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叶的这篇人物通讯一经省报刊,立刻在江东引起巨大的轰动,她用娴熟而富有技巧的新闻写作手法,生动再现了在面对特大洪涝灾害时一个党员干部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光辉形象,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人为的拔高,一个个简单朴实却蕴含深情的文字,将温怀明的坚毅、决断、机变和乐观描绘的淋漓尽致。
通讯中运用了大量图片材料作为背景,乌云遮掩的天幕,波涛汹涌的洪水,大坝上匆忙来去的人群,一张张或青涩或苍老或坚定或沉重的脸庞,配合凝练稳健的文字叙述,徐徐读来,满目悲壮。尤为醒目的是温怀明背起沙袋带领一群沉默的军人分开茫然无措的人群,毅然决然走向堤坝尽头的图片,前方是一望无际惊涛拍岸的浩瀚水域,脚下泥泞遍地,坎坷不平,唐叶在旁边写道:“……又是一次大的洪峰袭来,水击打在坝体上,整个人都能感觉到那种让人恐惧的震颤。几乎所有人都在洪水面前心生惧意,温怀明却弯腰背起装满了砾石的沙袋,大喊一声‘跟我来’,就那样义无反顾的往最危险的管涌口奔去……那一刻,他的背影,如山一样厚重……”
紧接着,唐叶在省报主要领导的授意下又连三篇通讯,极其详尽的介绍了青州市依山县石山镇龙头沟水库的抗洪抢险经历,这四篇通讯资料详实、感情充沛、人物饱满、立意深刻、形象突出,在江东多地遭遇巨大生命财产损失的悲痛时刻,具有极强的正面意义和极佳的社会效果,因而再次引舆论热潮。在省委办公厅、宣传部、组织部等有关部门的积极协调引导下,12月22日,除了江东本省市的主流媒体纷纷转报道之外,还有其他十余省日报、晚报和党政机关报进行了转。12月24日,人民日报向江东日报社约稿,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一版刊《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看“三讲”》,从龙头沟水库延伸开去,以青州全体领导班子在此次抗洪工作中的优异表现,重点阐述了开展“三讲”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一天,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转该评论员文章。[。。com]
龙头沟,依山,青州,温怀明,一夜之间,名动天下!
在这样的氛围里,新闻媒体仿佛一群闻到腥就疯狂的情的猫,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外到省内,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窜入龙头沟一线,找组织,拉关系,托熟人,采访了多位水库抢险的当事人,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视角对温怀明这个引了一切浪潮的核心人物进行深入挖掘。不说杨定军、李强这样的党政干部,就是当时身在大坝上的普通群众,也逐渐适应了一天几十拨记者前来采访的日子,其中口才最好的石山镇农民老孙头,收一块五一包的东烟都收的手软,以后多年还时不时的跟人说起那时的盛况。
有了这些无孔不入的记者,前一段处理粮案和国改的风光事迹也被挖了出来,经过多地媒体联合报道,一个更加丰满高大的温怀明呈现在世人面前。据说不到三天的时间,青州市委办公室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件就高达数千封,其中不乏自带照片的女青年来信向温怀明求爱,成为这个寒意逼人的冬日里不多的温馨点缀。
身在舆论漩涡的中心,温怀明本想带队到基层去主持灾后重建工作,可于培东亲自下了命令,要他配合省里的宣传策略,做好国内各家媒体的采访接待工作,并多次强调这是政治任务,让他避无可避。这天好不容易脱身去了西城区视察,又被许复延一个电话招了回来,进了书记办公室,温怀明苦着脸道:“许书记,你要是再逼着我见记者,我就回家种红薯去了……”
两人如今的关系开开玩笑无伤大雅,许复延哈哈大笑,道:“红薯你是种不了了,不过芝麻倒是可以种一种。”
“哦,”温怀明心口一跳,虽然猜到点什么却又不好表露出来,道:“出什么事了?”
这个时节来找温怀明的自然是好事,说来凑巧,市委秘书长郑启航前天下班回家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年纪大了,腿骨不好,平时又体弱多病,这一摔竟然直接摔断了腿,连夜送到了医院。
郑启航本来就是个过渡性质的秘书长,许复延之所以让他接杨广生的班,就是为了腾出一年的时间来给温怀明铺路。本来病退手续要到明年才办理,但恰好赶上这个关节受了伤,郑启航是聪明人,对他来说能在退休前捞到副厅待遇本就是捡了个便宜,早退晚退都是退,还不如卖给温怀明一个人情,日后有什么难处也好开口——明眼人都能看出,温怀明的前程不可限量。所以他借此机会向市里打了退休报告,许复延上报省里后,经省委组织部门研究决定,同意免去郑启航青州市委秘书长的职务,至于接任的人选几乎没有悬念,于培东亲自点名温怀明,谁也说不了一个不字。
“我先给你通通气,过两天正式任命就会下来!”许复延感慨道:“老温,这次真是多亏了你,要不是你力排众议提高了防汛级别,又在依山做了这样了不起的事,这一次青州别说出彩,说不定跌的比其他地市更重。昨天去省里开会,周部长和于书记把各市的一把手骂的狗血喷头,唯独对青州点名表扬……这场雨啊,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咱们立足刚稳,实在是跌不起啊……”
能从许复延口中听到这样掏心窝子的话,可见他对这次涉险过关有多么的后怕,温怀明赫然道:“我也只是做了份内事,宣传到这个地步实在过了!”
许复延微微一笑,道:“我们党的干部,难就难在做份内事……”
接下来的话他不说,温怀明自然不会傻的去问,不过是心照不宣罢了,话题一转,道:“许书记,我还是想到基层去……”
许复延打断了他的话,道:“下去是做事,留在市里接受采访也是做事,相比之下,后者还要重要的多。怀明,你就安心去跟那帮记者打交道吧,其他的事交给别的同志去做。”
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官员温怀明能救得了多少人?不过一家一姓一村一镇而已!可一个名声在外的榜样官员温怀明,却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目光和力量,引导舆论,激励民众,对整个江东的灾后重建工作具有无比巨大的推动作用。
温怀明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可他所惧的,却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训,这次风头出的太大,不知多少人冒着红眼暗暗嫉恨,要是再不知收敛,只怕出头的椽子先烂,还没走上青云之路就摔死在云头了。
不过许复延后面一句话正是要安他的心,意思是说你就好好的呆市里,下面的工作交给别人,这么多媒体记者在,只要肯做事都是能找到闪光点的,到时候随便写上那么一两篇文章,大家都跟着沾点光。要是这时候你再拼死拼活的干,还让别人活不活了?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温怀明心领神会,出门去了。
由正处到副厅,又挂了市委常委的名头,温怀明官场浮沉十余年,怎么也没想到会在短短半年间走完别人十年也走不完的路。
对刚刚升了正处没几天的温怀明来说,这次提拔属于破格,不过这也不算特例,每一个能最终爬上高位的官员,谁没有两三次破格提拔的待遇?不过别人一般都是有个好老爸,而他,却是有个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