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在作战使用中,很多艇长都把电磁火箭弹当成防御武器。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用来对付敌人的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巡逻机,就算不能击落,也能干扰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巡逻机,为潜艇赢得逃逸机会。
要在进攻中使用,就得离目标足够近。
当然,这个问题早就引起海军重视,而且海军已经投资开发专门用来发射电磁火箭弹的垂直发射系统。
只是,在很多老式潜艇上,除非增添专门的舱段,不然都无法使用。
作为实战经验最丰富的常规潜艇艇长,萨非墨非常清楚电磁武器的重要性,也知道该如何利用这种武器。
这枚电磁火箭弹造成的破坏绝对是灾难性的。
当时,第一护卫群里,至少有四艘驱逐舰在电磁火箭弹的打击范围之内。
与联合舰队里的战舰一样,遭到电磁打击之后,这四艘战舰立即瘫痪。
更重要的是,其他六艘护卫舰与电磁火箭弹引爆地点的距离都不超过二十公里,而且都在按照正规程序执行战斗巡逻任务,战舰上的雷达、通信电台等设备都在工作,结果均被脉冲电磁波烧毁。
不同的是,这六艘战舰的动力控制系统没有损坏。
因为潜艇发射的电磁火箭弹的引爆高度不到五百米,所以破坏范围比战斗机发射的电磁火箭弹小得多。如果这枚电磁火箭弹在高空引爆,第一护卫群里的十艘驱逐舰没有一艘能够逃脱。
在电磁火箭弹引爆的时候,“海龙”号已经发射了六条重型鱼雷。
只是,萨非墨没有急着进行第二轮攻击。
在为鱼雷发射管重新装填的时候,“海龙”号开始加速,在十一点五十九分达到二十节的最高潜航速度。
此时,六艘还能航行的驱逐舰没有撤离。
原因很简单,旗舰在电磁火箭弹的打击范围之内,通信中断后,舰队指挥官无法向其他战舰下达撤退命令。
在旗舰瘫痪的情况下,其他战舰的舰长首先想到的不是撤离战场,而是上前援助。
勇气可嘉,行为却极端愚蠢。
以战舰的速度,摆脱“海龙”号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也就是说,只要六艘驱逐舰全速撤退,就能逃出“海龙”号的攻击区域。
前去救助旗舰,等于主动踏入鬼门关。
凌晨零点不到,“海龙”号发射的第一批鱼雷陆续命中了四艘瘫痪的驱逐舰。
此时,“海龙”号已经向第一护卫群航行了大约两公里。
零点过十分,第二枚电磁火箭弹在离第一枚电磁火箭弹大约五公里处引爆,顷刻间摧毁了剩余六艘驱逐舰上的电子设备。
为了搞清楚情况,萨非墨让“海龙”号启动了主动攻击声纳。
确定十艘驱逐舰均已瘫痪后,“海龙”号在零点十三分发射了第二批鱼雷,随后又在零点十七分发射了第三批鱼雷。
这时候,第一护卫群的反潜直升机赶了回来。
萨非墨没有迟疑,在零点十八分发射了第三枚电磁火箭弹,把赶来围剿“海龙”号的六架H…60J送入大海。
这些直升机都属于日本海上自卫队,不具备电磁对抗能力。
到这个时候,第一护卫群里的十艘驱逐舰中,最先中雷的四艘驱逐舰、包括两艘防空驱逐舰均已沉没。
在撤里之前,“海龙”号进行了第四次鱼雷攻击。
因为只携带了二十二条鱼雷,所以第四次鱼雷攻击只发射了四条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