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把我书桌上左首的珠算、新式算学书取来!”林县丞吩咐一位皂吏。
“是!”皂吏出去,很快回来。
“看吧!”林县丞递给学子们。
学子们低头翻看,慢慢的看入迷。
读书能读出来的,天资都不差,而且官学也有基础算学课,并非一窍不通。
珠算一看便懂,背住口诀,剩下的是多打多练,熟能生巧。
让他们震惊的是此法仅需一把算盘,便替代了繁琐的算筹,且运算速度极快。
不得不叹服,世上有人如此聪慧,能想出此法!
再看新式算学,开始看阿拉伯数字不解其意,但看到后面的多位、高位演算的便捷,恍然大悟。
“苏大人!我等狭隘、浅薄!”粗略翻完,眼界大开。
意犹未尽,不舍得,“林大人,可否借我等抄阅几日?”
“不用抄,州府过几日会送来印刷本,比手抄本工整!”林县丞微笑道。
看到苏樱与学子们的愉快交流,林县丞知道自己的县学稳了。
学子们们认可苏樱的教育分流,又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沟通。
针对岭南百姓文化层次低,民族杂居的现状,特别强调俚人学童的教育,不独是汉人,俚人也不落下。
认同苏樱的很多先进理念和观点,当苏樱提出将来开办女子官学时,一点儿不觉得突兀,觉得理所当然。
甚至有些兴奋,大唐第一所女子官学诞生于他们手中,这是何等荣耀的事儿!
唯一令他们发愁的是师资问题如何解决。
“荒沟村有不少女娘学识不差,还是养蚕、纺织能手,可以考虑做女子官学的先生。”苏樱推荐道。
“果真?多谢大人!”学子们心中踏实,下定决心一定要办成。
来之前抱着利己不忘利他的心态,这会儿纯粹的想做成一件事儿,投入百分百的热情。
“明日我与林大人去白茅村考察彩丝蚕养殖,你们若是有兴趣,可一同前往!”苏樱邀请道。
“我等…”有学子脑子没转过来,这是女娘的事儿,他们去了能做啥?
“是,大人!一定前往!”转得快的学子忙应下。
彩丝蚕织品一匹价值连城,只在传闻中,未得见真颜。
原来竟是这位苏大人所创,怎么也得看个究竟!
苏大人也说了,女子官学就是为这些女娘创立,将来女娘不但会养蚕、纺织,还要能提升、改良,把这些用文字记录、传承。
兴许会有更多女性改进、发明新的技能、技术,推动岭南、大唐发展。
翌日,学子们随着苏樱、林县丞去白茅村。
从官道转到村道,却见白茅村的村民在热火朝天修路,路段拓宽,山石挡路的地方也烧了炸掉。
“林大人、苏大人!”村民们见到,纷纷停下手中活儿打招呼。
来到村里,村里特意盖了十几间大平房养蚕。
妇人们采桑叶回来,切碎,正在喷洒大蒜红糖水。
见苏樱、林县丞带着几位郎君进来,甚是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