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官终究当不了王爷的心腹,永远都是王爷最厌烦的那个人。”
赵石岩和李纲异口同声:“但王妃最欣赏你。”
周浦苦笑着摇了摇头,三人举杯共饮。
其实凡赵桓身边之人,都能看得出来,朱琏乃是王府内约束赵桓的贤内助,而周浦则是在王府外约束赵桓的铮臣。
如果没有朱琏和周浦,以赵桓的性格,必然会将大宋搅得天翻地覆。
三巡酒后,李纲深吸了口气,满怀深意的眼神在周浦和赵石岩身上扫过。
“明
日,陛下将册封我为殿前司都点检。”
“殿前司和武德司,将会成为王爷之臂膀。”
“同时,赵大人将会继续出任开封府尹,同时兼任门下省侍中。”
“周大人,出任礼部尚书,枢密知院事。”
“此番调动任罢,必定会引起朝野震动,不过我相信,王爷必定带领我等,度过此番动荡。”
三人再次举杯共饮。
次日清晨,朝会大殿上,赵佶有气无力的坐在皇位上,整个人已经失魂落魄。
他最信任的武德司,竟然毫不犹豫的倒戈。
镇守皇宫的班直禁军,也在殿前司的影响下,纷纷转而效忠赵桓。
尽管皇宫依旧戒严,但却不再是保护赵佶,而是将赵佶视为阶下囚,没有赵桓的命令,任何人都无法私自接触赵佶。
正如当初王黼和吴敏的进言,赵桓解决了易州之战,扭过头来,必定会对他这个父皇下刀。
王黼和吴敏预见了结局,却没有撑到结局。
整个大殿,静悄悄一片。
所有官员都低着头,闷不吭声。
赵佶明白了,大多数朝臣已经选边站,支持皇长子,继承大统。
帝党无力对抗大潮,选择了沉默。
而且随着赵楷和赵枢,两大皇子,坚定不移的成为赵桓的拥趸,皇子一派也翻不出任何浪花。
赵佶嘴角尽是苦涩,原来在面对这个大儿子的时候,就连他这个父皇,都如此不堪一击。
虽不甘甚至怨恨,但赵佶也只能选择识时务,按照赵桓送来的信,进行委任调动。
“朕宣布……封殿前司指挥使李纲,为殿前司都点检。”
“开封府尹赵石岩,兼任……”
赵佶一口气把赵桓的心腹大臣全都封了一遍。
甚至连赵楷和赵枢都没有落下,双王一个兼任御史台察院大夫,一个兼任大理寺少卿。
至于赵桓,由于“同中书省门下平章事”这个官职已废,再加上赵桓已经是储君,再封宰相显得没必要。
所以干脆封赵桓为中书令,此官职本身就由“亲王”兼任,受到尚书省分权,所以实权不大,但这却是赵桓登顶必须要走的一步。
官身不嫌多!
封的越多,赵桓登顶就越顺利,越够格,越毋庸置疑。
正如赵桓所料,确实有很多大臣对此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