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不断,水患成灾。
扬州城紧靠着运河,又距长江不远,同样面临着严重的水患。周边许多城池村庄都被淹了,大量的百姓往那些还没被淹的城镇蜂拥而来。
大灾往往伴随的是粮食问题,也只有城镇里才有粮食储备。
淮南道宣抚使杨弘礼忧心忡忡,对扬州大都督程名振道,“如今到处都是难民,大量涌来,我很担心有叛军的细作混在其中。若是放难民入城,只怕里应外合。”
程名振早年曾在窦建德麾下为县令,后来主动投奔李唐,被授为县令,在征讨刘黑闼以及后来对抗突厥和后来皇帝亲征高句丽时多有军功,特别是屡次以少胜多,算是如今朝中后起之秀,一时名将。
皇帝急调程名振赶来扬州主持防务。
杨弘礼是宣抚使兼刺史,程名振对他很客气,这人也是皇帝身边极得信任的,关陇名门出身,也是弘农杨氏家族,他是杨素弟弟的儿子。
在大唐武德贞观两朝,杨家都很受重礼,朝中地位很高。朝中宰相杨恭仁,那也是他族亲。
不过如今南军中的翰林院长杨师道,却也同样是他族人。
“杨公打算不放难民入城吗?”程名振问。
“不能放,不但不能让他们入城,还得派兵拦截不得让他们上堤。”
杨弘礼担心难民中有叛军伪装,若是跟着难民上了大堤,万一破坏大堤,那扬州城可就危险了。
“可眼下灾情严重,若我们下达这样的命令,只怕会引发民愤。”
“为扬州安全计,也只能暂时如此。眼下战争之时,乃非常之时也。”
杨弘礼坚持不能让灾民进入扬州,不能让他们上堤。
······
暴雨如注。
许多百姓拖家带口,挑着箩筐,里面放着家里全部的值钱家当,一队队的行走在泥泞的路上。
身上被淋的湿透,冷的发抖。
这个时候,只想找一块远离洪水的地方,最好是能有个摭风蔽雨的屋子,可以暂时躲避风雨,若是能再烧堆火,烤烤身上的衣服,再煮点吃的,那是最好不过了。
大片的地方被淹,许多百姓都沿着河堤走,虽然水看着已经要漫堤,可起码现在这堤还是没被水淹的。
“扬州就在前面了。”
“终于到了。”
“娃儿别哭了,进城就有火烤,进城就有粥喝,朝廷会放粥,会给我们安排地方住的。”
“真的吗,爹?”
“那当然是真的,这还是当初张相国定下的章程呢。遇大灾,各地城池仓库,都是马上开仓放粮,不必层层上报请示的。”
大家精神一振,感觉脚步也有力多了。
······
扬州城头上。
程名振一身铠甲站在高处远眺,能看到前方雨中那模糊的队伍。
“都督,真的不开门吗?”一名校尉于心不忍。
程名振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