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我是湖南长沙人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技,还认真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进一步阐发了他的军事思想。

他提醒清廷,千万不要认为与侵略者签订了一纸和约,就会安然无事,而应励精图治、整顿经武。他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看清了中国的虚弱本质,无所顾忌,会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中国只有加强装备,才能使它们有所畏惧,不敢贸然动武。

那么,如何加强战备呢?他发现英、法、美等国家善于制造各种精巧的机器和枪炮战船,而中国已大大落后。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只有善于向外国学习,才能制止外国的侵略,否则必然被外国所制服。学习外国长技,重点在三个方面:战舰、火器与养兵练兵。他建议在广东建立造船厂和火器局,从法国和美国聘请技师与工匠,帮助制造战船与火炮,聘请舵师传授驾船和演炮方法;从广东、福建选调工匠向外国技师学习船炮制造方法,选调精兵向外国舵师学习船炮的驾驶和攻击方法。与此同时,继续向外国购买先进的战船与火炮,尽快建成一支新式水军,平时出洋巡逻,缉捕海盗与烟贩,战时如风潮不顺,就避入海港之内,待机杀敌;待到风潮皆顺时,立即驶到外洋,监视敌舰的行动,或协同岸防部队抗击敌人,或单独攻击敌舰。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像鸦片战争时清军水师到处被动挨打的局面。有了船厂和炮局,可以制造和修理战船火炮,还可以制造陆师所需的军械,以及各种民用产品。

魏源强调人在战争中的作用,明确指出器利不如人和,一支军队只有心灵胆壮、技精械利,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他断言,没有不可制服的武器,关键在于选将得当,指挥灵活。

首倡师法西方,探索蓝色文明(3)

当时,许多顽固派把西方的机器看成是奇技淫巧,魏源反驳道:有用的东西,就是奇技,而不是淫巧,应该大力提倡,认真学习。这对于传统观念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他追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满怀信心地指出,只要奋发图强,认真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就会风气日开,智慧日出,使落后的中国变成东方强国,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有效地抵御外国侵略者。他这些铿锵有力的言辞,激励着人们为富国强兵而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海国图志》的总纲有两篇专门讲到战略防御。他认为,只有充分做好防御作战的准备,才能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击退来犯的敌人。英国侵略军善于在外洋作战,一旦进入内河,便失其所长,因此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把敌人舰队诱入内河来打,充分发挥我水陆协同作战的优势。先派一支弱小部队与敌人接战,佯败而退,诱敌深入。敌舰一旦进入内河,就只能鱼贯而行,无法四面展开。我军先在河流浅窄处沉船结筏,阻挡敌舰前进,再在河流下游树桩布筏,遏制敌舰后路,然后驾驶小船攻击敌舰头尾。同时,两岸火炮猛轰敌舰,使它无法躲闪。如果敌人胆敢登陆,抄我后路,就用事先挖好的暗沟阻挡敌军,引发地雷消灭他们。当敌舰逃窜时,我军战船立即施放火箭和喷筒,烧毁敌舰,水勇跃登敌船,进行白刃格斗,岸上步兵用炮轰击敌人后队船只,或乘上风施放毒烟,迷茫敌人的眼睛。他把这种战法形象地比喻为“设阱以待虎,设罾以待鱼”。

魏源和林则徐一样,主张就地招募训练海岸防御部队。他指出:只要募练得法,指挥得人,完全能够依靠本省的精兵捍卫领土,即使侵略者集中兵力攻我一省,也只需从邻省调兵支援,便能应付裕如,不用从内地各省抽调部队,避免一处有警、全国紧张的被动局面。

《海国图志》于1851年至1854年间陆续传到日本,引起日本朝野高度重视,他们纷纷翻译刊印,争相传阅,认为该书对他们了解世界各国情况,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加强海防建设,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甚至将它推崇为“海防宝鉴”、“天下武夫必读之书”。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朝廷竟把该书束之高阁,无动于衷。皇帝和大臣们一味苟且偷安,不思整军经武,结果只能是再次挨打。

朝廷不重视湖南的这个大人才,直到1844年,年过半百的魏源才考中进士,次年被任命为江苏省东台县知县。传说考官嫌他考卷上的字迹潦草,取消了他的殿试资格。

但是魏源的真才实学,毕竟令人钦佩。考中进士第一名的御史陈沆,很喜欢魏源的朝气,将自己的文章拿给魏源请教。魏源还没有中进士,陈沆却不顾人们的议论,和魏源交往。

1846年,魏源因母丧辞官回家,继续修订《圣武记》和《海国图志》,并于1847年将《海国图志》充实为六十卷本。同年,他在江苏巡抚陆建瀛的衙署中充当幕僚。他游历东南各省,并到香港、澳门广泛收集资料,为继续充实《海国图志》作准备。

1849年,魏源任兴化县知县。1850年升任高邮州知州。这段时间里,他筹划海运,兴修水利,改革盐政。1852年终于完成了《海国图志》百卷本的鸿篇巨著。在补充的部分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地研制和改进战船、火炮、鸟枪、火药、地雷、水雷的情况。

1853年,太平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南京、镇江和扬州,高邮农民也起义响应。魏源率县吏捕杀起义农民领袖。不久,清廷督办江北防剿事宜的杨以增,向皇帝告了魏源一状,说他迟误驿报,魏源因而被清廷革职。1854年,有人保奏他复职,但他由于已意识到腐朽不堪的清王朝没有振兴的希望,便拒绝再替清廷效劳。他心灰意冷,遁入空门,移居兴化西寺,潜心研究佛学,整理生平著述。

1856年,魏源游杭州,寄居僧舍,静坐参禅,拒见任何来客。

魏源知识渊博,一生写了五十多种著作,记载着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和文学方面的成就。许多著作充满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海国图志》。该书虽然一度受到朝廷冷遇,但后来终于成为近代中国志士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先导。洋务派首领之一左宗棠公开申明,他在福建设局造战船,在甘肃设厂造枪炮,就是继承魏源在《海国图志》里提出的思想。魏源承认落后又不甘落后,放眼世界,积极寻求富国强兵良策,力求振兴中华,为许多中国人解放了思想。

魏源被后人称为军事思想家和战略家。他重视科学技术,但他不是唯武器论者,他更重视人的作用。他强调,人才是克敌制胜的关键。他认为,没有胜任的人才去指挥,拥有再好的武器也是白搭。后来,甲午战争的结局印证了他的论断。在《海国图志?筹海第三》的结尾,魏源一再疾呼:“在得人而已!在得人而已!”

首倡师法西方,探索蓝色文明(4)

在中国近代史上,魏源是黄昏时的一只猫头鹰,警惕地预告黑夜降临以后的凄凉;又是黎明前的一只云雀,提前报告天明后的雾霭。

魏源指出了弱势文明对于强势文明应该采用的态度和对策,只要文明之间的冲突存在一天,魏源的思想就不会过时,人们就需要魏源那样的气魄和头脑。

魏源尽到了一名智识者的本分,“永远使用雅典娜的利剑劈开蒙昧的黑暗”。

海洋是蓝色的,理性是蓝色的。中国人需要用理性的眼光,越过蓝色的海洋,去探索整个世界,正如世界也要探索中国。蓝色的海洋距离湖南是那么辽远,但是魏源看到了,也使他的同胞都看到了。

魏源,是一个穿越了蓝色的湖南人。

1857年春天,这个杰出的湖南人怀着惆怅的心情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为中国人留下了富强昌盛的祝愿和希望。

2005年3月29日,煌煌二十卷《魏源全集》由岳麓书社出版,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首发式。魏源身上体现的湖南人的精神,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