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唐气象渤海小史免费阅读 > 第18章 叛逆太子李承乾发生在贞观年间的夺嫡之争下(第3页)

第18章 叛逆太子李承乾发生在贞观年间的夺嫡之争下(第3页)

太宗猛然起身,流着泪说:“我做不到。”扭头步入后宫。

李泰担心太宗改立李治,警告李治说:“你与李元昌交往密切,李元昌犯下谋逆大罪,难道你一点都不担心吗!”

言下之意就是你老实点,否则连你一起做掉!

年仅15岁的李治忧心忡忡,惶恐难安。太宗见他这副模样很奇怪,问了多次,李治才如实相告。太宗恍然大悟,开始后悔说出让李泰当太子的话。

太宗到关押李承乾的地方看他,责斥他屡教不改。李承乾抬头看着他的父亲,幽幽的说:“儿臣当初已是太子,还会有什么想法。只因受到李泰逼迫,这才与朝臣商议保全地位的办法,结果受到别奸人教唆,铸成大错。您如果让李泰做太子,恰恰是落入他的算计。”

太宗听了李承乾的话,想起被赐死的李佑、李元昌,内心百感交集、痛苦万分。

他在宫中单独召见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积、褚遂良,语气沉痛的对他们说:“我的三个儿子、一个弟弟,竟然为了争夺权力做出这样的事,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说完竟一头撞倒在床上。

长孙无忌等人从没见过英明果决的太宗这个样子,慌忙扶起太宗,太宗抽出佩刀想要自刎,被褚遂良一把夺过,递给了站在后面的李治。长孙无忌等人苦劝良久,太宗才平缓下来,叹惜着说:“我准备立晋王为太子。”

长孙无忌立即回答:“臣奉旨!有敢持异议者,臣代陛下杀了他。”

太宗对李治说:“你舅舅已经答应你了,你应好好拜谢他。”

接着,太宗询问长孙无忌:“你们既已经同意我的想法,不知外面的人会怎么看?”

众人齐声回答:“晋王仁孝,天下归心已久,请陛下征求百官意见,如有不赞成的,是臣等有负陛下。”

于是太宗召集六品以上官员,对他们说:“承乾悖逆,李泰也很凶险,都不可立为太子。朕想从其他儿子中选择,让谁当比较合适,请你们开诚布公的推荐。”

众人欢呼着一致举荐晋王,太宗看到这种情况,愁云密布的脸上总算露出了一丝笑容。

当天,李泰率百余随从抵达永安门,皇上让卫士挡住他的随从,引导李泰进入肃章门,幽禁于皇宫北苑。

四月初七,诏令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太宗如释重负的对侍臣说:“我要立了李泰,那就等于宣示后世,太子之位可以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从今天起,承乾失道谋反、李泰觊觎皇储这件事就算过去了,留给子孙当做处事的镜鉴。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李泰做太子,承乾和李治都会遭遇不测;而李治当太子,一定会善待他的两位兄长。”

【07】可怜天下父母心

立储大事解决后,太宗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为了巩固李治地位,让尚未成年的李治早些进入角色,担负起驾驭大唐帝国的责任,太宗于四月初十颁布诏书:

“令长孙无忌为太子少师,房玄龄为太子太傅,萧瑀为太子太保,李世积为太子詹事。左卫大将军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前詹事于志宁、中书侍郎马周为左庶子,吏部侍郎苏勖、中书舍人高季辅为右庶子,刑部侍郎张行成为少詹事,谏议大夫褚遂良为太子府宾客。”

从这套超级豪华的班底,可以看出太宗的良苦用心。他几乎将朝中所有能臣、大员全都调配给了李治。

一次,李世积身患疾病,医生开具的药引是“人的胡须灰”,太宗当即剪下自己胡须交给医生和药。

用现代的眼光看,这一行为好像并没什么特殊,但在当时却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之说。

李世积感动的热泪盈眶,跪在地上叩首答谢,以致脑门都磕出了血。太宗扶起他说:“我这是为了社稷,又不是为了你,你何必如此!”

还有一次,李世积陪着皇上宴饮,太宗面色从容的对他说:“朕在群臣中寻找可以托付后事的人,感觉没人比你更合适。你当年可以不亏欠李密,现在又怎会辜负朕呢!”

李世积流泪道谢,咬破指头发下血誓,竟致喝得酩酊大醉,太宗脱下皇袍盖在他身上。

太宗这番恩情让李世积铭刻于心,终其一生都在为大唐卖力打拼,并协助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坐稳了江山,成为与李靖齐名的大唐军神。

五月十五日,太子李治奏报太宗:“李承乾、李泰仅带有一套随身衣物,且饮食不能适口,幽禁之苦实在可怜,请您酌情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太宗当即允准。

闰六月初四,皇上对侍臣说:“朕自从立了太子,遇到事情就会亲自教他。见他吃饭,朕会说‘你要知道种庄稼的艰难,就能经常有饭吃。’见他乘马,朕会说‘你要善待马匹,不要耗尽它的力气,就能经常骑乘。’见他坐船,朕会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百姓是水,君王如舟。’见他在树下休息,朕会说‘木材接受准绳才能正直,人君从谏如流就能圣明。’”

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九月份,太宗下旨将李承乾迁往黔州(重庆市彭水县),李泰迁往均州(湖北丹江口)。

太宗说:“父子之情出自天性,朕今天与李泰离别,内心也很难受!然而朕是天下主人,若使百姓得以安宁,私情也可割舍。李泰的确是难得的人才,朕宠爱他这是你们知道的。但是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抛却私情。让他到外面居住,也是为了保全他。”

至此,发生在贞观年间的夺嫡事件,在太宗正确处置下,以不流血的方式收场,避免了兄弟相残的悲剧发生。

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二月初二,体弱多病又遭逢大难的李承乾病故于黔州,享年25岁。太宗为他辍朝一日,按国公待遇安葬了他。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十一月,前魏王李泰在均州病故,享年32岁。

从这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太宗虽然英明神武,但在教育儿子方面,特别是在对待太子李承乾和齐王李佑上是失败的,至少是不成功的。太宗为他们选派的属官尽是些急功近利之徒,一味求全责备,动辄弹劾举报,让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犯下悖逆大罪!

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怜天下父母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