瑙工艺品称为“至纯天珠”。由于这种工艺天珠工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渐渐就失传了。
广为流传的型1-型5制作工艺
关于“型一”到“型五”镶蚀工艺是1944年藏学家贝克提出关于镶蚀玛瑙的五种工艺理论,后来由藏学家迪克逊进行完善并广为流传。
第一型镶蚀玛瑙
把碱水,白铅,或洗涤碱等涂料,涂在未经处理的玛瑙上面,形成白色的线条;这些天然玛瑙的选用,以深色者为佳;常常是选用黑色或红色的玛瑙。通常是加热一次就完成,是标准的一度烧。制作经较简单迅速,颜色没有那么牢靠,不像第二型那样坚牢不易剥落。许多美索不达米亚及印度古珠,寿珠即是以此法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