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之死mp3 > 第19部分(第1页)

第19部分(第1页)

祖列宗的遗志,富国强兵。讲到这里,特别是讲到继承赵国先祖的功业,打动了他的叔叔公子成,公子成表示理解和支持。

[画外音]赵武灵王具有雄才大略,他即位之后,就想光大先王的功业。赵武灵王趁着中原地区各国相互攻伐之机,积极向北方扩展领土。在与北方游牧民族打交道的过程中,赵武灵王发现,中原地区普遍使用的战车,在北方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并不实用。而游牧民族骑马射箭的作战技术则显示出特别的优势。于是赵武灵王在赵国积极推行游牧民族的骑射技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短衣装束,这就是胡服骑射。那么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政策究竟给赵国带来了怎样的好处呢?

因为赵国的北面和西面都是游牧民族,它穿上胡人的服装以后,最大的好处就消除了少数民族,游牧民族和华夏民族中间的心理隔阂,大家穿同样的衣服,有利于相互融合,能够使游牧民族得到一种文化的认同感。这是赵武灵王胡服的最重要目的。这样做以后,周边的少数民族有的干脆就归顺赵国了,有的主动向赵武灵王献出战马,还有的干脆就把他们的骑兵改编成赵国的骑兵军团,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特别是骑兵,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洗刷耻辱,赵武灵王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件事。当时有五个国家,相互称王,这五国就是韩赵魏,中山和燕国。大家知道,在周朝,只有天子才可以称王,王是最高的称号,诸侯只能称公,称侯,不能称王。而这个时候,齐国,楚国,秦国都很强,他们都称王。剩下来韩赵魏,中山和燕国这五个国家没人理。怎么办,这五国国君一聚会,互相之间统一称王,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五国相王。觉得这一下,咱们也成王了,但只是改了名字,实力没变。这件事发生在赵武灵王三年,紧接着出现了两件事情,赵武灵王八年,韩赵魏燕加上楚,五国攻打秦国,竟然被秦国打的大败,五国打不过一国,所以赵武灵王说了一句非常痛心的话:“无其实,敢处其名乎?”没有实际的本领,敢要那个虚名吗?虚名那个王,有什么用?赵武灵王下令,从此以后,任何人不得叫我称王。其实我们讲赵武灵王,是后人对他的尊称,赵武灵王称王也就是几年,他自己就把王的帽子摘了,这是一件事。第二年,赵武灵王九年,韩赵魏三国攻秦,又打败了,光赵国被秦兵杀了八万多,两件事以后,赵武灵王再不称王,终生不称王。他的儿子后来都称王,他不称王,因为他感到实力不行,这是第二点,他胡服骑射的目的,想洗刷这个耻辱。第三点,不改则亡。当时各国都在变法图强,如果赵武灵王再不变法的话,赵国就将沦为别人灭掉的国家,所以赵武灵王大张旗鼓的推行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十九年,推行胡服骑射的开始,就发兵攻打中山国,赵武灵王二十年,干脆建立一个骑兵基地,专门召集胡人和赵国人训练骑兵,组建一个骑兵军团。然后经过十二年的持续打击,赵国灭掉了中山国。灭中山国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赵国的北部,南部连成了一个整体,赵国成了一个独立的,完整统一的国家。所以胡服骑射对于赵国来说,它的领土是大大的扩展了,这是一大功劳。更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把北边,和西边的大片胡人土地给占了。所以赵武灵王二十年,他占领胡人之地千里,史书记载叫“辟地千里”。所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应当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使赵国一下子成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之一。也就是在赵武灵王辟地千里的这一年,赵武灵王还作了一件大事,他亲自派兵到燕国,把在燕国作人质的秦国太子接回来,拥重兵护送回秦国当了国君,这个人就是秦昭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曾祖父。是赵武灵王把他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赵武灵王成就了秦始皇,这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画外音]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不仅拓展了赵国的疆土,壮大了赵国的实力,而且使赵国成为了北方民族融合的中心之一。更重要的是,由于推行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取得了和秦国一争高下的军事实力和政治资本。可是就在人们瞩目赵国如何进一步强大的时候,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突然废掉太子赵章,禅位给小儿子赵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这里面潜伏着怎样的危机,赵武灵王的退位给秦国的统一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契机呢?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也就是胡服骑射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赵武灵王突然宣布退居二线,让小儿子赵何接替赵国的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赵惠文王,当时赵惠文王十岁。而且他派了一个人,就是辅佐了他父亲,辅佐了他的两朝重臣肥义做小儿子的相邦,就是相国和傅,自己称主父。赵武灵王做这件事情,让人不可思议,壮盛之年,突然让一个十岁的小儿子继位,为什么?第一,辅佐幼子,赵武灵王对他这个小儿子有特殊的感情,壮年退位,就是想利用有生之年辅佐这个小儿子。那么这个小儿子是怎么来的?赵武灵王十六年,赵武灵王作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美丽的少女又唱歌又弹琴。第二天赵武灵王和大臣喝酒的时候,反反复复的说这个梦。说的多了,被一个大臣在意了,这个大臣叫吴广。吴广就找到赵武灵王的夫人,要把自己的小女儿孟姚献给赵武灵王,而且和他的夫人计划好了,说这个孩子就姓赢。因为赵武灵王梦里的美少女就姓赢。得到孟姚以后,赵武灵王就觉得她真像梦中遇见的美少女,非常宠爱,第二年就生了儿子,就是赵惠文王赵何。但是赵何的母亲短命,赵武灵王二十五年就死了。到了赵武灵王二十七年,赵武灵王为了怀念死去的妻子,就废了长子赵章,立了小儿子赵何,废长立幼。一般人废长立幼都怎么做呢?中国历史上很多废长立幼,是废了一个长子的太子,立一个幼子的太子。赵武灵王这个废长立幼特别出格,废了长子的太子,立了幼子做国君,直接一步到位,然后退居二线,辅佐自己的小儿子,这是赵武灵王壮年退位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对付秦国。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六国之中唯一一个想灭秦的国君,而且也是有实力的国君。史书记载,赵武灵王退居二线以后,“将士大夫西北掠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这条记载很重要,明确记载赵武灵王退位以后,率领赵国精锐的骑兵军团,想从秦国北面的云中郡,九原郡向南直接灭秦。敢于这样打秦国的,没有。曾经也有人打过秦国,打到函谷关,或者打进去,或者打不进去。唯独赵武灵王的地理位置和他的骑兵军团的优势,他想从秦国的北部直接插下去,打到关中,把秦国灭掉。赵武灵王废掉的太子赵章怎么处理的?他把赵章封到了代地,就是赵国的北部,还给他派了一个国相辅佐他。赵章年龄长,立过很多军功,非常能干,就是因为他的父亲喜欢孟姚,就把他废了,心里很不服气,就一直想办法要夺回这个权力。所以封到代地以后,并不死心,而他的那个助手,就是赵武灵王派的国相,对他不但不约束,而且给予了很多鼓励。这样赵章和他的助手就密谋夺权,等待机会。这件事被一个人发现了,这个人是赵武灵王手下的一个重臣李兑,首先发现长子赵章图谋不轨,他对赵武灵王废长立幼带来的这个恶果看得很清楚。他就去找辅佐赵惠文王的三朝元老相邦肥义。他说现在这个情况,长子赵章强悍骄横,党羽众多。幼子赵何势单力薄。赵章手下的国相也在帮助他,这两个人早晚会弄出大乱子,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你肥义,因为你辅佐赵惠文王。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第一,赶紧递一个病假条,然后把你的权力交给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这个人很有能力,很有威望,能震得住赵章。但是肥义不同意,肥义说,我受主父的嘱托,受人之托,众人之事,如果我现在这样交出来,不去保护惠文王,就辜负了主父的托孤之愿,而且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不忠。我宁可死在这个岗位上,也不能够遇见危难,逃之夭夭。肥义表明决心后,李兑就采取了第二个办法,找公子成,说赵章图谋不轨,要早做预案。所以公子成就做了充分的准备。

(画外音):赵武灵王对于自己放弃强权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废长立幼所潜伏着的兄弟相争,认识明显不足,可是赵武陵王手下的重臣李兑,却敏感地察觉到了废太子赵章的篡位野心,他与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政治危机,做了充分的准备,最终赵武灵王在退位四年之后,他的一个错误想法使得赵国内乱爆发,自己也遭到了杀身之祸。

赵惠文王四年,群臣都来拜会,赵武灵王退居二线了,就让赵惠文王主持这个朝会,自己在旁边观察。他看见长子赵章跪拜在赵惠文王面前,就引发了他的恻隐之心,心里觉得不忍。所以他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想法,想把赵章分到代地做代王,让赵何在赵地做赵王,把赵国一分为二。他有这个想法,也和别人讨论过,还没有来得及实施。这次朝会以后,父子三人一块儿到沙丘宫游玩,到了沙丘以后,三个人住在三个宫殿里面。这个时候,赵章就觉得机会来了,他晚上派人悄悄地跑到赵惠文王那儿,假传命令,说主父请你过去,他真实的目的是要把赵惠文王骗出来杀掉。结果相国肥义就觉得这个事蹊跷。肥义就和手下的一个将军说,我先去,没事儿,再让大王去。然后肥义就去了,肥义一去,立即被刺杀了,这个大将就发现事情不对,立即派重兵保护赵惠文王。这时候赵章就率领党羽和赵惠文王手下的部队打起来了,打得一塌糊涂。而预先做好准备的公子成和李兑在密切关注着这件事。沙丘宫的内讧一开始,公子成和李兑就调动四周的重兵赶来。帮助赵惠文王平定了赵章的叛乱。赵章打败了,就逃到赵武灵王的宫殿里去了。这时候,赵武灵王犯了第二个错误,他竟然开门接纳赵章。你想想,叛乱的首脑进来了,公子成怎么办,把沙丘宫围起来,非要抓住赵章。把赵章,和他的国相就抓起来杀了,这个叛乱平定了。本来这个事儿结束了。但是,杀了赵章以后,公子成和李兑就商量,说咱们固然是平定了叛乱,但是咱们带了重兵包围了沙丘宫,赵武灵王的宫殿,而且去抓人杀人。咱们要是一撤兵,赵武灵王一出来,咱们不但被杀头,家里面都得灭族。一不做二不休,顺便把赵武灵王也灭了吧。你不灭他,他出来就灭咱们。围困沙丘宫的兵一个不撤,向宫里面喊话,就一句话,谁最后一个从宫殿里面出来,灭谁的族。这话厉害,宫殿里的人一听这话,谁都害怕当最后一个,争着往外跑。都跑出来了,就赵武灵王出不来,就把赵武灵王堵在里面,不让出来,吃的喝的都没有。赵武灵王就掏鸟窝,吃那个幼鸟。找所有能充饥的东西,坚持了三个多月,最后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这是个悲剧。你想想一个人,那么英明,最后饿死在沙丘宫。围在沙丘宫的公子成,李兑最后确认赵武灵王的确是死了,然后向天下所有诸侯发出布告,说赵武灵王不幸崩了,实际上,是被饿死了,这就是赵武灵王的结局。赵武灵王之死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赵惠文王,而是秦国。秦国一个最可怕的对手,在没有足够强大起来之前,在它的内耗中中止了它的崛起之路,所以秦国是最大的受益者。赵武灵王用自己的生命和权力培养起来的赵惠文王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还能继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继续提升赵国的综合国力吗?赵惠文王执政期间,他能在多大程度上扭转赵武灵王去世以后给赵国带来的重大损失?请大家继续关注,谢谢大家。

17:秦赵之争

[画外音]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第二个目标是赵国,但是赵国这个骨头并不好啃。秦昭襄王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使赵国国力迅速提升,这给秦国统一六国造成了巨大障碍。但是赵武灵王在壮盛之年,由于错误地传位给小儿子赵惠文王,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赵武灵王死后,赵国令人遗憾的中止了崛起之路。于是秦王赢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利用这个机会在外交和军事上向赵国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势,其中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那么和氏璧究竟是哪里来的,又是如何成为秦赵之间的争斗焦点呢?除了和氏璧之争,秦赵两国之间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对抗呢?秦昭襄王为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究竟奠定了怎样的基础呢?

赵武灵王可以说给了赵惠文王两条生命,一个是自然生命,一个是政治生命。赵武灵王把他从一个十岁的孩子一步提拔到国君的位置上,为此赵武灵王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所以赵惠文王,在赵武灵王之后,是一个怎样的国君,能不能延续赵武灵王时期继续上升的势头,对赵国的存亡来说非常关键。而赵惠文王又对秦,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影响非常之大。下面我们通过几件事情来看一看赵惠文王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君。第一件事,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件事,就是完璧归赵。赵惠文王在位期间,曾经得到一块珍贵的和氏璧。这个和氏璧相传是楚国一个叫卞和的人,在春秋时期在山中发现的一个玉璞。玉璞雕琢完以后就是玉了,结果他就把这块石头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自己不认识,就找了一个收藏专家来鉴定,这个专家看走眼了,说这是石头,不是玉。这下子罪名就大了,就把卞和的左脚剁掉了。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觉得这真是一块宝玉,又献给了武王,武王又找那个收藏专家来鉴定,说还是石头,把卞和的右脚也砍了。武王死后,文王继位,卞和第三次献宝,献宝之前,他抱着这块玉璞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都流出血了。文王就派人问他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他说楚国国内被剁掉双脚的人很多,只有你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了脚,我是为这块宝玉哭,这是一块真正的玉,但没有人认识它,一直把它当石头看待,所以我很痛心。文王听了以后就拿过来,这次不找那个收藏专家了,直接把它雕琢了一下,果然是一块稀世珍宝。所以这一块宝玉,后人就称之为和氏璧。由于它的经历很传奇,再加上这块宝玉的本身又是价值连城,所以这个和氏璧就成了中国自古以来非常有名的一块玉璧。秦昭襄王听说了以后,就提出来,说我愿意拿秦国的十五座城池和赵国交换和氏璧。赵惠文王就和大臣商量,第一个重要的大臣就是廉颇,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还和其他一些大臣商量要不要交换。说要是不交换,他可能派兵打你,如果交换,你把和氏璧给了他,他不给你城,岂不是白白让人家骗了一次。君臣之间拿不出一个办法,就想找一个使臣,到秦国去交涉一下。找不出来一个合适的人,这个时候,赵惠文王手下一个管宦官的人,叫缪贤,说我手下有一个门客,叫蔺相如,这个人有勇有谋,可以担任使者。赵惠文王说,你怎么知道蔺相如可以担此大任呢?缪贤就说,我给你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儿,我曾经犯过法,当时我就想畏罪潜逃。和蔺相如商量跑到哪里,我说跑到燕国去。他说你为什么去燕国,我说有一次赵王和燕王相会,结果燕王在私底下拉着我的手,说愿和我交朋友,所以我知道燕王对我好。这一次我犯事,就想去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