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成时已是六月,此时的白林城早已完成了春种,田地里的菽苗长势正好,番薯叶也上了百姓饭桌,因为之前战时,世家大族和各商户捐了银粮,加上朝廷的赈灾银粮,还有许多人战死沙场,所以西北各城的百姓的日子且能过熬得过去,并没有出现大面积逃荒,甚至易子而食的场面。
《战场杀》便像是一针强心剂,直直的扎在了西北百姓的心口,闻此书者莫不是涕泗横流,却心中更加坚定,书中极具感染力的故事与话语,安抚着西北百姓受创的心灵。
喜娘瞧着这般反响,便去信给林老板,建议其宣布将此书所得,用来开设学堂,以此来收养那些在水患及战事中的孤儿,并称其会以“晋宁县主”的名义,每年会出资维持学堂的运转。
林老板接到信后,仔细端详,却也不敢随意决定,特意从梁州城赶回白林城,与喜娘长谈了一番方才下定决心。
于是不久后,晋宁书堂的名字便传遍了众人的耳朵,之所以叫书堂也是因为喜娘不想与各府书院为敌,书堂教得皆是幼子,启蒙之用。
而随着林老板宣布将《战场杀》所得皆捐出之后,以及冠上了喜娘“晋宁县主”的名头,晋宁书堂也得到了官府的肯定,白林城徐知府想要将此举推广到西北八城,毕竟大型教化对地方官员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政绩。
当初西北受水患导致民不聊生,徐知府甚至一度担心被牵连导致官道一途走向尽头,后面遭遇战事更是雪上加霜,原他都已经准备好被革职查办,流放边关了,却不料喜娘以一人之力,搅动西北八城,抗住了关外戎族的侵犯,他也受到了朝廷的嘉奖,虽然并没有明言其在任满后升官之事,却也八九不离十,故而对喜娘很是友好。
不过到底有些急功近利,书堂一事可大可小,白林城一城且还好说,便是多办几个花费也不算很多,但若想在西北八成推广,那边是难如登天,不仅是银子的问题,还有生源问题,是否会遭受当地氏族的敌视等等。。。。。。
故而喜娘拒绝了徐知府的提议,倒是有一事,喜娘提前跟徐知府提了一嘴。
便是关于在西北建织造坊和畜牧场的事情,其称只要等关外的羊毛一到,织造坊便能动工,到时候西北民妇便能入织造坊做活,补贴家用,产出的羊毛织品也会卖到大康各处,官府便能多一项税收,到那时再想要设立书堂,方是时机。
至于畜牧场,包括家庭养殖和牧场养殖,一是织造坊建成后,畜牧场可以供应一部分羊毛,另外牛可以作为耕牛,西北许多土地未曾开荒,一旦耕牛数量上升,开荒出的土地将大大增加,官府收缴的粮食也更多,牛羊肉还可以供应西北。
当然此事并不能一蹴而就,喜娘对徐知府也只是称要至少五年,方能成事!
可徐知府听闻此事后,却是知道这是多么大的政绩,但自己任满很可能被调任,此番政绩岂能拱手让与被人,但他也知道要想成事,这位“晋宁县主”才是关键,一时难以抉择。
喜娘哪里会想到,自己的无心之言,竟然徐知府坐卧难安,这五年计划,她曾在书信中与梁王爷通过信儿,算是安定西北的重要一环,当然还有与关外通商一事也是关键,梁王爷回信中让她安心等待,算是对她的一种认可和肯定,喜娘自也能大展手脚。
只瞧着西北日后能成什么样子。
求姻缘孤女赠言
关外的队伍来回至少要两个多月,约摸着中秋前后便能回来,队伍中有邢庄主事,又有许多武师傅,喜娘倒并不担心。
齐修茗接管了露华阁的生意,倒也顺手,只喜娘不知道的是这可惹了同为齐家修字辈的齐修芳,齐修芳骨子里到底是有些像龚姨娘的。
这几年来,虽她夫妻二人管着白林城的汉府书坊,但奈何林栋本事不大,倒是惯会投机取巧,所以喜娘跟二人走得并不近,那林老板许也知道自己小儿子没能入喜娘的眼,许多事情也是亲力亲为,便拿当初喜娘想要以青荀老人的名字制造舆论时,便是找的林老板。
龚姨娘这一房里,如今便算是齐修芳日子过得舒坦些,大宅里自陈氏分了家,龚姨娘便被齐修鳞接了出去,齐修鳞本就是个混日子的主儿,若没有杨氏把持着,不知日子能过得如何。
齐修薰自经历抄家之后,便带着胡光祖回到齐家镇,依靠娘家过日子,好在胡光祖尚有几分才能,识文断字,无需下地干活。
齐修芳的日子相比起来,与大房的两位姑奶奶齐修颜,齐修悦且不差多少,但自齐修茗得了露华阁的掌柜一职,却是惹了她青眼,但整个齐家的人都知道喜娘不是好惹的,所以事情并没闹到喜娘跟前。
不过是齐修芳仗着姐妹情谊,想要从露华阁里定一批饮品,供应汉府书坊的日常,用来招待客人,只是这价钱上闹了些许不愉快,事情不大不小,喜娘知道的时候,齐修茗已经解决了,她便也没多问。
七月里,白林城变得热闹了许多,番薯已经开始收获,新的粮食下来,苦难即将远去,未来的日子依旧还有希望。
这日,马氏突然来寻喜娘,依旧还是关于马文元的婚事,如今马文元当上万库酒坊的掌柜的也有一年多了,酒坊管得也不错,只是每日只跟些吃酒的人打交道,这婚事自然落下了。
马氏私下里问过许多回马文元,皆被他找借口挡了回去,自然心急,所以只好来寻喜娘,想让她出言几句,马文元对喜娘这个表姐佩服得紧,且如今在其手底下当掌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