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份?能换哪里去?”
“印刷厂的工作,显然是不大适合写作的,何况你又要照顾两个小孩子。”编辑徐兆淮说道:
“我的想法是,一是能不能由杂志社出面,在就近的街道办为你申请一个坐班岗位,这样比较便宜日常生活,毕竟写作也是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嘛;
这二呢,如果街道办没有了岗位,我想可以在社里为你安排一个职务,文学氛围高了,对创作也是有益的嘛。”
这样一番话,确实让林海升有些动心。
印刷厂的工作是不太适合他,毕竟不管怎样,他在后世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
不是说看不起普通工人,而是说话,交谈,乃至观念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出入。
除了李建军以外,平日里其他的工友都很难说上两句话,这也使得上班时间愈发枯燥。
一旦枯燥了,人就想要换个环境。
林海升再度把目光投向徐兆淮,意味变的不同寻常起来。
这高帽子给他戴的,又是“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又是“文学氛围浓厚”,这老小子……必定是个老油条!
一旁的陈小玲自然也不会听不出话里意思,这徐兆淮是有备而来,就掰着指头给海升同志发送糖衣炮弹呢。
她刚想开口挽救些什么,却见身边的老唐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当然,我这次来呢,还有第二件事。”
“一是到访之前,编辑部的主编刘平老同志请我代他向你转达歉意,由于杂志社审稿的不专业,浪费了海升同志许多宝贵的时间,这令他非常内疚;”
“二是,《钟山》依然想向海升同志约稿,只要你有时间,下一部长篇,可以考虑投到编辑部里来。”
这番话术的圆滑程度,不禁让一旁的唐编辑暗暗点头。
徐兆淮一没有将这件事的责任推脱到某位新编辑的头上,二用“浪费宝贵时间”保全了退稿人的颜面,也不对《青春》和《急诊故事》做任何置评。
与懂得人情世故的对象打交道,天生就会有好感,这是必然。
这时,他也开口了:“我们倒是和徐编辑想到一处去了,也提议了让海升同志把下一部长篇作品投到编辑部去。”
这两个“编辑部”,指的就是《钟山》与《青春》了。
两份橄榄枝一起抛到眼前,说不高兴当然是假的。林海升笑了一下,附和了唐编辑的话:“是啊,唐编辑和陈编辑已经向我约稿了,我也打算把下部长篇投到《青春》去。”
“这没有关系。”徐兆淮一听,十分大度地表示:“长篇不行,短篇也好啊,或者诗歌,话剧,散文,只要海升同志想,《钟山》的大门一定为你敞开。”
天色渐入黄昏,几人便相继告辞,陈小玲和唐时瑾走在路上,情不自禁地询问道:
“老唐,刚才徐编辑提出那么多条件时,你怎么不让我开口反驳?”
“有什么好开口反驳的。”老唐呵呵一笑:“这是真正为海升同志好的事情,咱们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把别人的好日子给搅黄了啊。”
陈小玲一愣,旋即觉得老唐略有佝偻的背影高大了不少,心中轻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