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持续了四个小时的炮击,不但击毁了港口内的所有舰船,还摧毁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基础设备,包括一座储备了五万吨重油的燃料库。炮击中,印度海军动用岸基反舰导弹攻击了炮击编队,但是没有收获任何战果,只是使炮击行动暂时停止了十多分钟。期间,印度空军还试图攻击炮击编队,结果执行攻击任务的十多架战斗机遭到拦截,根本没有对炮击编队形成要挟。
根据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当时还有一艘印度潜艇在炮击编队附近,已经用被动声纳探测到了炮击编队,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艘印度潜艇没有偷袭炮击编队,只是尾随航行了几个小时。
这一天,中国空军初次轰炸了位于海得巴拉的印度轴承厂。
从战略价值上讲,轴承厂绝对是战略目标。要知道,不管用什么做动力,驱动设备与行走机构都离不开轴承。从工业的角度讲,制造轴承的能力,以至能够拿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别的不说,在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国之一,但是不断无法生产高精度轴承,不管是车辆上的轴承、还是工业设备上的轴承,百分之八十需要间接从西方国家进口。
在军事领域,轴承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陆军的所有主战装备、空军的所有作战飞机、海军的所有舰艇,都需要轴承,而且轴承间接决定了装备的机械性能。
虽然印度也需要通过进口获取高精度轴承,但是印度已经具备了生产轴承的能力。
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印度的国产轴承能够取代部分高精度轴承,至少能够勉强达到使用标准。
从打击印度的战争潜力、特别是军事装备生产能力上看,炸毁印度的轴承厂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为此,空军出动了两百多架战斗机与四十多架轰炸机,向海得巴拉轴承厂投掷了数千吨炸弹。为了完全炸毁轴承厂,战斗机与轰炸机不但使用了高精度制导炸弹,还轰炸了附近的居民区。
这也是自开战之后,中国空军对印度工业设备规模最大的一次轰炸行动。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这次轰炸把印度的轴承生产能力降低了百分之四十,导致印度的军火生产能力大幅度降低。
随后几天内,中国空军还重点轰炸了印度各地的轴承厂。
这些轰炸行动,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地面战争开打后不久,印度陆军就不得不从被毁的装备上拆下还能使用的轴承,才能确保其他的主战装备能够正常使用。因为轴承生产能力大幅度降低,印度在三月份的军事生产能力至少降低了百分之三十。
当然,这只是轰炸印度军事工业设备的一部分。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中国空军还轰炸了印度的坦克工厂、电子设备工厂、火炮工厂、化工厂、钢铁厂、电力设备制造厂等等军事工厂,以及为军事服务的工业设备,并且在进入第三极端之后,开始重点轰炸印度的国家基础设备,比如地区配电中心、铁路枢纽中心、重要的桥梁隧道等等。
虽然印度的国土面积比日本大得多,但是在大规模战略轰炸面前依然十分脆弱。
第九十九章妥协
按照计划,陆军应该在三月一日动进攻,可是受空中打击不理想影响,直到三月五日也没能确定进攻时间。
当时,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即与巴基斯坦陆军联合作战。
能够说,只需说到联合作战,就是个问题。
别说地面部队,在海洋战场上,中巴两国的舰队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巴基斯坦海军主张重点打击印度沿海城市与港口,中国海军则认为应该以战略封锁为主,没有必要扩大打击范畴。
在地面战场上,这个问题愈加突出。
二月二十七日,戚凯威就到了**堡,在这里建立了中巴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并且亲身担任总司令。
问题是,在制订进攻方案的时候,戚凯威与巴军总参谋长有很大的分歧。
戚凯威的目的很简单:攻占新德里,扶持亲华政权,然后武装一支印度军队,让其与前政府军打内战。说得间接一些,就是以攻占印度都的方式,尽快结束大规模地面战争,减少战争丧失与伤亡。
可是,巴军总参谋长则认为,这不能从根本上处理问题。
按照巴军总参谋长的意见,巴基斯坦陆军将先攻占整个克什米尔地区,完全处理克什米尔问题,然后在南面的吉尔吉拉特邦地区用兵,攻占与印度存在争议的卡奇地区,最后才是进军新德里。
明显,巴军总参谋长提出的方案,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处理问题。
更重要的,如果按照这套方案打的话,战争肯定会持续半年以上。别的不说,在巴军攻占了克什米尔地区之后,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把主力部队全部转移到南部地区,并且完成后勤保障方面的调整工作。即便进攻行动十分顺利,也要在地面战争打响五个月之后,才有机会进军新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