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超出了方晓对科研的认知。
在方晓的世界里,所有科研都是弄虚作假,都是混个资格,晋级的某个条件。
方晓有省级科研,但科研是什么成色他自己心知肚明。
一个省级科研花了他将近十万块钱,还要出书,没有出版论著不让晋级。
妈的!
方晓心里骂了一句,临床医生平均超人么?每个人都能出书。
开什么玩笑。
但这一切腹诽、牢骚换到罗教授这儿就变了。
国家级别的科研正在整装待发,方晓也看见了不太正规的科研的搞法。
传奇级别的术者、工程院副院长柴老板亲自来保驾护航,光是这一条,就让方晓羡慕不已。
走出手擀面店,方晓点燃一根烟,蹲在路边看着灯火辉煌的医大一院。
越看他心里越是迷茫。
高等级医院和自己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这还只是医大一院,换做协和呢?
自己的确是井底之蛙。
与此同时,介入导管室里,新的仪器被推进来,杂交术间挤的满满的。
柳依依正在调试需要的设备,准备好新术式失败随时随地转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可能。
孟良人和庄嫣在忙碌,一份又一份文件被孟良人整理出来,分文别类,找不同的人签字、盖章。
陈勇在陪柴老板、钱主任、秦主任以及来看热闹的好多人吃饭。
罗浩在做最后的测试,虽然数据已经跑通,但罗浩有临床医生都有的被迫害妄想症,已经病入膏肓,没救的那种。
……
……
手术日。
罗浩没参加交班,而是站在更衣室里,换好了衣服后看着外面的阳光,蓝天。
柴老板坐在更衣室的椅子上看着罗浩的背影。
恍惚间,那个阳光灿烂的孩子已经长大。
现在的罗浩脸上笑容依旧,可他却已经能独自撑起这种科研项目。
时间紧,任务重,但罗浩和他手下的医疗组有条不紊的把一切展开,娓娓道来,条理逻辑顺畅。
本来柴老板并不看好这么快上马液态金属项目,但罗浩这面硬生生把所有否定的理由都给抹除。
柴老板没打扰罗浩,只是看着他整理自己的状态,嘴角露出一抹笑。
罗浩的手指在动,他应该是在模拟新技术失败后和钱主任上手术的过程。
这孩子,真是谨慎。
柴老板对此很欣慰。
他最反感的是自认为毫无破绽,以至于一旦出事,连怎么补救都不知道。
罗浩与之相反,至少一半工作量都放在失败后要怎么弥补上。
虽然有些啰嗦,油腻,看起来没什么自信。
但临床要的不是自信,而是成功!还有一个可能性失败后的补救。
罗浩的手轻轻动着,像是在弹琴,又像是舞者在用生命进行一场旷世的演出。
几分钟后,手停,转身。
“老板,我准备好了。”罗浩表情严肃,但身后阳光大好。
柴老板眯着眼睛,微笑,“放心做,出事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