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子真鸡贼,你看他找来的观众,大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是他的书迷啊!’
作为营销大拿,王忠军一眼就看出了沈临的套路。
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首映的冯晓刚点头称是。
热烈的掌声中,沈临和剧组主创走上了舞台。
‘怎么样?我说这部电影可以超过我的上一部作品吧?现在还有人怀疑沈佳宜这个角色是通过潜规则拿下的吗?’
风行工作室的那位女记者有点尴尬的低下了脑袋。
场下的记者有些无语,尼玛,怎么这么记仇?
沈临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现在有点替下个月上映的几部国产大片担心,要是它们的票房成绩比不上我这部低成本《那些年》,那我就惨咯!’
场下观众的反应分为两拨,普通观众各种嗨皮,觉得沈临真牛逼,记者还有受邀参加首映演员们则皱起了眉头。
你特么有什么资格挑战老谋子?
在之后提问环节,有记者问道:‘沈临导演,你几次三番提到大制作,请问你对国产电影的大制作了解吗?’
‘了解啊,砸明星呗!’
沈临的回答有点放肆。
没办法,电影都首映了,必须要炒点话题度。
之前的宣传虽然有效,但大多集中在沈临的书迷上,一般的吃瓜群众还是不感兴趣。
‘其实我们这部电影也有特效制作,而且实打实的砸了一千万!’
‘我们能问问,是哪个镜头吗?’
这是度娘的记者,自家人。
‘就那个没到一分钟的地震镜头,那是实拍加特效,花了整整一千万。实际上,我们这部电影的成本不算太低,当然,演员片酬连百分之10都没到,基本上全花在了道具还有服装上面。’
‘我们现在的一些大导演…’
又开始了日常喷人活动。
但很多人都知道,这部电影已经成功了。
瞄准了八零后的市场,谁都知道,沈临的最大依仗正好是八零后团体!
很多人虽然知道沈临这部电影票房打爆的可能性很高,但不少人是怀着挑刺的心理欣赏这部电影的。
毕竟沈临确实挡了不少人的路。
于是,第二天的相关报道里,各种各样挑刺的言论出现了。
‘这部电影我完全看不懂,我甚至在观影途中睡着了,虽然只看了前十分钟,但大部分剧情我已经猜透了。
或许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我才会抱着对沈临的信任前往了首映式。
电影上映前对方很淡定,可在电影下话之后,我完全不能理解沈临作为导演的意图。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槽点满满,首先是结构失衡。电影的前七十分钟意图还原一种真实而青涩的青春,但是全程枯燥无味,让人昏昏欲睡。
其次是太过刻意的恶俗。估计作为导演的沈临也感觉到了电影前七十分钟的平淡和枯燥,所以他设置了很多用来劲爆点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可惜,用力过猛了,这些桥段不是打手枪就是**上半身,要么就干脆是看h片以及男生浴室里的四脚兽!
我不知道这种恶俗的东西有什么资格称之为青春?莫非现在的年轻人在宿舍里整天就是打手枪?
仅仅是电影的这前大半段就已经使得整部电影滑入到了深渊之中!
不得不提的是电影的主要演员们,我也不知道沈临是从哪选来的演员,尤其是男一号黄萱,太让人失望了,一点也不像经过文艺片历练之后的演技派…’
这是某知名影评人的言论。
‘…还请沈临导演收回你那年轻人的傲气,摆正姿态彻底沉淀下来。而下部作品还请务必更认真一点,更尊重一点!还好意思跟艺谋比,你算那根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