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为什么我们要离开皇宫,来到这里呢?”向明好奇地问道。
向丁慈爱地摸着他的头,说道:“因为我们要了解百姓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丁瑶也笑着补充道:“只有亲眼看到百姓的生活,才能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民生,才能做出真正有利于百姓的决策。”
他们来到一处正在修建的堤坝,看到工人们挥汗如雨,热火朝天地工作着。向丁走上前,关切地问道:“大家辛苦了,工程进展如何?”
一位老工匠看到来人衣着朴素,却气度不凡,便恭敬地回答道:“回禀这位老爷,我们正在修建新的堤坝,以防止洪水泛滥,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那就好,那就好。”向丁满意地点点头,“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你们这些辛勤的劳动者,你们都是国家的功臣啊!”
听到皇帝如此赞誉,老工匠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和其他工匠们更加卖力地工作,希望能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夕阳西下,向丁一家三口坐在田埂上,望着远处金色的麦田,心中充满了希望。向丁指着那片金黄,对向明说道:“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国家,这就是我们的百姓……”微服私访结束后,向丁开始有意识地将向明带在身边,教导他治国之道。有时批阅奏折,向丁会特意询问向明的看法,即使向明年纪尚幼,提出的见解稚嫩,向丁也总是耐心倾听,并加以引导。
“明儿,你看这郑县令的奏折,说的是什么?”向丁指着奏折上工整的字迹问道。
向明凑近看了看,奶声奶气地说:“回父皇,郑县令说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嗯,”向丁点点头,“那你觉得这是好事吗?”
“当然是好事呀!”向明不假思索地回答,“粮食丰收了,百姓们就不会挨饿了。”
“你说得对,”向丁赞许地摸了摸他的头,“但是,粮食丰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你知道吗?”
向明疑惑地摇摇头。
向丁便耐心地向他解释:“如果粮食太多,卖不出去,价格就会下跌,农民的收入就会减少,他们明年可能就没有钱买种子,也就无法继续耕种了。”
向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问道:“那该怎么办呢?”
向丁微微一笑:“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了。我们可以鼓励商人收购粮食,或者开仓放粮,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在向丁的悉心教导下,向明逐渐明白,治理国家并非易事,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最有利于百姓的决策。他开始认真学习历史,了解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也开始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疾苦。
一天,向明在御花园玩耍时,无意间听到两个宫女在窃窃私语。
“哎,你听说了吗?城外又来了很多流民……”
“是啊,听说他们家乡闹了旱灾,颗粒无收,只能逃荒到京城来……”
向明心中一惊,连忙跑去找向丁。
“父皇,父皇,我听说城外来了很多流民,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饭吃?有没有地方住?”
向丁看到他焦急的模样,心中欣慰,柔声说道:“明儿,你放心,我已经派人去安置他们了,会给他们提供食物和住所,不会让他们挨饿受冻的。”
“那就好,那就好。”向明松了一口气,但随即又担忧地说,“可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父皇,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再也不要逃荒了!”
向明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一刻,向丁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