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红楼梦 明亡清兴 > 第313章 黛玉为何不喜欢李义山的诗(第2页)

第313章 黛玉为何不喜欢李义山的诗(第2页)

我也曾经在梦里痴迷,不过那终究还是一场梦,只是这梦是根据现实来的,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一开始就注定了要破灭的。

李商隐在另外一首诗里说:“怜我梦斋迷蝴蝶”,是在发问:谁怜惜我,孤独的躲在一个空斋里面,做的梦是那样美。但是如果醒来,会发现还是只有一个人,在孤独的承受着一切。

“望帝春心托杜鹃,”黛玉在葬花吟里也用了这个典故,这也是有些话,无法直接说出来,只好用典故让别人去想象,去联想。

传说从前古蜀国的一个国君叫望帝,晚年时因为水患严重,他无力治水,失去了自己的国家,但是他对于这个国家的情感,到死后也不能放下,于是变成了一个杜鹃日夜啼哭,直到哭出血泪来依然不止。

所以杜鹃啼血,表达的是对故国的多情,对故国的留恋,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感情寄托。

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在沧海里有很大的蚌壳,蚌壳里有明珠,天上的月亮圆满之时,蚌壳里的明珠就是圆的,如果天上的月不圆,这个珠,就不圆,我们知道,在书中,“珠”,就代表朱明王朝。

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桑田,前面一句说大海,这一句说蓝田。

蓝田在长安附近,盛产美玉,传国玉玺使用的那块玉就是蓝田所产的,而宝玉也是传国玉玺,代表的就是作者的故国,大明。

传说每当晴和日暖的时候,太阳的光照在蓝田山上,蓝田山里的玉石,就会发出烟霭迷蒙的光彩,但你看到的光升上来,就像玉石身上化出的烟一样。

黛玉的梦想就是“宝玉”重新焕发光彩,而我们在书中看到的,却是宝玉说他死后,就要化灰,化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是说曾经的那些往事,那些深情,那些理想,那些悲哀,是我等到如今回忆起来,才觉得悲哀吗?不,不是的……

只是当时已惘然,就是在当时,我就已经充满了惆怅和迷惘了,那些人和事,从梦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如此了。

以红楼梦中的意向来看,则蓝田玉和明珠的意向都指向朱明,黛玉看到这种刺心的诗,怎么会心生喜欢呢?

李商隐另外有一首诗,也是《无题》,他说“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你听到那长有荷花的池塘外有了轻轻的隐隐的雷声,雷声指的是什么?

古人说“惊蛰”,就是说把在土地里边潜藏的、冬眠休息的那些虫子都惊醒了,所以当飒飒的东风细雨飘下来的时候,听到那长有荷花的芙蓉塘外面有隐隐的雷声,把你所有的隐藏在心里边的东西都唤醒了。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心代表的就是怀念,红楼梦中多以春来隐喻复兴或胜利的希望,以秋来隐喻失败,最后胜利的希望,一寸一寸的都化作了飞灰。

在《重过圣女祠》里说: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用《红楼梦》中的意向来看,好像是在说满清的仙女“萼绿”来了,明朝的仙女“杜兰”才刚刚离去,“玉郎”到了这里便通往仙界了,向上天问一问,有没有能够长生的灵药“紫芝?”

再看李商隐的《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没有家人,只有自己孤独的一个人,面对着一张空床,更需要我去抵抗的,是荒凉的素秋,是它带来的寒冷和凄凉。

台阶下,一场秋雨过后,长了一片青苔,寒霜打过的树叶也变红了,这些在我的眼里,都成了“雨中寥落,”“月中愁。”

《红楼梦》雨指满清,月指残明,用书中的意向来读李商隐的诗,似乎都是在写明朝灭亡时黛玉孤苦无依的境况和心理。

其他的诗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李商隐的诗,总是在美丽之中挖掘出一份悲凉来,而黛玉只要读到这些,以红楼梦中的意向去联想,几乎都是符合她所面对的残酷现实。

李商隐的诗又是写在前,好像是明朝灭亡,黛玉凄凉结局的谶语一般,试问,黛玉怎么会喜欢这样的诗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