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南继续说道:“所以,问题不在于他们不愿意劳动,而是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没有足够的赚钱途径。”
“如果府库里有一万两银子,这些银子放在那里,它就只是死物而已。”
“但如果把这些银子花出去,比如修建道路,比如建立作坊……这样银子会通过购买物资,支付工资,流向百姓手中。”
“百姓有了收入,就能买食物,买衣服,甚至可以送孩子上学,学手艺……”
“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条件会改善,商人也能盈利,我们不仅修了路,还能从商家那里收税。”
“银子在人们手中流通,创造价值,每个人都会受益,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只需投入一笔银子,启动这个循环,百姓有事做,有收入,经济就会向好发展,百姓也会富裕起来。”
说完,大家面面相觑,心中充满震惊。
显然,他们从未想过这一点。
林南所说的,远不止于此。
仅仅依靠这种方式,官府会面临巨大的财政赤字。
但是林南并不担心。
因为,他还有纸币!
当今大夏国的经济,就像一潭死水,短期内无需担忧通货膨胀。
他可以在其中注入大量资金而不必担心洪水泛滥。
这些钱,只有他知道如何运作。
至于这些,没必要告诉别人。
林南轻咳一声:“修路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年底之前,我会派专人送银子来,年前开始准备,明年开春就动工!”
林南并未提及,届时大坤村建筑队、大坤银行及林家商会将进入江源,实行新的承包合作模式。
“贵郡有什么特产吗?”他询问。
单凭修路的效益有限,还需培育本地产业,最好是特色产品。
“特产?”徐长卿看向郡丞,郡丞又看向功曹,功曹则看向主簿。
主簿紧张地回答:“江源郡最大的特产是墨,城中有十几家制墨厂,生产的墨条销往苏州。”
“墨?”林南眉头微蹙。
突然眼前一亮:“本地是否有石墨矿?”
他记得,大夏尚未掌握松烟制墨工艺,多采用石墨。
“确实有两座石墨矿。”主簿迅速回应。
太好了!
林南心中暗喜,石墨不仅可以制作墨汁,还能制成另一样东西——铅笔。
众所周知,“铅笔”的主要成分其实是石墨。
林南宣布:“我打算在江源设立一家新工坊,投资一万两银子,至少雇佣三千人,年税收可达一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