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顾皇恩、目无法纪、拥兵自重、怯于大战,可杀!”
朱元璋在看完刘文炳的信后,又在崇祯的记忆中查找有关左良玉的信息,结果首先冒出来的就是这句充满怨恨的指责之语。dashenks
紧接着又出现了左良玉的种种不法行为,有崇祯八年驻军许州,坐视凤阳皇陵被毁的。
有崇祯九年嵩县之战,畏战逃回,却伪传捷报的。
有崇祯十年不遵号令,滞留舒城,纵兵掳掠妇女,致使淅川陷落的。
有崇祯
在崇祯的记忆中,满是左良玉拥兵自重,怯于大战的情景。
特别是在崇祯十三年的川陕之战中,由于左良玉视杨嗣昌的九檄为无物,拒不出兵平叛。
致使张献忠从容出川,攻下襄阳,诛杀了襄王朱翊铭,从此拉开了大明败亡的序幕。
也正是因此,崇祯恨透了左良玉,认为他该杀,却又因为叛军势大,无人可用,不得不委曲求全地对他委以重任。
以至左良玉现今拥兵二十余万,雄踞武昌等地。
朱元璋看到脑中的这些信息,不禁微微摇头。
他摇头倒不是因为左良玉罪大恶极,而是觉得崇祯太过偏激。
因为若左良玉真是个胆小怕死,毫无远见的人,绝不可能在众多战将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方霸主。
或许左良玉是很坏,但身为帝王,绝不能因为他坏,就否认他的长处。
特别是手握生杀大权的君王,若不能理性分析,全凭感情行事,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果然,当朱元璋将这些负面信息都清理后,崇祯的记忆中又出现左良玉在辽东从军时,连续在松山、杏山下作战,取得头功的记忆。
还有崇祯五年,农民军自王屋山进入河南,意图攻占怀庆,左良玉临危受命,第一次独自领兵作战,却大获全胜,打的农民军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崇祯十一年,左良玉识破假扮官军准备偷袭南阳的张献忠,杀得对方丢盔弃甲,左良玉更是一箭射中张献忠肩膀,若非张献忠的部下拼死相救,恐怕历史已经改写。
朱元璋查阅完崇祯脑中的记忆后,眉头不由皱得更深了。
因为从这些信息来看,左良玉不仅不是庸才,而且还颇有谋略。
现今战局混乱,若左良玉真有异心,危险程度恐不会低于李自成。
但是从以前的情况来看,左良玉最多也就是为了他的利益,不遵号令,可现在为何却想要收服吴三桂,歼灭巩永固等人?
是受到了李自成等人的启发,想要自立?
还是南方那个神秘的势力在暗中操纵?
朱元璋想了想,就排除了左良玉想要自立的可能性。
因为李自成是明着造反,而左良玉却一直打着忠君爱国的旗帜。
若是他敢公然反叛,到时不仅那些支持他的地主会反对,恐怕他手下的兵将也未必会服从。
此点从这次勤王就可看出端倪,因为左良玉若要反叛,根本就不用理会勤王之事。
可左良玉虽迟迟未动,最后还是派了马进忠、王允成率军前来。
虽说王允成前来另有目的,但他明面上仍是代表左良玉来勤王的,由此可见左良玉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而朱元璋之所以认为左良玉是受南方神秘势力的指使,而不是他本人就是那个神秘势力,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左良玉是个孤儿,在辽东得到侯恂的赏识,才以战功崛起。
而明朝后期,重文轻武之风十分严重,以左良玉的身份、背景,根本就不可能得到京城和南方文官清流,功臣勋贵的认可。
虽说左良玉的贵人侯恂在东林党中颇有威望,但也不足以让魏藻德、光时亨等人向他俯首。再就是左良玉征战十几年,手下兵将多是投诚的叛军,战斗力并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