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四个很重要的穴位,被称为四总穴,它们分别是足三里穴、委中穴、列缺穴、合谷穴。有个《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几句话很容易理解,就是肚子的问题去找足三里穴,腰背部的问题找委中穴,头部脖子的问题找列缺穴,面部嘴上的问题找合谷穴。 。。
第四讲 四诊合参,因人养生(3)
足三里穴在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述。下面我们仔细了解一下其他三个穴位。
腰背委中求
委中穴位于膝部腘窝的正中,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因为属于从腰背而来的膀胱经的两条支脉的会合之处,所以是治疗腰背病的要穴。
虽然说“腰背委中求”,但要获得满意的疗效,必须要掌握病因。因为腰背痛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可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属实,内伤属虚。如果外感风寒湿邪,凝结经络,致气血不和者属实。它的特征是,突然发作,腰部剧烈酸痛,俯仰则痛得更厉害,躺下也难以转侧。较重者痛势可延及腿部,行步困难,遇到阴天,则酸痛加剧,局部常感寒冷。如果腰痛因肾脏精气虚耗,不能荣养筋脉所致者属虚。它的主要症状是,病程进展缓慢,隐隐作痛,绵绵不已,遇劳则痛势加重,腰腿酸软无力,精神委顿。
在治疗方面,虚证大多偏重在局部取穴,以补肾培元;实证则偏重于循经取穴,利用远导针法,通经脉、调气血,并以泻的手法为主。不过总体来说,委中穴治疗腰背病,对于属实证者最为适宜。患者趴在床上,自己操作或由他人帮忙。用双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压时,如果能搽上一点刮痧油或药酒更好。这样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酸麻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也有保健作用。因此,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按摩委中穴,按摩时力量可以稍微大一点,虽然按压时有疼痛的感觉,但对身体十分有益。
头项寻列缺
列缺穴在哪里?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的地方就是列缺穴。
列缺穴是肺经的络穴,从肺经自胸至手的循行通路来说,并没有直接上至头顶,但为什么可以治疗头项病呢?主要是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有一条支脉,从手腕处分出,由列缺直下,出食指尖端,与大肠经相衔接。大肠经的循行自手至头,列缺穴联络表里二经,通过阳经的配偶关系,它能贯通阴阳之气,也就同样能够影响头面颈项部。
列缺穴因兼通表里二经的阴阳之气,所以对虚证实证都适用。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阳气不足而脉陷不起的用灸法。
【适应病症】
治疗头面部疾病:在列缺穴处按摩,有助于治疗偏头痛、头痛、颜面神经痉挛及麻痹、咽喉炎、牙关紧闭、齿痛等头面部疾病。
治疗上肢病变:在列缺穴处按摩,有助于治疗手肘、腕无力及疼痛,半身不遂等。
治疗肺经病症:在列缺穴按摩,有助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及咳喘等肺经病症。
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在哪里?以一只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按下的地方就是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大肠经及其经筋的分布都要经过面口各个地方,所以合谷穴可治疗面口疾患,包括头面、五官及唇齿方面的各种病变,这些病大多出现在大肠经的循行所过之处,所以需要采用循经取穴的疗法。
在家里,大家没有条件扎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经常按压相应穴位。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要往下使劲按压穴位,而不是在穴位上左右揉动,因为揉动对穴位的刺激力度远远不够。
第四讲 四诊合参,因人养生(4)
【适应病症】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头痛、咽炎、扁桃体炎。
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牙痛、耳聋、耳鸣。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癔病、癫痫、精神病、中风偏瘫、小儿惊厥。
运动系统疾病: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
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闭经、催产。
其他:呃逆。
中医的四大经典
近年来兴起国学热,很多电视台都在讲国学,讲经典。中医也有中医的经典,即“中医四大经典”,普遍认为中医的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和《金匮要略》。还有别的中医经典,如《难经》、《温病条辨》等。中医四大经典究竟是哪四个,说法不一样,但是无论哪种说法,《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这两本书都是包括在里面的。
什么样的书才能称为中医经典呢?我个人认为经典书要启发人的思维,每念一遍都有新的理解,这才叫经典。《伤寒论》非常薄,总共是397条,一条就几句话。很薄的一本小书,为什么是经典?因为它不断地启发人,每读一遍都有新的理解,这就叫经典。也可以说,读经典没有固定的释义,张三有张三的理解,李四有李四的理解,这才能称为经典。
不要神化经典
现在很多人崇尚经典,唯经典是从,张口闭口都是《黄帝内经》怎么说的,好像《黄帝内经》说的都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其实这是非常极端的做法。虽然经典绝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