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李世民权力的逻辑在线阅读 > 第二十四章 推翻突厥帝国(第1页)

第二十四章 推翻突厥帝国(第1页)

贞观元年,唐太宗在用“渭水之盟”暂时稳住了突厥的进攻后,又迅速解决掉了罗艺(李艺)的叛乱,随后开始他的人治,逐渐让他的政权稳定。

政权稳定后,唐太宗开始他的下一步计划:向内,推行各项政治改革;向外,关注宿敌突厥的情况。

突厥,特别是东突厥,几乎成了登基后的唐太宗的一个梦魇,一块心病。消灭突厥,是他一直想做的事。可要怎么才能彻底消灭突厥呢?这成了唐太宗自签订那倍感耻辱的“渭水之盟”后,没有一天不在想的事。而且是在近乎于用一种“卧薪尝胆”的态度在积蓄着力量,以便一举推翻突厥帝国。

然而,虽然中国历代王朝都想彻底击败北方游牧民族,无奈北方游牧民族独特的地理位置:内外蒙古、贝加尔湖、新疆、东北、远东等地实在太大了,更主要还都是草原、沙漠、丛林和高原寒地。中原人对这些地方的不熟悉和北方游牧民族对这种特殊地理位置的熟悉,让中原人彻底击败突厥几乎成了根本无法完成的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中原军队如果大肆出兵,突厥又不和中原军队进行正面对抗,只消失在茫茫草原,中原军队又能怎么办呢?也就是说,中原军队出兵突厥,最多只能将他们解散,无法将他们完全消灭。因而,过不了多久,他们又会集结起来,卷土重来,和中原对抗。

如此这般,烦不胜烦!

突厥如同一个“毒瘤”般地存在着。不过,虽然扰得唐太宗吃不香睡不着,但理智告诉他,他必须等待,等待一个时机,一个机会,等待他培养和训练的,专门针对突厥兵的唐军壮大起来,等待专门培训的唐军能够适应突厥的地理位置,适应突厥兵的打法。

上苍似乎一直都很善待这位大唐皇帝,贞观元年,就在他为突厥的存在而烦恼的时候,突厥迎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天灾人祸齐降临。

这年,靠天吃饭的突厥,冬天的时候,漠北大草原上下起了百年难遇的大雪,大雪覆盖了整个草原,到处都白茫茫的一片。恶劣的天气不仅冻死了人,还导致了大批牲畜被冻死。

牲畜是突厥人的食物,突厥人由此陷入了饥饿和寒冷中。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突厥遭受天灾的时候,东突厥的两位可汗: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之间又有了矛盾。

矛盾的产生和恶劣的天气不无关系。大雪让牧民生活在了饥寒交迫中,可颉利可汗却不顾牧民的死活,依然强征赋税,引起了突利可汗的坚决反对。

于是,东突厥内部出现了分裂,分裂成了三方势力:第一方是支持颉利可汗的部落;第二方是对颉利可汗改变国俗和推行政令不满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落(他们另立薛延陀为可汗);第三方是支持突利可汗,减免牧民税赋的部落。

三方势力之间展开了争斗,分裂更使突厥势力大为减弱。而为了在这三方势力争夺战中获胜,突利可汗不得不借助外部势力,这外部势力又是谁呢?不用说,是李唐。李唐的强大以及与突厥的对立,让突利可汗有了机会,他主动在暗地里和李唐联络,希望借李唐的力量,达到消灭颉利可汗的目的。

颉利可汗一时之间,成了突厥突利可汗和李唐的共同敌人。这让唐太宗兴奋不已。

“真是天助我也!”唐太宗想,看来,消灭突厥指日可待,天意如此。

那时候,唐太宗还在为与突厥的战斗做准备。为此,他还允许专门为战突厥特意培训的精锐部队在他的显德殿习武(为了保密和隐藏实力)。

虽然在唐太宗看来,他的这个“特战部队”并没有达到他的出战要求,可如果错过了突厥内部分裂和天灾这个机会,很可能再灭突厥就更难了。

于是,他一边热情地与突利可汗的人接触,一边开始为伐突厥做准备:将恒安(今山西大同)、朔方(今内蒙古乌审旗)作为进攻突厥的基地。

基地很快就建成了,唐太宗开始实施推翻突厥帝国的计划。

不战就不战,要战就一定要赢。在唐太宗看来,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只是,愿望是好的,可擅长打关内仗的唐军远赴漠北草原,与东亚霸主突厥帝国打仗,想要赢,哪有那么容易?即便是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突厥。

其实,最让唐太宗觉得无法把控的是,当他们大举进攻突厥的时候,突厥可汗带着他的突厥兵跑了。

试想一下,到了那时候,面对陌生的漠北大草原,唐军又该怎么办呢?既见不到敌人的影子,又要面临饥饿,到时候很可能无功而返,岂不太劳民伤财?当初隋炀帝时期,国家的衰亡,不就也有这个原因吗?

何况,即便真把突厥打败了,把突厥可汗打跑了,却没有一下子把他们打死打服,几年后,突厥帝王再次复苏,且大举南下,他又该怎么办呢?

太不可预测了!但再无法预测,唐太宗都要竭力杜绝这种现象的存在,绝不允许自己的威信在这场战争中大减。

因此,这场战役的战略太重要了。首先,他必须找准突厥可汗的居住地,然后将其一举消灭,绝不给他逃跑的机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