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水下三百多米的潜航相当无聊,特别是当姜铃得知,在潜航器里完全看不到外界以后,她更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事实上,除了那些潜不了多少深的民用潜艇和科研用的海底探测器以外,大部分潜艇都是被好几层密不透风的外壳包裹着。潜艇里的人们只能依靠先进的传感器、丰富的经验和一些运气,去操控潜艇。那些外界发生的真实情况,大多都只存在于少数几个知情人的想象中。
姜铃在休息室里随意地找了张床位,躺在上面。人工智能开的潜艇非常平稳,她丝毫感觉不到自己处于快速运动的状态。或许是厚重的海水屏蔽了感知,她很快就进入了梦乡,一觉睡到了宁静五号靠岸。
为了方便人员和材料的进出,这个造船厂采用的是同一大气压的设计,所以它的出入口和东海站差别不大。待潜航器被机械臂固定到承重架上后,海水就被着管道底部的高压水泵抽走了。
抽水的过程中,管道顶部的气闸也随之打开。鼓风机的噪声比较大,在水位降低到一半的时候,失去了海水的阻隔,这才把姜铃弄醒过来。
告别宁静五号,一行人一同离开了出入口,只留下了大副。直到这时,姜铃才知道,这个所谓的大副,才是宁静五号的原配艇长。
它的自动化程度真的很高,不然也不可能用作教具。
开动那艘潜航器实际上只需要一个人就够了,当然,仅限于走一开始就设定好了的线路。
在出入口附近的工作平台上,有一面三人高的简易地图。它上面标识了这个地图的所在位置,还展现了一些隐藏的信息。
几人路过它的时候,姜铃在上面瞥了一眼。
原来,水下造船厂本质上就是大一点的潜艇。它们的每一个,都能独立建造中小型潜艇,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组合起来,从而生产一些不可告人的大家伙。
从总体上看,它们是一根根巨大的六棱柱。首尾两端都是贯通的,每一个平面都有很多处用于组合的接口。那些接口看起来有六种大小,最小的只有无人机能钻过,最大的可以通过战舰。
几人没有步行太久,就在工作平台的一边,坐上了一辆顺路的运载车。
造船厂里的工人其实不太多,更多的是一些工业机器人。它们全都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遇墙有洞钻,遇悬崖有轨道坐,比普通人要方便多了。
姜铃坐在运载车的后座上,看着两边车窗外不断掠过的机械臂,她感觉自己就像是个流水线上的沙丁鱼,或许再穿过几道闸门后,就得淋上调味料装进罐头里去了。
果不其然,他们在七弯八绕之后,停在了一艘泛着蓝光的黑色潜艇旁。
从车上下来,外界的声音瞬间变得喧闹起来。姜铃跟在所有人的后面,走向了一处向外突出的方形平台,她对着四周扫视着,眼中充满了好奇。
这里看起来像是个工地,那艘潜艇的大半截身子还被脚手架包围着,它表面上爬行着一些水蜘蛛样式的机器人,吸盘一样的行走机构每走一步,都会在潜艇外壳上,暂时地留下一个圆形的印子。
工人们正在拆除钢架,显然这里已经完工了,那些无人机估计是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这艘潜艇的直径,要比姜铃见过的出入口大多了,也不知道他们该怎么把它开出去。
几人待在平台上,扶着护栏,观望着潜艇。冯艇长的眼里带着一些期盼,到那艘潜艇里去,似乎就是他的梦想,而这样的梦想很快就能实现了。水听员是从北边的防线上调配来的,他的经验很丰富,这次是来担任组长的。损管员本身是做潜水的,现在算是回归了老本行。
姜铃不是专业人士,她勉强看到了这艘潜艇的先进程度,至于它到底能有多强,只能说得用一个“卧槽”来形容。
不一会儿,一辆斗士四型停在了众人身后,车上下来了几个穿着便服的军人。
“同志们你们好,欢迎加入我们!”为首的军人迎上几人,和他们握了握手。
“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宁卫和问。
“不知道,我们收到消息的时候,黑匣子已经响了几个月了,就算是同位素电池还保持完整,它也顶多能再广播二十天左右。以她的速度,我们最多能给你们抢出3天时间。”那个军人依靠在姜铃身旁的护栏上,无视了工地上的禁令,点燃了一支香烟,并吐出了两个烟圈。
“她是我们目前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的潜艇,只有她才能横穿北回归线湍流,你是不知道现在赤道上的冰层有多厚,据说风暴鲸都没法突破。。。。。。”
军人低头看了一眼姜铃,把吸了一半的香烟掐灭在护栏上,随后插在了上衣的笔袋里。他对着自己扇了两下风,确认身上没有残留气味后,朝着宁卫和问道:“你怎么找了个女人?不怕和她犯冲吗?我船上可没专门的房间给她用!”
“给你个重新组织语言的机会。”宁卫和知道姜铃不会在意他的话,“她也是我们的同志,说话放尊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