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考虑了这个问题,今井利村肯定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以当时的情况,今井利村完全应该想到中国舰队在七月二十四日中午南下的原因,也就完全有能力看出其中的玄机。
说得直接一点,中国舰队在七月二十四日中午南下之前,肯定知道联合舰队已经进入南海,而且正在朝马六甲海峡航行。如果中国舰队打算先发制人,就应该在南海动手,没有理由让联合舰队安然到达马六甲海峡,更没有理由等联合舰队与印度舰队会合之后,在印度洋上打一场没有半点优势的海战。中国舰队没有这么做,已经说明中国不打算打第一枪,也就不会主动发起进攻。
想清楚这一点,就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印度陆军延迟发动进攻的时间,等到联合舰队与印度舰队部署到为之后再打地面战争。
可惜的是,今井利村没有想到这一点。
收到情报之前,他一直认为中国舰队还在南海北部海域,等待从广州出发的支援舰、以及从舟山赶来的登陆舰队。因此在七月二十四日夜间,也就是作战计划中规定的、发动地面战争的第一个时间结点上,今井利村没有发出终止信号,印度陆军按照作战计划,开始进攻前的动员工作。
到七月二十五日凌晨,已经有半数参与进攻的印度部队完成了准备工作。
只要计划不做调整,战争将在二十六日凌晨爆发。
这个时候,联合舰队已经进入布莱尔港。
今井利村收到消息的时候,想要调整作战计划已经来不及了。
随着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陆军进入战备状态,装甲部队进入进攻阵地、炮兵在阵地上展开、步兵来到防线上,巴基斯坦陆军也针锋相对的提高了战备级别,部署在锡亚琴冰川附近的三个步兵营在两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动员。巴基斯坦军队展开行动之后,就算印度陆军不打算发动进攻,也不会降低战备级别。
也就是说,就算今井利村在二十五日凌晨发出了终止行动的信号,局势也不会缓和。
如果改变作战计划,也许打第一枪的不是印度,但是只要一点点意外,比如防线上的士兵过于紧张,战争就会爆发。
谁打第一枪,只是道义上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陆军肯定不会放松警惕。
说得简单一点,就算今井利村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觉得道义很重要,印度陆军也不会就此罢手。原因很简单,战争爆发后,巴基斯坦陆军将向前线增兵,如果印度陆军没有抓住开战后的有利时机,恐怕永远也无法攻占锡亚琴冰川。只要战争会爆发,不管谁打第一枪,印度陆军都会发动进攻。
相对而言,临时调整进攻计划,还不如按照原计划行动。
一天之内,印度陆军无法拿出一套新的进攻计划,唯一的选择就是按照原计划,在二十六日凌晨发动进攻。
显然,印度在二十四日夜间进行战争动员的时候,战争就爆发了。
由战争动员决定战争,并不是新奇事物。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协约国与同盟国双方都把对方进行战争动员当成开战的第一要素,几乎所有同盟条约都针对战争动员,即只要敌对国进行战争动员,就意味着战争已经爆发。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与一战前的情况差不多。
在高度敌对的情况下,任何一方进行战争动员,都会被另外一方看成是开战信号,局面就会完全失控。
也许,今井利村考虑到了这个因素,所以没有在二十五日凌晨终止作战行动。
当然,今井利村管不了地面战争。
在他看来,只要印度陆军抢先发起进攻,就能在巴基斯坦陆军完成动员之前攻占锡亚琴冰川。随后,印度陆军将转攻为守,利用险要的地形抵挡巴基斯坦陆军的反击,以控制矿产资源区为主要目的。
关键不在陆地上,而是在海面上。
也许中国会派兵参战,但是中国陆军至少要到一周之后,才有可能出现在战场上。
在此之前,海洋战场上的胜负将决定战争的胜负。
只要能在海洋战场上取胜,中国就会放弃军事干预,甚至会出面调停,让巴基斯坦承认既成事实。
原因很简单,没有制海权,中国肯定打不赢这场战争。
首先,印度海军会封锁巴基斯坦的港口,阻止运载军事物资的船只前往巴基斯坦,切断巴基斯坦的海上生命线,甚至会轰炸巴基斯坦的沿海地区,打垮巴基斯坦的经济支柱,迫使巴基斯坦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