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帝国苍穹天空之承txt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大冬天湿着屁股的滋味可不好,但贴身衣物早已是汗水掺着泥水,林恩他们也就不在乎多“泡”一会儿。潮湿的战壕中还能够照到些许阳光,这多少给刚刚经历了生死考验的德军士兵们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情绪,所以当成群结队的苏军战机飞来时,大家都若无其事地抬头仰望天空,几乎看不到谁的脸上挂有恐惧的神情。这时候,村庄周围的阵地上已经看不到先前重挫苏军坦克部队的那七辆德军战车,它们的白色伪装显然就是用来躲避敌机空袭的——随便找个树林子一停,再用泥沙把周围的履带印痕一盖,苏军飞行员们就算把眼睛睁得再大也很难寻觅到它们的踪迹!

在苏军战机开始投弹之前,隆隆的炮声就已经响起,高炮炮弹爆炸产生的黑色烟团多数位于中低空,而苏军飞机轰炸也和图片、电影中西方盟军以整齐编队进行高空投弹的模式大相径庭:数十架战斗机以仅比树梢略高的高度呼啸而至,以小型航空炸弹或者航炮机枪攻击德军的地面炮火,单翼单发的轻型轰炸机和强击机随即以基本相同的高度飞来,以普通航空炸弹和机炮攻击德军的村庄和阵地。在这之后,好几十架单翼双发的中型轰炸机以较快的速度水平飞来,高度大致在两百到四百米之间,每架所投掷的炸弹虽然也是一串串的,但数量要比盟军的重轰炸机少得多。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成吨的炸弹落向村庄,以吞噬一切的气势撼动着地面和建筑物,先前林恩他们靠坐着的那栋尖顶房直接被一枚黑乎乎的炸弹命中,偌大的木石结构建筑竟然在猛烈的爆炸中瞬间坍塌,屋顶和墙体的石块木屑四散着抛向远处!看这情景,仍然留在村庄里的人除非蹲在深深的地窖里,否则是难有活路的。

爆炸最激烈的时候,和战壕中的德军士兵们一样,林恩双手紧紧塞着耳朵,嘴巴尽量张大,以此来减轻耳膜的负担——连续三天忍受了多次炮击和轰炸,他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听力出现了严重的下降,日后能否完全恢复尚不得而知,但可以基本确定的一点是,若是继续这样下去,听力的受损就很可能变成永久性的。

炸弹密集爆炸的声音盖过了一切,但德军的防空火力仍在射击。在林恩他们所呆的战壕附近,一座布置在树林边缘、安插了大量枝叶伪装的四联装机关炮就一直在奋力嘶吼着,好几名穿着灰色军服的大耳沿钢盔不顾敌机扫射为机关炮搬运和装填弹药。相隔百米,一门单独安放的单管高射炮也在以每分钟数十发的速度对空开火,负责弹药供给的德军士兵们亦忙碌不已。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快就有两架苏军的飞机被击落。它们都是单翼双发结构,轮廓似乎有细微的区别。一直以来,林恩对二战德式和美式装备研究较多,这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也要相对丰富一些,而由于各种原因,同时代苏军装备的中文资料往往比较粗陋,不同书籍中存在出入甚至相互矛盾之处,加上立体实物与平面图片所存在的差异,林恩只能大致揣测那是苏军的SB或者TU系列的中型轰炸机,但也有可能是IL-4或者盟军援助苏联的轰炸机。

从苏军飞机出一直到轰炸结束,整个过程中天空中看不到一架德军战斗机,直到返航的苏军轰炸机群逐渐离开了德军地面炮火的攻击范围,两队灰绿色涂装的战斗机才出现在北面天际。它们从高空俯冲而下,速度快得就像是强弩射出的短箭。苏联人也不是没有准备,与轰炸机一同飞行的战斗机立即脱离大编队迎战。逆着阳光,林恩眯着眼睛数了数,己方战斗机大致处于一比二的劣势,希望空战结果不会像早上那样完全一边倒。可惜战壕往东不到20米就是一处小树林,正好挡住了一部分视线,林恩只看到空战的小半内容。福克-伍尔夫(FW-190)战斗机宛如灵巧而凶猛的雀鹰,常常追着苏军战机穷追狠打,但苏联人的战斗机也不差,有些同样能够展现出令眼花缭乱的战术技巧,只是他们并不像德国飞行员那样抱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而这场空战也最终是以他们的主动撤退而告终。德军战斗机以较小的损失击落了更多的苏军战斗机,苏军飞行员成功地掩护了己方的轰炸机群——一方是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则是战略上的,谁赢谁输不难看出。

………【第16章 战火重燃】………

每支军队都有相对固定的战斗模式,苏军也不例外。在轰炸结束后不一会儿,苏军炮兵的炮弹就带着大同小异的尖啸声划空而来,村庄和周围的阵地自然成了遭到集中攻击的地域,在轰炸前还基本完好的村庄建筑,在苏军的猛烈轰炸和持续炮击下逐渐变成了废墟,那面原本飘扬在旗杆上的德军战旗也在炮火中消失了。村庄连同周边一大块区域充斥着爆炸的光焰与浓烟,再看不到一个人影!

炮击前后持续了近半个小时方才结束,如此坚决的炮火投送,苏军指挥部显然是想报己方T-34及战斗人员被草菅的仇。循着苏军的进攻习惯,炮声刚一停息,环绕村庄的阵地中就响起了军官们的口号声。有“屠夫”在旁,林恩无需担心自己的战斗角色和位置,而这些撤下来的士兵算是这一防区的编外人员。等了不一会儿,一名年轻的少尉军官沿着战壕跑来,从军装上的徽章和标识来看,他也是党卫军“北欧”师的成员。看到林恩这四个脏兮兮的家伙,这名少尉暂时停住脚步,分辨出“屠夫”是军衔最高者,急促而大声地交代了几句,同时用右手指向了战壕外面的那片树林。“屠夫”不卑不吭地点了两次头,最后又以平和的口气说了一句,少尉左手指了指他刚才来的方向便匆匆离开了。

“屠夫”朝自己仅有的三个兵一摆头:“弗沃楼-米!”(德语:跟我来)

由于这个发音和英语的“follo。26dde”只有一个音的细微差别,林恩难得又听懂了一句。他连忙跟在“屠夫”后面走,沿着战壕北行了一段距离,便见一处拗口,一名戴着布质军帽的士官站在那里向经过的士兵分发弹药。看士兵携带的是步枪或者冲锋枪,他会从不同的两个箱子里拿出用牛皮纸包好的子弹,但不是一包一包的给,而是拆开后每人分发一些。在他身后还有另外一个木箱子,里面装着德军标志性的长柄手榴弹,冲锋枪手一人发两枚,步枪兵有的一人一枚,有的也干脆不给。

走到近处时,林恩才注意到这名军需官是站在木制弹药箱上的,而他的真正身高可能连一米六都不到。

“屠夫”一人走上前去,军需官原本只是抓了一把子弹准备给他,但“屠夫”对他说了几句什么,这矮个子士官盯着他看了足有三、四秒钟,这才很不情愿地从旁边的两个箱子里各抓了三个略大和两个略小的牛皮纸包,“丢”在了他用双手拢成的怀里。紧接着又从身后的箱子里拿了四枚手榴弹,和林恩一起的高个子士兵连忙上前伸手,脸上还凑着笑,这军需官才老大不高兴地把手榴弹给了他。

当面虽然没有说什么,但转身离开时,“屠夫”的脸色显得很不好。等在原地的另一名同伴连忙从他怀里拣出三个稍大的牛皮纸包,“屠夫”顺势将留在手中的那两个塞进口袋,从同伴那里取了一枚手榴弹插在腰带上,嘟囔了一句,然后冷着脸往前走去。

两名同伴没有说话,他们摸摸地均分了所剩的三包子弹和三枚手榴弹。这是林恩头一次摸到手榴弹,但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完全没有心思摆弄一下,学着样直接把它插在腰带上。整包的子弹拿在手里,倒是有种沉甸甸的质感。其实林恩第一天就见过这样的牛皮纸包,每包应该是有五十发步枪弹或冲锋枪弹。在前线的时候,他一次还没有分发到超过三十发,也不知道“屠夫”对那名军需官模样的家伙说了什么。不过,五十发子弹并没有让林恩感觉当上了“暴发户”,毕竟下次获得弹药补给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拿到了弹药,“屠夫”闷着头往回走,差不多在他们先前躲避轰炸和炮击的位置,他找了个战壕相对狭窄的地方,双手往战壕边缘一搭,两腿依次踩在着战壕两壁借力,轻轻松松就爬了上去,动作完全没有受到左手伤势的影响。林恩他们三个有样学样,可各自都背了毛瑟步枪和“**沙”,爬战壕的动作要显得更笨拙一些。

离开了战壕,四个人很快来到了那位少尉所指的小树林边缘,五六名大耳沿钢盔正用新鲜的树枝重新把他们的四联装机关炮隐蔽起来。树林朝向村庄这边是一片羽毛球场大小的缓坡,坡顶高出地面大约两米,走上坡顶便会发现这片树林其实比想象的还要“小”,高高低低的松树和杉树加起来还不到一百棵,整个树林也就占了这么个小山丘罢了。苏军的炮击中有几发炮弹落在这里,齐根炸断了几棵杉树和一些松树。由于环境潮湿的缘故,炮火没有引燃其他树木,留下的焦黑弹坑倒是勉强可以当个散兵坑。

放眼四周,村庄三公里范围内有好些这样的小山丘和小树林(东普鲁士主要就是丘陵地形),面对大威力的现代武器,这样的山丘和树林并没有什么地形优势可言。只要苏联人愿意费些时间,完全可以用T-34或者重型坦克压垮树木、爬上坡顶!

在“屠夫”的带领下,林恩他们各自觅了个弹坑驻守,彼此之间倒也相隔很近。放下枪械和背包,“屠夫”取出铲子加固自己的新阵地——他右手握着铲柄,受伤的左手以掌根位置顶着铲把,掘土时脚踩铲面上部发力,顽强而认真的心态带动了三个本打算就这样凑合的“懒蛋”。知道“屠夫”性格倔强,三人也就没上去帮忙,而是各自奋力挥舞铲子把弹坑挖深,并在朝东的一面垒砌起矮矮的挡墙。他们没来得及完成这小型工程,苏军的炮弹就又一次袭来,尽管最前面几发是直奔村庄正面阵地而去的,但他们四个还是迅速把脑袋和身体藏入到弹坑里,只偶尔探出眼睛观察一下战场上的形势变化。

苏军的后续炮击看起来只是为了分散守军的注意力,炮火强度和密度都比之前减弱了许多,但炮弹相对集中,村庄及正面的战壕地带又一次笼罩在了炮火硝烟当中。

渐渐习惯了战场上“电闪雷鸣”的场面,对落点远近的炮弹飞行时所发出的不同声音也有所总结,林恩得以更加从容地面对这样的炮击。前方3公里处的那座山丘是自己差点丧命之处,也是从东面来到这座村庄的必经之路,除了紧盯着那里,林恩还抽空看了看村庄周围。果然如他所想,德军防御部队并非一直固定在某个位置上,预见到敌人的地面进攻即将发起,几丛“灌木”活了——有两组德军士兵以人力推动反坦克炮从村庄侧后方贴着树林边缘向前移动,以获得更为靠前的攻击位置,有一组从村庄正后方向前移动直至埋伏到废墟当中。此外还有好几个炮组没有变动位置,而是有隐藏在战壕或树林中的士兵回到炮位,这其中就有炮架格外高大、炮管格外粗长的“坦克开罐器”,鼎鼎大名的德军PAK4143型88毫米炮!

已知有至少七辆坦克和突击炮部署在这条战线,又看到如此数量的反坦克炮,林恩心里倍感踏实。他觉得先前的战线防御火力虽然也很强,但需要防守的毕竟是一条宽达几十公里的正面,且地形比较开阔,防御形势反而不如这座小小的村庄。再加上坦克和突击炮的战场机动性能,对于盘活阵地防御战的局面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更何况其中两辆还是德军的“陆战小霸王”虎式坦克?

在富有经验的德军炮手操纵下,三门反坦克炮的位置调整很快到位,其中一门被安放在了四联装机关炮后侧,距离林恩也就三十米不到。在这样的距离上,林恩回过头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炮手们固定炮架、调整炮口,并从方形的木制弹药盒中取出长长的尖头炮弹。二战后期德军装备的反坦克炮种类繁多,有自行研发制造的,有从苏军手中缴获的,还有经过改造的法国炮,但在外型上还是有分区的。按照记忆中的图片以及眼前这门火炮的炮管长度、炮弹大小,林恩判断这是一门德制的75毫米反坦克炮,而且很有可能是后期型号——理由也很靠谱:德国生产出来的好武器这一时期大都是优先配属给党卫军使用的。

炮击持续了十来分钟,落下的炮弹超过千发,而且似乎有不少是火箭弹。就在林恩没太注意的时候,苏军的炮火明显“照顾”了德军阵地的前沿地带,也就是通常会敷设雷场的区域。当苏军坦克隆隆地出现在视线中,炮声也随之渐渐平息下来,两相吻合,衔接十分默契。

这一次最先驶上那座山丘的苏军坦克依然是林恩熟悉的T-34,它们排着松散的横队,旁边紧跟着穿白色披风的战斗步兵,而随后出现在山丘上的则是一些“生面孔”。它们的外形和昆虫界的“牛角仙”有几分神似,庞大的身躯顶着硕大的脑袋,硕大的脑袋突出一根看起来极不协调的粗长炮管,加上超大号的炮口制退器,总让人觉得它下坡时就会头重脚轻向前栽倒。

看到这些明显比T-34大出一号的家伙,林恩不由得吸了口冷气:以苏军统帅约瑟夫。斯大林之名命名的IS-2重型坦克,苏军在二战中火力最凶猛的陆上王牌!有人把它看作是德国虎式坦克的终结者,甚至将它称为“猎虎人”,其122毫米坦克炮在火力上能够压过虎式的88毫米炮,出色的防御力和更胜一筹的机动力更赋予了它不可撼动的“杀手”地位!

………【第17章 强敌来袭】………

兄弟们,距离新书榜仅有一步之遥,求火力支援!

****************

刚刚爬上山坡,5辆IS-2的动作有些迟缓,仿佛胖子走了长路、老人上了楼梯,从尾部升起的阵阵白烟像是发动机正承受着过重的负担。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经过调整,它们很快恢复了正常的行进状态。粗大的炮口高高昂起,宛若一只只好斗而又无所畏惧的“牛角仙”,周围的T-34就像是鞍前马后的小弟,不论炮塔还是炮管都显得更加小巧纤细。

气势汹汹的苏军装甲群中还不止这两种型号的战斗车辆,好些并没有独立炮塔的突击炮和自行火炮混杂在后面的T-34当中。其中一种型号炮盾极其独特,眼珠状的外形配着眼眶似的边缘,简直就是一个怪异的独眼兽,另一种就像是在坦克底盘的前部位置放了一个扁平的大铁盒子,再将坦克炮塔的前半部分焊接到盒子正面偏左位置——同样是坦克车身装大炮,它们看起来要比德军的三号或者四号突击炮粗犷许多。

轻吁了一口气,林恩忽然觉得这场战斗远没有自己想象的乐观。那些外形丑陋缺乏美感的苏军坦克和突击炮都经过了战场的筛选与锤炼,是二战时期苏联陆军的最强装备,在这里又占据着明显的数量优势,并且还能得到强大的空中和炮火支援。想要阻挡它们前进的步伐,难了!

林恩不知道防线上的其他人是否也像自己一样因为敌人的强大阵势而动摇了信心,他缩回头,侧身躺在弹坑里,从口袋里掏出装子弹的牛皮纸包,撕开,油光发亮的10排子弹让他心情稍稍轻松了一些。算了算,步枪的弹仓里应该还有4发子弹,便拉开枪栓,直接推枪机向前复位从而令子弹桥夹自动弹出,从另一排子弹中抠出一发手动填入,复位。将这排缺一发的子弹连同另外四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