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在遥远的北京怜悯他,解决不了他眼前的麻烦。麻烦来自王錱,王錱向他发出了挑战。王錱是湘军的元老级人物,开始和曾国藩合作时很融洽,王錱才能出众,雄心勃勃。曾国藩当初在长沙时见人就夸王錱志大才高,前途无量。
王錱虽然雄心勃勃,但胸有主张,他是理学家罗泽南的弟子,深深懂得规矩的道理。他本来和曾国藩的关系不错,可自到衡州后,关系渐渐恶化。曾国藩来衡州是打着为江忠源练兵的旗号,但很快王錱就发现,曾国藩是在为自己练兵,他要建一支曾家军。
咸丰第一次催曾国藩增援湖北时,王錱就鼓动曾国藩出兵,曾国藩死都不出。太平军很快攻占汉口、汉阳,长沙人心浮动。湖南巡抚骆秉章也写信给曾国藩,要他来长沙协防。曾国藩理都不理,王錱拍案而起,带着他的那一营五百人从衡州奔回长沙。一到长沙,王錱就大肆招募士兵,将他的一营扩充到三千人。
骆秉章对此大力支持,因为长沙兵力不足,又指望不上曾国藩。曾国藩却很不高兴,因为王錱招募士兵的事并未向他汇报。但他隐忍不发,不久后,在新任湖广总督吴文镕的左右周旋下,太平军退屯黄州,长沙局势缓和下来。曾国藩马上去信责备王錱,“你名义上算是从前大团的人,在衡州咱们也建立了上下级关系。你在长沙招募士兵,却不向我报告,是何道理?我现在郑重告诫你,我在湘军里给你留了三个营的空额,你迅速带你的人回来。”
王錱气得怪叫:“三个营就才一千五百人,你这是要我裁撤一半兵力啊。我回去你个鬼啊。”
曾国藩见王錱毫无动静,又去信说,“你的士兵必须减员,选出三个营长来,不必你指挥,指挥权由组织决定。另外,你速来衡州参加会操,开出一份名单,把不肯来的人写上,以后我不会要他们了。”
王錱继续生气,且拒绝回信曾国藩。曾国藩矢志不移,意志顽强地给王錱写信。1854年2月,彻底搞定咸丰的催促后,曾国藩决定和王錱摊牌:“咱们奉朝廷之命,兴君子之师,章程必须划一,怎可参差错乱,各立山头。你如果要立山头,别打着湘军的旗号。”这封信仍未得到回音,曾国藩怒了,派出四名将领去接替王錱的四个营军官职务,同时命令王錱只统帅一营。
王錱这回不生气了,反而对曾国藩的一厢情愿大笑不已。曾国藩看着狼狈而回的被派去的四名军官,恼羞成怒地给骆秉章写信,夹枪带棒地说:“王錱这厮反了,背后肯定有人撑腰。我把话放这里,您如果同意他归我督带,就必须受我节制。倘若他不想受我节制,您又命令不了他,那我在此宣布,湘军从前不曾,现在不曾,将来也不会有王錱这个人!”
就这样,湘军的祖师爷之一王錱被曾国藩逐了出去,曾国藩通过驱逐王錱,再次稳固了他的领导地位。
曾国藩见死不救:江忠源之死
和王錱是明争,和江忠源则是暗斗。江忠源是自太平军造反以来,战场上最清醒最干练的将军,受到清政府一个接一个的大奖,所以曾国藩当初才打起为江忠源练兵的旗号跑到衡州。
也许不仅是为了迷惑清政府和江忠源,曾国藩当时真就发自良知。他信誓旦旦地向江忠源保证,我去衡州练兵就是为了给你作为“扫荡天下之具”的。江忠源至为感动,对曾国藩表露心迹:我江忠源能光耀门庭,就全靠兄弟你了。
很快,江忠源就在现实中发现曾国藩靠不住。1853年秋,江忠源在江西九江一带抵抗太平军,他的楚勇兵力不足,所以去信曾国藩问,有没有新出炉的士兵,赶紧搞点来给我用。
曾国藩连咸丰的圣旨都敢不遵,区区个江忠源算个啥。他回信给江忠源,士兵还是半成品,不能立即出炉,你少安勿躁。江忠源并未生气,因为他知道曾国藩做事很慢,所以就调了云贵、湖广的绿营兵六千,与自己的楚勇合成一万,艰难抵抗太平军。
曾国藩得知江忠源调集绿营兵后,去信揶揄道:“绿营兵纪律败坏,怎么能打仗,您要三思啊。”
江忠源夹枪带棒地回信道:“我倒是想用你的兵,可你太慢了。”
曾国藩发现了江忠源的不满,慌忙回信道:“你不要着急,我已训练出三千士兵,再训练六千,就双手呈送阁下做建功立业的工具。”
江忠源突然发现曾国藩在和他玩太极,由于前线吃紧,所以没空和曾国藩纠结。但曾国藩却对他穷追猛打起来,曾国藩对湖南巡抚骆秉章与新任湖广总督吴文镕说,江忠源的楚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听说他们常常骚扰百姓,进驻一地后的头等事就是抢劫。政府正规军不可用,楚勇也欠精练。
吴文镕是曾国藩举荐上来的,同时还是曾国藩的师长,所以自然不自然地就偏袒曾国藩。骆秉章对曾国藩虽成见渐小,却站在公理之上,对曾国藩冷嘲热讽:“正规军不成,楚勇欠精练,我听你的意思只有你的湘军才是天下唯一的精兵。但我怎么就没看你们湘军有一人在战场上?”
曾国藩险些被问了个跟头,回信骆秉章:“羽毛不丰不能飞。”
骆秉章只回了一行字:“你不飞,就闭嘴。”
江忠源对曾国藩的风凉话极为在意。他认真给曾国藩回了封信,一针见血地解释道:“‘勇’是否可用,关键在带勇之人,和‘勇’本身无关。好人带坏‘勇’,也能把”勇“带好;坏人带好‘勇’,也能把勇带坏。你总说你的湘军这样好那样好,到现在我也未亲眼见到,先假设你的湘军是好的吧。可你是否想过,现在是好的,将来解散后还一定能好吗?”
曾国藩根本没考虑那么远,他在全心全意处理眼前的问题、脚下的问题。江忠源的一番话让他更加坚定了这样的信念:他不会把一兵一卒交给任何人,包括江忠源。1853年冬天,曾国藩写信给骆秉章说:“我正在夜以继日地筹备水军,等船炮齐备后,我愿意带着我的湘军跟随您左右。”
骆秉章惊叫:“曾国藩这是要自己指挥湘军啊。”
半个月后,太平军攻陷黄州,咸丰催曾国藩出师,曾国藩死都不肯,江忠源催他赶紧来,他一字不回,但却给吴文镕去信嘘寒问暖:“这次贼有多少人?需要援助吗?我带领湘军去如何?您好好斟酌,速回我信。”
江忠源得知此事后,气得一跳三丈高:“曾国藩这畜牲,这是想抛弃我依附吴文镕啊。”
曾国藩得知江忠源的反应后,马上去信安抚:“兄弟最近如何,我正准备东下,配合吴文镕总督的‘四省合防’计划,另外也为阁下澄清天下之用,我已做好三年不归之想。”
江忠源接到信后,“呸”地吐到信上,火气上涌道:“曾国藩这厮,拿吴文镕压我,还要亲自领兵,给我练兵言犹在耳,打着我的旗号,拉自己山头,真是卑鄙!”
江忠源不会想到,与下面即将发生的事相比,曾国藩这封信的想法实在太高尚了。1853年11月中旬,太平军攻取安徽桐城,兵锋再指舒城,安徽北部危急。清政府急忙调江忠源去安徽北部支撑危局。
江忠源忠贞可鉴,连夜从湖北汉口急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