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第一家企业,王正平径直走进厂区,发现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周边的土地都被染成了黑色。
企业负责人看到王正平,赶忙迎上来,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
“王书记,您怎么亲自来了?”
王正平怒目而视,“你们干的好事!这样严重污染环境,对得起乡亲们吗?”
企业负责人试图辩解,“王书记,我们也有难处啊,整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王正平严厉地说,“资金不是借口,环保是底线!必须立即停止排污,限期整改!”
离开这家企业,王正平又马不停蹄地去了其他几家。
情况都不容乐观,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午时分,烈日当空,王正平一行人回到镇政府。
他顾不上休息,召集相关部门开会。
“同志们,生态环保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企业绝不姑息!”
王正平的声音铿锵有力。
然而,会上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王书记,这些企业都是镇上的纳税大户,如果处理太严厉,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一位干部小心翼翼地说道。
王正平严肃地回答,“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要的是可持续发展。”
会议在紧张的气氛中结束,王正平心里清楚,这只是一场艰苦战斗的开始。
下午,王正平来到了正在进行生态修复的区域。
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工作着,但进度却比预期慢了许多。
王正平找到工程负责人,“为什么进度这么慢?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负责人无奈地说,“王书记,资金和材料都有些短缺,而且有些村民不理解,经常来阻挠施工。”
王正平皱起了眉头,“资金和材料的问题,我来想办法解决,至于村民的工作,我们要加大宣传,让他们明白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傍晚,夕阳的余晖将王正平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办公室,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
“这么多的困难和阻力,能克服吗?”他心里有些迷茫,但很快又坚定了信念,“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
晚上,王正平回到家,简单吃了几口饭,就又开始研究环保政策和方案。
妻子心疼地说,“你也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王正平笑了笑,“没事,这是我的责任。”
第二天,王正平早早地出门,继续为生态环保工作奔波。
他来到村里,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
“乡亲们,生态修复是为了咱们的子孙后代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虽然短期内可能会有些不便,但长远来看,受益的是我们大家。”
王正平诚恳地说道。
有些村民开始动摇,但还是有一些村民表示怀疑。
“王书记,说的好听,可我们看不到实际的好处。”
王正平心里着急,但还是耐心地解释,“等生态修复完成,我们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大家的收入会增加,生活质量也会提高。”
经过王正平的不懈努力,一些村民终于表示愿意支持工作。
在解决了村民的问题后,王正平又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为生态修复工程和企业整改提供保障。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正平始终坚守在生态环保的第一线,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从未退缩。
清晨,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在丰收镇的田野上,给金黄的麦浪镀上了一层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