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卒三子与韩氏兄弟年纪相当,很快就熟络起来。当听到兄弟俩都立了功、得了赏、获了爵,不由得艳羡不已。
韩氏兄弟说得还是很有分寸的,既没透露公子的来历,也没说出公子在军中的地位,更没说自己曾射伤单于——没人证明,说出来别人还当你吹嘘,反倒会对你前面所说的话表示怀疑。这一路上,韩氏兄弟没少碰到这样的事。
燧长对西域都护府有多少人马也是知道的,自然明白,这场远征之战,必然动员了大量人员随军出征,真正的汉军屯兵其实不多,所以这支骑队真有可能不属汉军但确曾参战。
燧长边听边击马鞍,赞口不绝:“都是好汉子。”
如此不紧不慢前行,黄昏时分,终于看到一座气势雄浑的关口,如同一只巨型卧狮,矗立于漫天风雪中。
燧长举臂一指:“那就是玉门关。”(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四章 【变生肘腋】
(感谢大盟、小胖、爱吃白菜的猪、tonybear、魔族沧海、song5787090、凌霄阁、ge10001。谢谢大家!)
~~~~~~~~~~~~~~~~~~~~~~~~~~~~~~~~~~~~~~
玉门关始建于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与东北面的阳关同时兴建,是大汉取道西域最重要的关城。举目所见,坚城巍巍,飞雪飘飘,旌旗猎猎,雄关如铁。
即使是隆冬季节,等候通关的商旅居民也不少,或许是快闭关的缘故,关前排起一条长龙。
张放问燧长:“你们领取被服,是进玉门关领么?”
燧长摇头:“不是,还得再往北走几十里,那里有座河仓城,粮秣被服都存放在那里。”
尽管已确定张放等人并非军人,但人家实打实参加了西征,燧长打心眼是佩服的,心里已认同他们是同袍,所以也不介意将这并不算机密的情况相告。
张放很豪爽挥手:“既然如此,这两匹马便送你们好了。”
燧长与三子又是吃惊又是感激,却坚辞不受,除了因为馈赠太过贵重(两马市值不下十万钱),仅一面之交实在受之不起。更重要的是,身为普通军士,就算他们接受馈赠,这样的好马他们也保不住,很快就会被上官弄走。这玩意不比钱财,藏不住啊。既然保不住,何必要欠人这么大个人情呢。
张放也只是敬重这些汉军边卒的艰辛,想帮一把而已。在对方再三谢绝之后,得邓展提醒,也意识到其中关窍,便不再多言。
“等候通关的人不少啊,走,我们再送诸位一程,好快些通关。”燧长虽然没有接受馈赠,但这心意却实领了,爽快说罢,翻身下马,与三子踩着泥泞的雪泥官道,深一脚浅一脚向关前通检口走去。
嗯,这是在利用熟人关系,为他们插队来着。
张放一行松缰缓缓而行,不疾不徐跟在后面。
待走近时,正听到燧长说道:“不能少一些?好歹人家也帮了我一把,我老吴这张脸,难道还值不得几十钱?”
对面那三十来岁,蓄着八字胡的城门丞嘿嘿一笑,不冷不热道:“若是几十钱,你老吴这张脸也值得,但上百钱……呵呵,你自个说呢?”
燧长脸色有些难堪,回头向正行来的张放勉强一笑,道:“让你们先过,但通关税……”
张放微笑拱手:“明白,明白,多谢老吴。”
或许是没能为张放他们争取减锐,或许是上官的面子被驳而不爽,年轻气盛的三子愤然道:“依我看一钱税都不当收,你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参与了西征之战,大破匈奴,为我们免除了多少边患,这样都不值得几百钱?”
此言一出,莫说城门守卒,连正等待通关的的商贾百姓都被惊动了,纷纷投来诧异目光,更有商贾近前,询问情况。对西域行商而言,这方面的信息最为敏感。此时距那场大战结束还没几个月,由于距离太过遥远,很多行商都不知道具体情况。这是他们首次见到西征参与者,哪会放过打听机会。
一时间,关城秩序有些混乱,守卒不得不上前吆喝维持。
一片纷乱中,那城门丞讶然问老吴:“真的假的,不会为了免几百钱骗我吧?”
老吴刚被打脸,也不多说,向邓展要来文碟,交给城门丞。
城门丞是文吏,果然比老昊能看出更多东西。这是都护府所发文碟没错,而且在都护府署印之外,还加盖了都护甘延寿的钤印封泥,这是最高等级的文碟。如果这些人不是身份不凡,则必然是对都护府做出不小的贡献,方能得到都护本人的亲发的文碟。
城门丞再问了老吴几句,已然信了八、九分,满面堆笑:“你怎么不早说,既有功于国,又有都护亲颁文碟,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诸位,请通行。”前一句是对燧长老吴说的,后一句则是对戴着头罩,只露出嘴巴与下巴的那个为首年轻人说的。
张放点点头:“多谢。”招了招手,唤过被商人团团围住的邓展,向城门丞方向指了指。
邓展策骑近前,从马褡里掏出早已备好的税金,往城门丞面前的木案一扔,发出嘭地大响:“我家少主遵循国法,依律交税,绝不恃功。看好了,这是五百钱,足抵我们的货物、马匹、橐驼及人员入关税了吧?”
张放怎会在意通关税多少,他在意的是态度,守关将士对西征军的态度。如今看到了,还算是满意。
城门丞一脸讪讪,哪敢细数,向邓展拱拱手,正想说句场面话,身后长长的门洞甬道传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