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李冬冬将器皿运了回来,众人一起搬到内房,这是原来万东主和老伴的房间,李延庆便准备将它改造成了作坊。
李延彪和顾铁柱也来了,加上李大器和李冬冬,一共五个人,众人对这架铁器皿着实好奇,铁柱摸了半天问道:“庆哥儿,这是做什么用?”
这其实是一架用生铁打造的蒸馏皿,外形颇像铸铁烤肉架,上面有圆盖,密封得非常严丝合缝,有一个细细的出水管,蒸馏出的香水就是从这里流出来。
李延庆微微一笑,“五贯钱一小瓶的大食蔷薇水就是用这个东西做出来的,我估计本钱也不过百文钱,我们材料也都齐全,今晚我就着手试验一下,以后做成了,香水就是我们的特色好货。”
铁柱和李延彪不太明白了,但李冬冬却心如明镜,他心中顿时一阵激动,如果他们也能做出大食香水,那真的就发财了。
李延庆改变了宋人传统的制香水工艺,他在传统的浸润法上再增加一道蒸馏,先浸润后再蒸馏,当天晚上他便成功了,蒸馏出来的香水更加香味持久,而且香气更加馨烈透彻,整个胭脂铺都被香味笼罩了。
李延庆给这种香水起名为兰黛香水,店名也改为宝妍斋,李延庆一改从前胭脂铺低端形象,开始走高端路线。
他请人来重修屋檐,不惜耗费两百贯钱做出了重楼檐,这是一种用木头雕成的楼牌屋檐,装在普通屋檐上,立刻变得大气富贵,档次极高,上面再扎了绢花,更在富贵上加了绚丽多姿的色彩,极为吸引人的视线。
另外,进货渠道也从低端改为中端,汴京周围有不少生产胭脂及其他化妆品的工坊,它们并不开店,只是将成品用大罐提供给天下各州的胭脂铺,然后胭脂铺进行精细分装和打造品牌,最终大部分利润都留在了胭脂铺内。
李延庆和李冬冬跑了十几家胭脂工坊,最终敲定了三家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
水玉坊制作的粉底、香墨和甲膏,梅香坊的香杂什物,比如香饼、香囊、香巾、妆奁、镜子等等。
至于香药和明矾需要去官府指定的香药行购买。
另外胭脂是化妆品的重头,李延庆选用了西城外百花坊的胭脂,虽然也只是一种中档胭脂,但品种极多,价格也很便宜,汴京一半的胭脂铺都从这家工坊进货。
这便使他们的胭脂品种从原来的十一种增加到二十八种,李延庆又稍微调入少许自产的香水,使胭脂的档次大大提高,价格便翻了两倍不止。
由于李大器回家乡买瓷器需要时间,李延庆便暂时买回一批景德镇私窑烧制的胭脂瓶应急。
准备了整整半个月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上矾楼
中午时分,李延庆独自一人来到矾楼,他今天特地换了一身质地上乘的衫,头戴士子巾,手执一把时下比较流行的日本折扇,这身打扮令他浑身不舒服,但矾楼有矾楼的规矩,若想顺利办成自己的事,就得尊重别人的规矩。
李延庆没有受到任何阻拦,顺利走进了矾楼内,中午时分,矾楼客人比晚上略少,客人三三两两,大多是来喝茶闲聊。
矾楼从来就有午茶夜酒之说,中午是喝茶之时,中间花园坐着二十几名美貌女妓也不再是歌舞妓,而是茶妓,她们个个是点茶高手,甚至还有女妓擅长分茶,那是一种极为高超的茶艺。
中午喝茶的费用也要远远高于晚间吃饭,喝一次茶少则白银数十两,多则百两,茶妓的小费叫做点花茶,在矾楼喝茶,点花茶不能低于十两银子。
当然,除非是记账,否则没有人会拿钱来付帐,一般都是付白银或者黄金,想象一下,扛着百斤重的一麻袋钱进矾楼喝茶,实在是大煞风景。
李延庆信步而行,不多时便来到丰月楼前,门口还站着那个小童,李延庆抱拳笑道:“小哥还记得我吗?”
小童的工作就是记得客人的脸,他立刻认了出来,欢喜道:“原来是上次的小官人,小官人不用献诗,请直接上楼!”
他忽然想起一事,连忙看了看李延庆身后,不见郑胖子,顿时松了口气,小声对李延庆道:“小官人那首诗,我们诗官一直念念不忘,还托人去打听小官人。”
“今天诗官可在?”
李延庆今天就是来找李师师的,若李师师不在,他只能改天再来了。
“师师姑娘一般中午都在,小官人请跟我来!”
李延庆跟随小童上了二楼,出乎他的意料,丰月楼的陈设布置一点也不奢华,还远远不如外面的富丽堂皇,但非常清雅,一丛竹,一幅画都极有品味,仿佛置身于学堂,而不是酒楼。
小童请李延庆到一座偏堂坐下,偏堂内只有一张长桌,三张坐榻,其他便没有什么陈设了,旁边站着两名极为美貌的侍女,令李延庆忍不住多看了两眼,他来宋朝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