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复臣看来,刘文秀这种做法是有违常规兵法的。
《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就明确提出:围师必阙。
须知,无论是在野战阵地还是在城寨防守作战中,面临被围境地的敌人,通常只会有三种想法:一是投降,二是死战,三是观望,听命于指挥官。
如果在包围时故意留一个缺口,可能会使敌军指挥官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相反,如果围得太紧,将敌人置于必死的境地,就会激发出敌人巨大斗志,围歼敌人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王复臣举手反对,说:“毋围城,围则师分而弱!”
王复臣觉得,只要集中兵力攻克了保宁,就算有部分清军溃逃入陕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反正,我收复全川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
但刘文秀不是这么认为的。
刘文秀对自己的作战能力有相当自信,他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收取一城一地,而志在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现在,敌人已成瓮中之鳖,奄奄待毙,为什么还要放他们一条生路?
的确,保宁城三面环水,西、南二面临嘉陵江,东面则为东河,江河对岸是连绵不断的山脉,且外无援兵,已成一座孤城,明军占领了城外各山头,军中又有鸟铳营的优势,延山放铳,据险凭城,隐然已稳操胜劵。
然而,刘文秀的盲目自信最终还是葬送了好前程。
被包围在保宁城中的吴三桂等人发现退路已经完全被断,便不再有他想,一意死拼,作困兽斗。
死拼之前,吴三桂通过周密的侦察,发现了围城队伍的最薄弱的环节——新投入大西军中的张先璧部。
十月十一日黎明,刘文秀麾军攻城,炮声震天,兵马蔽山而下,南自江岸,北至沙沟子,横列十五里,前列战象,次用火炮、鸟铳、挨牌、扁刀、弓箭、长枪,层叠里许,蜂拥攻城。
辰时,吴三桂率部开门出城,直闯张先璧部。
张部抵挡不住,阵形大乱,很快波及相邻的部伍。
清军趁势扩大战果,四下猛攻,大西军几经调整,还是难扭战局,最终全线瓦解,副帅王复臣、总兵姚之贞、张先轸、王继业、杨春普等被清军擒杀,损失士卒大半、战象三只、马骡二千三百余匹,刘文秀的抚南王金印也被清军缴获。
吴三桂虽然侥幸得胜,但回思战斗过程,自觉其间涉险,不啻剃头,不由得抚摸着已经剃得光溜溜的脑门叹息道:“生平未尝见如此劲敌,特欠一着耳。”
孙可望接到败讯,失望加恼怒,以永历帝名义将刘文秀革职解兵,发往云南闲住,另外下令乱棍打死张先璧,以正军法。
刘文秀大军的情况是这样,且看另一路——李定国大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