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配重的帮助下,不管渔网怎么拖,都是能够紧贴地面,避免鱼群逃跑的。
这样窄长的渔网,仅靠拖着两头上岸是不现实的。
因为在水中的时候,鱼群尚且有活动空间,碰到渔网的时候,它们就会朝着另一个方向逃跑。
但是到了岸边,鱼群的活动空间已经被压迫到了一个极限。
这个时候要是硬拉的话,鱼群就会贴着地面滑出去。
网过鱼的都知道,这个时候,收网就需要先收贴地的渔网了。
可是这个渔网如此巨大,水中的鱼又太多,人也不可能进去的。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王伟就想到了这一点。
渔网底部,有八条牵引绳是绑在下排的主绳上的。
每条牵引绳相隔两百米左右的距离。
最长的那条牵引绳一头绑在渔网中间的位置,一头绑在渔网的底角上,足足有六百多米长。
而最短的那条,也只有不到两百米。
渔网的两个底角上,每边绑了四条牵引绳,解开这些牵引绳,扯直之后,就能直接拖动网底了。
不过两百多米的距离间隔还是太大,所以这八条网底的主牵引绳上,还固定有十根细一些的底绳。
当牵引绳上岸一定距离后,解开这些短则三四十米,长则百来米的细绳后,就能够彻底的拖动网底上岸了。
在河底,这些长长的牵引绳早已经混淆在一起,光是解开这些绳索,一百多人就花费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间。
不过等到绳索解开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过来的包括奴隶和强壮的女人在内的一千多人,没人都拉着一些绳子,开始拼命的拉网就行了。
网底是最被拉上岸的,八十八条底部牵引绳,每条牵引绳用了四个人,足足耗费了三百五六十人才拉上来。
当底绳上岸后,王伟的心也算松了下来。
很多人第一次打鱼,就是因为不明白底网上岸的道理,最后功亏一篑,网到的十条鱼,最后跑了九条半。
很多人不明白底网上岸有什么用,如果说,把整个渔网比喻成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那盒子的四个角,就是四条主绳。
底网就是盒子下面贴地的边。
在水中的时候,鱼还有活动空间,会被渔网赶着朝岸边游。
但是到了岸边,没有活动空间了,它们也不可能主动上岸,这样就需要人把网拖上来了。
而拖的时候若是鱼太过沉重,那盒子的下边就有可能被压翻过去,鱼就能够从下面溜走了。
但是底网上岸后,拖鱼的时候是四条边一块发力,哪怕鱼再怎么用力,最多也只能把网底压穿,也不可能从下面溜掉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渔网里面的鱼,有一条算一条,只要身体比网眼大的,那就一条都跑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