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置满人也是北伐预热工程的一部分,如同复土后如何处置北方一样,若是国内各方先未达成共识,等到复土后再来吵,那就是桩莫大遗患。
此事李肆心中已有大致轮廓,他可以靠权威稳定政府和军队,却难以顾全一国人心,而且也没必要亲自走到台前去担起责任。推动两院以立法方式给国内一个交代就是最佳选择,与此同时,以此法令向满清道明立场,也有助于北伐的谋划。
“不管怎么吵,总会吵出个结果,此事朕不预设立场,待两院得出民意所向,朕自会顺民意而为。诸卿也须谨记,此责非朝堂所能独担,你们不要随便说话。”
李肆训诫里的潜台词众人都懂,此事是在立国大义和人伦大义之间权衡,无论怎么选择,都会失分,作为坐在台子上的治政者,自不能轻易出头。
见薛雪和陈万策都无异议,其他朝臣也很默契地拱手称喏,李肆很满意,而两院此时也正在东京合议,相信年关时就会得出结果。内侍再禀报说,太子座舰已抵香港,也就暂时将此事放下了。
李肆却不知道,就在此时,东京未央宫中极殿里的情形,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
这座专为两院与朝堂共商国是的大殿还是第二次正式启用,第一次是三年前的内阁改制,这一次则是合议满人地位。表面上看,这是两院就国中反清声潮作一个民意总结,而实质上却是为北伐之后,如何处置满人作好铺垫。
两页相对的扇贝阶梯席上,东西两院的院事们嗡嗡议论不止,横穿殿中的长台上,西院总事梁博俦的发言更被不时打断。
“分门别类甄别?东西两院及朝堂部院均可提宽赦人选?是不是但凡跟你们有勾结的满人都在宽赦名单上!?”
“家产抄没也可视态度宽宥?挡着你们路的满人产业可以清除,帮你们发财的满人产业就得保留!?”
“一般满人只贬为工奴,不流遣去海外或塞外?向满人讨还百年血债,这是华夏大义,你们就只盯着利,我英华一国的复仇之义呢!?”
皇帝此前推动两院合议,并不是要制定具体的处置法令,而是一项阐述态度的声明,即便如此,不仅两院相互间有争议,两院自己内部都有很大分歧。
东院态度虽然激进,但意见也更纷纭不一,西院因更多关注经济层面,内部态度相对一致,因此很快拿出了草案。依循合议规则,如果西院的方案在东院获得了半数通过,这就是两院的合议结果。
但梁博俦所宣读的草案显然难以争取到东院半数,这份草案不仅手段温和,还给宽待满人留了太多后门,自然是西院为伸张工商利益,有心淡化矛盾。
梁博俦很无奈,这已是他极力作工作的结果,要照着西院不少院事的观点,把满人当靶子竖起来只是一桩政治姿态,根本没必要猛追穷打。英华已步入今人世,满人于华夏,不过是古人世的族仇,大家更多该朝前看。
“西院方案即是如此,还望东院诸公怀一体为国之心,早做决断!”
汹汹讨伐声里,梁博俦的结尾陈词显得那样虚弱无力。
大理寺卿史贻直与三年前推选宰相时一样,充当会议主持,一拍惊堂木道:“休会半个时辰,东院可自行会商……”
他拔高了声调:“今日是此案合议的最后一日,诸位切记,若无所得,不仅有负陛下嘱托,也会令一国失望!”
砰的一声,惊堂木再拍,像是砸在所有院事心口上,呼吸也为之一滞。
史贻直这是在威胁院事,皇帝把他还丢在南京,就是押着两院完成这项作业的。非但皇帝,国中舆论也都盯着两院,希望在处置满人之事上能有一面鲜明旗帜。如三年前推选宰相一样,殿中两侧侯着大批报纸快笔和画师。
大殿两侧是宽阔的独厅,正好容两院单独会商。右侧独厅里,东院总事段林栋也蓬蓬拍着惊堂木,显得格外焦灼:“诸位!我们可以反西院提案,但也得拿出我们自己的提案啊!否则今日合议不成,罪责都在我们东院身上!”
段林栋是真急了,之前以皇帝交托给他的处置方针提案,却未获得东院认可。即便明说这是皇帝的意思,大家也都不买账了。自内阁改制,东西两院获得介入国政的入口后,两院院事的心气越来越高。除开军国大事,其他事务已经惯于发自己的声音。
不发声可不行,本省选人乃至寻常百姓都通过报纸在盯着,要违本省人心,被选敌鼓噪鼓噪,下一届的院事前程就危险了。至于得罪皇帝,反而没什么危险。再说了,如何处置满人这事,人人心里有一杆秤,谁知道你段林栋拿出来的东西有没有塞自家的私货?
不过段林栋这话倒是没错,谁都知道今日合议再没结果,不仅一国舆论大哗,两院代民发声的地位也会受到损害,而国人当然更要置疑只会批评没有创见的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