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吴山点点幽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 > 第4部分(第2页)

第4部分(第2页)

独自踏着泥泞的田间小路,穿过山前大片桑林,走上寒山东口通往山里的路,从法螺庵门前经过,惊讶地发现,这座寺院的体量猛增,一道黄色的围墙沿耸起的山头向下一直伸向内坞,像一把长长的尖刀插进了寒山青绿色的腹地。这一变化不爬上坡走近法螺庵门口,是发现不了的。因为法螺庵旧址建在支硎南麓山岭东口的半山上,那是一个制高点,从很远的地方只能看到法螺庵的一侧,像一只黄色的小蜗牛蹲踞在上面。由山下到法螺庵是上行,到庵门前便上到了寒山那道高而平坦的东门坎上,从那里再往里走,地势开始于平坦中微微下倾,不久就是四面环山,中间为巨大盆地的寒山岭中心地带了。法螺庵的无序扩张,实际就是借此特殊地形,偷偷由山头一路往岭内纵深发展,不到跟前根本看不见。所以我从远处向寒山走去时,最先看到的那座露出一段黄色墙角的庵房,还是原先模样,没有丝毫改变。未料一到近旁,才发现其围墙长长地向谷内延伸,像只巨口,将大片绿丛和嶙峋的奇石吞进腹内,在新圈的山地里,又盖起了一座体量很大的新楼,颜色黄白相间,十分触目。

再往里走,刚摆脱了簇新的黄色围墙,前方山道旁又竖起一座青灰色的两层小楼,也是新的。

索性就近拣一块突起的圆石站了上去,这样,视线没有了任何阻挡。但四下一看,备感忧心。

再次回看来时路,也就是寒山岭的东南口,法螺庵的围墙大肆扩张,将原先浑然一体的生态环境粗暴地撕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还有那不伦不类的水泥楼房,以及显得十分不协调的黄白颜色,在低矮平缓,青绿满野的山谷里,怎么看都让人叹息!

又将目光西移,在花山隐然起伏于西天之下的寒山岭西出口处,原本藤萝缠古树,清涧灌丛流的幽境已全然消失,代之以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这是个半拉子工程,建材水泥和石子铺散一地。看上去是个大圆盘式的覆顶建筑,体量之大,犹如一只天外巨碟降落在一片低矮的丘岭地带,将寒山岭的西部通道堵得严严实实,也将原来植被茂密的山谷,挖出一个黄土朝天的大伤疤。

还有一片重重迭迭的墓碑,也在前方山谷里显现。这应该早就存在,原本不明显是因为有草树遮掩,现冬日草木凋零,已无法将其掩藏。

难以形容当时的心情,只是木鸡般地站在山坞里,满眼忧伤。

一个幽静美丽的山谷会这样开始消失吗?

久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2004年12月26日的中午,满山积雪尚未消融之时,我一个人在寒山坞伫立。这是一个令人忧伤的时刻:眼睁睁地看着又一处寂静自然之地可能默默消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穹窿,吴地之镇山(1)

不信苏州有此山

吴中无崇山峻岭,有的只是蜿蜒丘岭,低低地匍匐在水天相接处。

就在这一片低矮的丘岭中,穹窿山拔地而起,高峻挺秀,气象开阔,是吴中海拔最高、体量最大的山。它全长约公里,最宽处4公里,绵延苏州城西藏书、光福、胥口三个乡镇,高峰“开如钗股”,分别为大茅峰、二茅峰、三茅峰。主峰大茅峰海拔米,山体中间隆起,四边下垂,山势蜿蜒数十里,东抵青峰、乌龙,西峙凤凰、玄墓,北控灵岩、天平、贺九,南临太湖。对于平均海拔只有至5米的苏州地区而言,穹窿山独擅形胜,真可谓“盆盎太湖,儿孙众岭”,其被称为吴地之镇山,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在2000年夏日我偶然走入穹窿山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这座山。

不知何故,以往人们对苏州的印象,完全是围绕古城展开的,城中是苏州私家园林,城外山林最著名的也全紧紧靠着古城,如虎丘、灵岩、天平等,或以寺名,或以石奇,或以人以文以史彰,而且都是城里人开门向西眺望时,首先能见到的山。

穹窿位于距城40里的西部乡村,因为距离的缘故,很长时间藏在深闺人不识。这也难怪,就连号称三万六千顷的太湖,绝大部分水面在吴中境内。太湖七十二峰,也大多浮沉或蜿蜒于苏州西部水土之上这样一个事实,却也同样不为人知,以致一说到太湖就是无锡鼋头渚,因为无锡城市距太湖较近,不像苏州,去吴县境内的太湖边上,要坐一小时汽车。名气很大的太湖尚且如此,穹窿的鲜为人知也就十分正常了。

当时我还在省里工作,几年前曾设计并组织了一个名为“锦绣江南行”的活动,很受欢迎。内容是于春季江南最美时光,邀请台湾著名工商业者组团考察,路线定为南京———扬州——无锡——苏州。首次成功后,此活动便成为江苏与台湾工商界沟通联谊促进了解的品牌活动,固定为每年春季必须组织的活动,队伍年年扩大,新朋老友咸集,这就要求每年到各地(后又扩大至镇江和常州)参观的内容要时常更新,不能一成不变,当然总的路线是固定的,由宁入境,由苏出境,客人从上海绕香港回台湾。

苏州作为锦绣江南行的最后一站,除了考察经济开发区,游览古典园林之外,还能再看些什么呢?为此,我专程来苏州调研,这次不再囿于古城区,而把重点放在了吴县,当时吴县尚未撤县建区并入古城,但市县相接,事实已融为一体。范围一扩大,景象也随之大变: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太湖万顷的水光帆影,秀美质朴的东山银杏撩人眼目,一桥越湖又使西山的林屋洞、石公山渐次揭开迷人的面纱。那一路青山逶迤、麦浪翻滚,田畴农舍气息清新,人行其中如在画中。

意犹未尽,又问当地人还有什么好地方?再加一句:没去过的?

答说,还有一个地方,叫穹窿山,只是路不太好走,刚开始开发。

一听这山名就觉得很美,迫不及待就去了。路果然不好走,正在修,坑坑洼洼,灰尘很大。然后,车子便抵达穹窿山景区大门。

进木制大门继续往山里开,只觉山高林密、景幽泉清,连车窗全是绿的了,十分惊喜,苏州还有这么幽深的森林公园?简直不可想象!在一个绿林深密、翠竹参天的半山停车,沿林间蜿蜒的山路步行,直抵谷底深处的孙武苑,那里几棵古银杏和古樟树枝柯横斜,浓叶蔽天,下有茅蓬一座,以疏竹为篱,旁设一牌说明,此为孙武子隐居和撰写《孙子兵法》之地。茅蓬乃今人的仿古建筑。后来才知道,这里是茅蓬坞,穹窿东南坡最美的山坞。

由茅屋右侧倚山而筑的石阶上行,约40来级,抵孙子兵法碑刻廊,廊呈“回”字形,分别以中文楷书与英文日文镌刻《兵法》全文,廊后高台丛林之中正建新的建筑,据说是“兵圣堂”,纪念孙武子的,还没完工。

从碑廊旁转出又上数级台阶,在一个林木参天的空地上有几张八仙桌和椿凳,便围坐喝茶。八仙桌无漆,露出木纹和隙缝,椿凳也如此,一看就是山人从家里拿来的,泡茶的开水是用山中清泉,茶桌摆在一棵巨粗的古树之下,其上三围青山,俯首则万木葱茏。正喝着茶,见有人从下面林间道上经过,相互打了个招呼,此人是本地人,对穹窿山的历史十分熟悉,便喊他上来一起饮茶聊天。

穹窿,吴地之镇山(2)

我问,孙武不是山东人吗?怎么跑到苏州来了?于是听来人娓娓道来。这故事要上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孙武原是齐国贵族(齐国安乐人,今山东屯百县人),因战乱避奔吴国,隐居于苏州城西郊,经伍子胥等荐于吴王阖闾,阖闾欲图霸业,问兵法于孙武,孙武出示《兵法》13篇,阖闾大喜。现附近太湖滨还有教场山,相传就是当年孙武奉吴王令操练宫女、演习兵法之处,山上尚有二姬庙遗迹。当时孙武以吴王宠姬两人为军队长,各率一队宫女列阵,共180人。宫女哗笑不止,孙武三申五令却禁不住,乃令以军法斩两军队长。吴王急遣人阻止,孙武则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为由将两妃斩,再行操练,宫女随令布阵,无人敢违。孙武自公元前512年为将,在吴国辅佐吴王阖闾、夫差父子征战三十年左右,其间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兵书,被称为“兵书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