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就来亲自验证一下!
沈临当初跟几个发行方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旺达方面几乎要举双手双脚赞成了,尼玛,就应该好好打脸!
“各位同学好,我是导演沈临,这几位呢都是戏子!”
‘哈哈’!
场下的反应很好,估计也没想到沈临会这么说。
开场是沈临的自我介绍式的演讲。
“前几天的事情想必大家都了解了,是不是觉得很不舒服,明明我们没有走错什么,却还要被全网抵制,骂我们的母校?”
“很正常的事情,等你们进入社会了,就知道这个世界本来就很不公平,有些人明明什么都不行,却还有那么多人崇拜,相反,有的人分外努力,却只能默默蹉跎,比如说我们剧组的几位演员,靳冬、王恺还有胡戈!”
“这几位演员我估计大家都认识,我跟你们说说他们的履历,首先是老大哥靳冬,这位可是99级中戏的毕业生,在圈子里磨练了块二十年,才一朝成名天下知!”
“我们恺恺王,跟靳冬差不多,不过,恺恺当年主演过《请回答2002》,勉强算是知名演员;”
“胡戈,早年因为《仙剑奇侠传》成为全民偶像,可惜后续资源没有跟上,差点成为流星,幸好去年的两部电视剧让这三位重新走回到公众视野;”
“彭羽宴,我说实话,一开始不想找他的,都知道我这个人对港台演员有一种很深的偏见…”
第一百二十四章 戏子?
电影这种东西其实从诞生到被评价为第七门艺术,很矛盾。
因为艺术向来曲高和寡,而电影制作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不可避免的,需要通过放送得到大众的喜爱,从而收回成本,乃至盈利。
没有人希望自己电影,哪怕是最自私的导演,他也会希望自己的电影能够被大众喜欢,能够卖到好价钱。
但问题又来了,大众喜欢的向来是最通俗的东西,通俗这玩意就跟电影的艺术性相悖。
这就是矛盾所在。
通常大导演们在获得商业上的追求之后,会转攻艺术性,或者有了艺术性之后,会试图制作商业性比较的作品。
很正常,人总要有点追求。
冯晓刚就是这样的导演。
人家本来的ip属性是冯氏喜剧,估摸着觉得上了年纪,或者资历到了,当初压着他的那帮人死的死,退出的退出,他可能觉得这种时候,如果不做点什么名流影史的作品出来,会对不起自己。
所以他就做了!
《一九四二》,不错的作品,可以看得出冯晓刚具备很强烈的历史敏感性,也具备大导演的责任感!
很少有导演愿意拍这种不讨好观众题材的电影。
姜温曾经干过,拍了部《鬼子来了》,可惜,被禁拍了。
张一谋也这么干过,拍了部《活着》,整部电影也被禁了!
现如今大部分导演都想赚大钱,脑子里想的都是电影票房,尤其是张一谋也一心扎根在商业大作的时候,中国影坛总的有个人愿意告诉所有导演们,电影不止只有商业片!
如果冯晓刚沿着那条路走下去,那他的所作所为值得所有人尊敬,他也配得上电影大师两个字。
可惜,他没有,《一九四二》亏了之后,他做了什么?
立刻转头制作了《私人订制》,说白了,立刻重新走回到他最熟悉的都市轻喜剧路线。
鸡贼的人始终鸡贼!
去年的一部《老炮儿》让冯晓刚彻底‘觉悟’了,我特么有啥好怕的?
我是六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