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4章
如果没有私盐案,他可能不会亲眼目睹东山州的那场水患,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不会知道在被地方豪强把持的石场里,普通百姓受到那样恶劣的对待。
也许就不会昼夜不舍地研究杜仲胶的制法,不会开办书院,不会有这张将近十万字的计划案。
世家把持着朝政,垄断的问题已是沉疴已久。从前朝到今日,几代开国帝王都是典型的贵族门阀出身。建国之后,为了稳固统治,也为了尽快能安定下来,对于这些世家高门自然是尽可能地拉拢和友善。
但世家权大又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弊病。削弱世家的权势,一直是历代皇帝都想做的事情。
当今即位时还不到十岁,册立这么小的孩子为帝,虽然对这些事大家都是讳莫如深,只字不提,但多半也能猜到经历了什么。
元后逝世后,无论朝臣如何上表请奏,先帝都始终不肯再立新后,乃至后位空悬近十年。即位的幼帝生母出身不显,虽然最大限度的防止了世家通过外戚把持朝政的可能。
但毕竟是稚子孩童。册立太子的那几天,许多人晚上做梦都是笑着的,都做着架空幼帝、监国摄政的美梦。
只是没过多久,先帝便又下诏,命乌菏入东宫教导太子。
先帝对门阀世族群体多了几分无奈的宽和,但乌菏却是一点不肯容忍的。
等到先帝驾崩,乌菏执掌大权,行事作风又极为霸道强硬,再加上金甲军,竟然生生抑制住了南诏自建朝以来就有的世家把控朝政的风气。
谢虞琛对这位即位近三十年,一直以仁善着称的先帝一直极为好奇,他曾在私底下无乌菏闲聊时试探性地问过几句,问他先帝是否真的像传闻中说的那样仁善。
乌菏倒也没有刻意避讳,他先是点了点头,但紧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先帝在时,宫中那些出身高门的嫔妃,无论位分高低,都无一曾诞下皇子……”
一句话说得谢虞琛后脊背发凉。
相比起不知道是真仁善还是假慈悲的先帝,乌菏的行事作风就要直接,也狠辣得多。
新帝即位后不久,他就以铁血手段处理了一批图谋不轨的大臣,震慑住了一直以来虎视眈眈的几个世家。
也难怪乌菏的名声在整个南诏都不太好,一直都和“暴虐”“残暴”一类的词挂钩。这其中固然有他肃清朝堂、手段狠辣的缘故,但更多还是因为触犯到了世家的利益。
仅私盐一案,就拔掉了在绥桐盘踞多年的赵、辛两个世家。与掌握话语权舆论的世家作对,名声能有个好才是见鬼了。
私盐一案,乌菏不仅是杀鸡儆猴,处理了一批贪官以儆效尤。同时也清扫出一大批空缺的职位来。等到风波平息之后,可以想象,新上任的那些官吏和原本的利益集团一定是相对立的。
当初在考虑盐运使等一系列盐课官员的任命问题上,谢虞琛就曾在给乌菏的信中,第一次提到了和科举考核有关的内容。
用考试的手段选拔官员的方法,并不是谢虞琛的创新,而是一直就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