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川哈哈大笑几声,扬长而去……
……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朔方郡屯田,渐入佳境,第一茬庄稼长势极好,尤其是小麦,一垄一垄的,绿个莹莹,在广袤的大地之上,宛如一块块切割齐整的极品翡翠,好看极了。
接连又落了两场雨,不大不小,但刚好给那些新开垦的土地补了一茬墒情,这让杨川有些喜出望外。
过了三月三,差不多便到清明了?
眼下汉帝国的历法有点混乱,继承了一份秦人的历法,后来又让读书人编写了一部‘一年十个月’的历法,让杨川都有些糊涂,总觉得这两部历法书都不怎么靠谱。
所以,他根据自己的记忆,自己编了一本历法书,就简单的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春夏秋冬四节、每隔十五日标注一个节气,零零总总算下来,刚好能凑成一个二十四节气。
编撰历法书,无论在哪个王朝,那都是很重大的事情,不仅要皇帝祭拜天地,还牵扯到几十个部门、几百名大读书人……
总之,就很是繁琐而麻烦。
甚至,一个弄不好,还说不定会卷入一些奇奇怪怪的朝堂烂事,想想就让人头疼。
所以,杨川明知道历法书是好东西,但眼下来说,他实在没什么兴趣、也没什么精力去捯饬那玩意儿,还是先编一本简易版历法书,能指导朔方郡的屯田大计就行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这一条,似乎有点对不上,眼下的黄河流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瓜果菜蔬和大豆的种植,应该提前几日才对。”
“那就、分成两批去种植,总得保证有一半成功才行……”
杨川在太守府的后堂里,忙了三四个日夜后,终于敲定,在清明前种一茬瓜果菜蔬、大豆和棉花;清明后三五日,再种一茬,如此这般,便至少能保证有一半的收成了。
杨川放下手中的狼毫小笔,活动着手腕,信步走到院落里,这才发现院子里的满树梨花开得正好,白的,粉的,奶色的,就差几样鲜艳的颜色,这让他有些不太高兴。
春天嘛,就得有点春天的样子,庭院里头种十几棵高大的梨树,又有什么讲究?
一树梨花压海棠?
不是杨川对梨花有什么偏见,委实是,他就喜欢春光明媚花满园、一枝红杏探进来的感觉;当然,若是一路走过,遍地的青草与野花,那也是可以的。
杨川站在一棵高大梨树下,仰望了好一阵子,觉得有些意味索然,便干脆走出后堂的院落,来到太守府的中庭。
还是这地方不错,有两方七八亩的池塘,犹如一只肥硕的葫芦,中间连着一道小桥,几十株榆树、柳树有些发育过分,遒劲苍翠的同时,还长得歪歪扭扭,这也太过分了。
一句话,他对眼下这一座太守府不满意。
“长宁侯,长宁侯在吗?”
“你们休要阻拦,老夫要找长宁侯理论!”
就在杨川百无聊赖的坐在一座凉亭下,盘算着要不要在城外给自己搞一处庄院时,有人大呼小叫的冲到中堂,听上去还有些怒气冲冲?
杨川往亭子里的藤椅上一躺,直接开始闭目养神了。
这个董仲舒,当日就给他说过,要不要签个字画个押,顺便送他一份天大的机缘。
结果倒好,老贼心思敏捷,谨慎小心,竟然就不签那个字、画那个押,事后发现不对劲,却又吵着闹着要签字画押……
汉帝国的这些读书人啊,真是难缠的紧呢。
“长宁侯?”
“杨川!”
“杨川,你果然躲在这里,让老夫找的好辛苦!”
“来来来,老夫这便要与你签字画押,将这一把老骨头卖给你杨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