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唐宗明祖 > 第115章(第1页)

第115章(第1页)

>

四十四个人哪里是一个人教就能学会的?但是大家学广播操都有经验呀,先分解动作学个两组,然后两两互练互教。等学完了,看哪些人学得又快又好的,挑出来当组长,各带一部分人练习。

李世民在他的小本本上记:要有心腹将领带兵!

全让他管根本管不过来。

以此他领悟了,现代社会里的军校就是培养将领的呀,比基层稍稍高一级的低级将领。有这些人组织士卒,更高级的将领才能省心。

而他父亲七岁继承唐国公的爵位,一直在文官的位置上打转,却还一直养着旧日李氏的部曲老人,原来也不是纯粹为了示恩,而是因为父亲仍然想着转到武职,回到李氏真正安身立命的领域。到时候如果没有这些老人,他这个从来没带过兵的人,根本没有办法如臂使指的指挥手下军队。

这些事其实以后他都会学到,会在跟着父亲在军中历练时学到。但现在,只是在一个与军事完全无关的小学里,他就已经体味到了。

一千多年后的世界,其实是个将军事组织融入到普通生活里的时代吧。虽然小学生挺难管的,但李世民对比了一下两个时代,意识到一件事:如果是他那个时代的平民孩子,而他又没有唐国公李氏的光环,想用同样的平民子弟身份管理他们,让他们学会这样一套剑舞。

那不说不可能,也一定是一件难得多的事情。

在这里,其实只练习了一周,同学们就已经大致学会了动作。两周,看着差不多也整齐了,也能踩上音乐的节点了。

老班还不满意,继续苦练了两周,李世民私下里觉得光论完成度,已经可以表演给杨广看了——艺术性差得有点多,杨广自是看不上眼的。

这是因为他们从幼儿园时就学习排队,从一年级的体育课开始就学习队列队形,学习听令行事。在他们看来稀松平常玩玩闹闹的事情,在李世民看来都是最基础的军事技能。

平时做早操可能松松垮垮的,队形也弯弯曲曲的不整齐,但一旦老师严肃起来,给予更严格的要求,他们稍加训练也能做到整齐划一。因为该会的都已经会了,差的只是有没有当回事。

已经习惯了这些,那现在学个剑舞,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若是再有他们那时候身份等级的约束与威吓,学得还能更快些呢。

他想起他在庄园里教的那群半大少年和幼童。

除了不到十人他觉得可以进一步深造之外,其他人学到初高中水平就差不多了,可以作为新的小学老师继续给他带班,也可以学习工匠技艺,转为技术人员。

但这不意味着他们笨,实际上李世民觉得他们能学到这个水平已经很不错了,现在他想是不是从中再选一些教授军中技能,以后作为他自己的军中心腹呢?

回去看看,得找那些体魄强健的,不然跟着他冲锋怕是熬不住战阵凶险。

李世民将这番心得感慨说与嬴政和刘彻,他二位其实早就想到了,但没有亲身当一回小学生,感受确实没有李世民来得深刻。

这会儿看李世民大谈其想法,两人也认真考虑起回去的安排了。

小学不可能的,没这么强的师资,也不可能强迫人人入学。再说了,人人入学,出来了不愿意回去种地,粮税跟谁收去啊。

就算现在这么多人读书,学历已经不怎么值钱了,他们看学出来的人都仍然自视甚高,不愿意做体力活呢。他们那时候只会更严重。

这种不划算的事,他们是不会做的。只会随着工业的发展,慢慢扩大受教育的人群,让技术工作跟得上产业的需要就行了。

嬴政在轵道亭试行的学室算是比较适合他们秦国的方法,刘彻其实也在关中推行了类似的制度。不能人人入学,但有土地的人家,集中力量供应一个孩子上学,这种方式可以努力一下。

接下来,他们都在想,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做官吏的能力,但粗通文墨,或许可以办一些教授技能的学校,让他们也能继续学习。

至于这样的军事训练,两人的想法不同。

秦统一后且不说,现在的秦国至少对关中基本盘的掌控是非常强的。如今本就有更役,男子一年中要抽调去训练一个月。现在嬴政考虑这个政策可以再往下推行,学习这个后世曾经备战时的制度,以亭长为负责人,组织民兵训练?

入学室的学生自然也不能闲着,从小就练起来。将来他统治六国,文武双全的秦吏越多越好,是绝不嫌少的。

但嬴政也想到了,就算推行这样的政策,也只能在此时。当真统一六国,绝不能叫亭长有这样的权力。人心尚未归秦,把训练军队的权力下放到亭长,这不是培养一个个小谋反军事集团么,他可不会忘了刘彻的祖宗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而已。

刘彻想的又不一样了。汉朝是郡国并行,中央朝廷掌控力最强的地方其实也还是关中,最主要的兵源自然也出自这里。

但因为汉初休养生息采用了黄老之治,他登基之初想改革没拗得过窦太后,现在真正掌权改革的时间还短,大汉这艘大船想调头也不是那么快的。

他要跟嬴政一样搞,那是给自己找事,光是朝堂上吵架就能把人烦死。

嗯,还是得让卫青先对匈奴来一场大胜,彻底建立起他的权威才能着手。

然后战事中牺牲的将士的子弟,他可以收拢来,史书上说他用他们组织了一支军队,号“羽林孤儿”。这点子很好,本来就是他的,他不客气的继续用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