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一部电影,说难不难,有钱就行!
但是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收益,不可能什么项目都投资。
得有事前调研。
了解一下项目的盈亏前景,最起码得看卡司阵容还有导演。
她们三个去找了蔡艺农…
老蔡做电视还行,做电影完全一塌糊涂,《春风得意梅龙镇》、《疑神疑鬼》、《美丽曼特宁》,没有一部卖座的…
口碑也不行!
干脆就专注做电视,后来李依萍入主唐仁,她就退居二线,做艺人经纪之类的。
“我不太懂市场,不过,我可以打给宋航,让他给你们一点意见。”
隔着电话,听完事情原委,宋航分析道:“港式武侠片在衰落,跟港圈走的最近的博纳都不敢随便做武侠,《狄仁杰》那么好的片子卖了不到两亿,这就说明市场不是很愿意吃武侠!”
“那为什么光线要做?”
“他们没有什么好的选择,他们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公司提供项目,然后找导演执导,他们是导演自带项目,找制片方投资,陈嘉尚想拍《四大名捕》,光线想跟他合作,所以就投资了…”
顿了顿,宋航接着道:“我听说光线内部因为要上市的事情,原来分管电影项目的主管好像要离职了…内部乱的很!”
没有扯淡,是真的,光线最开始上市,没有想着连带旗下的光线电影,但是证监局希望光线上市是整体上市!
张召作为光线影业的创立者、负责人,肯定不想自己分管的业务成为整体的一部分。
具体情况不清楚,反正张召后来加盟了乐视。
王长田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开始出山亲自掌舵光线影业!
“一般来讲,内部混乱的时候,诞生的项目,我们都不是很看好…”
宋航总结发言。
没等柳施施提问,宋航补充一句:“而且我们公司自己的项目足够多了,也没必要盯着人家盘里的东西。”
“那您觉得这个项目的盈利前景呢?”
“我也说不准,毕竟我没看到剧本,不过基于导演还有类型的一贯表现,我觉得1。5亿上下问题不大,同期如果没有强劲的对手,没准能有1。8亿以上…”
“谢谢老宋,有空请你吃饭!”
“我也没帮上什么忙…”
挂断电话,蔡艺农:“听懂了吧。”
杨小蜜摇头,迷惑问道:“他也没说让不让我们投资啊…”
“这还不够清楚,他的意思就是‘不看好,不建议!’”
“…他不是说了1。8亿?”
“成本6000万,1。8亿票房,那也叫投资电影?我们公司的项目,但凡成本超过三千万,最低票房都有三个亿!”
……
“戏子想成名,必须有金主捧”
这是晚清和民国时候的话,放到现在,也没过时。
如果你想火,想出名,首先你要得到资源,有大金主愿意花钱捧你。
只要钱到位了,资源配齐了,哪怕你从来没演过戏,他们都可以为你量身定做剧本和角色。
这个行业,普遍从业人员的文化教育程度欠缺、眼界不高,管理混乱,又不是什么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行业,就没什么透明规则!
当然啦,你想更上一层楼,就需要机缘了——你多少也得是块材料。
江宜艳就认定自己是块璞玉,所以,有了蛋糕店老板加持后,资源飞升了…
2000年到2008年的8年间,作为演员,江建筑师只有3部电影和6部电视剧,且以酱油角色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