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比研究干扰素,李平安觉得更中药、紧迫的是研究乙肝疫苗。
李平安知道。
因为乙肝这种疾病、病毒发现的比较晚,乙肝疫苗的研制也比较晚。
六十年代末期米国才有乙肝疫苗出现,我国八十年代末期才研制成功。
乙肝疫苗有血源乙型肝炎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两种。
血源乙型肝炎疫苗是从HBsAg携带者血液当种分离出乙肝病毒进行灭活之后制成的。
HBsAg阳性,包括所谓“大三阳”或“小三阳”,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但肝脏并没有炎症,肝功能的各项检查均正常,而且这种状况保持1年以上。简单点说,就是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病情没有发作。
所谓“大三阳”,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也就是说,并非“大三阳”就表示疾病很严重,只是以上三项指标阳性体现病毒在机体内存在时的免疫状态。
小三阳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发的疾病,其特点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以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而乙肝e抗原(HBeAg)为阴性。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复制,并由免疫系统进行攻击。
乙肝小三阳的出现可能意味着患者病毒复制被抑制,病期改善,预后良好;或者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病毒仍在体内复制,持续具有传染性。
后世。
我国八十年代末期研究出的是血源乙型肝炎疫苗。
九十年代的时候一家米国公司将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生产技术卖给了我国。
血源性乙肝疫苗是由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清和血浆进行纯化灭活后制成,生产需要抽取乙肝感染者血液,而这导致乙肝疫苗产量受限,还存在血液疾病交叉感染风险。
病毒是由一个蛋白质的外壳和一个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的核心组成的,病毒的“繁殖”就是由于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
所谓复制就如同印刷一般,—个模子能印出许许多多相同的图像来。
基因工程技术人员将“属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脱氧核糖核酸片段取出,将它置于酵母菌的启动基因控制下,这样就可利用发酵的方法来生产乙型肝炎的疫苗。
这种乙肝疫苗只含有乙肝表面抗原,不含有全病毒,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也不会引起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同时乙肝疫苗纯度高、安全性较高、副反应较小,主要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全程需接种3针,即0、1、6个月分别注射1针。通过接种3针乙肝疫苗,90%以上的人群都会产生表面抗原抗体,从而获得乙肝免疫力。
当乙肝病毒出现时,抗体会产生作用将病毒清除,并且不会伤害肝脏,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PCR扩增仪生产出来并且送到各个实验室以后有了生产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的可能。
李平安和医学科学院、医大医院、卫生部生物研究所的人商量过后决定兵分两路。
生物研究所和医学科学院研究血源性乙肝疫苗,六院实验室和医大楚山实验室研究基因重组型疫苗。
血源性乙肝疫苗其实是一种灭活苗,科研人员接触有毒性病毒的机会并不多,倒是李平安和楚山实验室的人因为要做基因的分离、导入等各种工作,接触乙肝病毒的机会还是很多的,风险较大。
李平安干脆让父母带着两个孩子到四合院儿去住,自己到实验室做试验,本来也想让秦淮茹隔离的,可没有想到秦淮茹甘愿做她的助手,甚至还说暂时就不往药房那边去了。
反正。
王沁、陈霜等三个丫头抓药、划价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就算是她不过去也能管理好药房。
秦淮茹认为这个时候的李平安更加需要自己,她愿意陪同在丈夫身边。
为了尽量减少和别人接触,秦淮茹甚至买好了大量的蔬菜,准备了足够夫妻两人吃一两个月的大米白面。
医院里的手术都交给了其他外科医生,小露和赵婉蓉、刘雨婷都被安排到了门诊和病房,暂时不用去手术室了。
李平安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乙肝病毒的繁殖机制,弄清楚参与病毒表面抗原复制的DNA片段并将这些片段分离出来。
DNA提取主要是CTAB方法,其他的方法还有物理方式如玻璃珠法、超声波法、研磨法、冻融法。化学方式如异硫氰酸胍法、碱裂解法。生物方式:酶法。根据核酸分离纯化方式的不同有硅质材料、阴离子交换树脂等。
CTAB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具有从低离子强度溶液中沉淀核酸与酸性多聚糖的特性。
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0。7molLNaCl),CTAB与蛋白质和多聚糖形成复合物,但不会沉淀核酸。
再通过有机溶剂抽提,去除蛋白、多糖、酚类等杂质后,加入乙醇沉淀,即可使核酸分离出来。
提取出DNA以后再使用一些方法分离出相关的片段。
喜欢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