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讨论的,还有邵宏铭的妻子谢红玉。
谢红玉的研究生导师是个甩手掌柜,基本不管学生论文进展,反正只要凑合着能看,就会顺利毕业。
生性好强的谢红玉不想混日子,便和同专业的副教授邵宏铭搭伴下厂矿调研、实习,最终在邵宏铭的指导下,拿出一篇优质毕业论文,为自己的硕士生涯画了个圆满的句号。
与此同时,面对大自己十几岁的邵宏铭,谢红玉暗生情愫,主动投怀送抱,将这个刚刚离婚的化工专家轻松拿下。
随后,孔杰邀请二人参加穿越,作为大哥的邵宏铭欣然同往,与娇妻谢红玉一起,踏上这趟冒险之旅。
来到古代燕朝,二人兴奋地发现,面对几乎空白的化学领域,原本难于登天的化学家称号,竟然唾手可得。
榆林市的条件比较艰苦,邵宏铭哪舍得让娇妻跟着受罪,资料处才是美女应该待的地方。
等到学校建成之后,谢红玉便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化学老师。
当然啦,涉及到化工类的问题,身在总部的谢红玉,便成了答疑解惑的最佳人选。
讨论会上,谢红玉直接告诉众人,辨别白银纯度的方法很多,但要精确到一定的百分比,基本没有可能。
原因倒也简单,那就是相关专业仪器,以及化学试剂,咱们现在还弄不出来。
之前的纯度估测,是用最简单的密度法算出来的,给出的就是个大致范围。
总之,从技术角度来看,白银鉴定这种事,小规模弄弄问题不大,如果想作为常规工作,大规模开展,恐怕不太现实。
难度大是一方面,效果也不会好。
按照谢红玉的说法,想从技术角度解决白银乱象,基本没有可能。
既然无法靠技术手段解决,那就只能从管理上想办法了。
姚玉翠从财务角度给出的解决方案,核心就一条,那就是发行代币,或者干脆叫货币也行。
先把市面上的白银流通数量降下来再说。
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从华兴大陆带过来的塑料布,剪成大小不一的塑料片,用来代替白银流通。
在当下的燕朝,塑料布这种高科技产品,绝对无法造假。
好在此时崖东的货币流通总量并不大,船上的那批塑料布完全够用,待将来产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就得自行研发纸币了。
此时的木棚内,大家热议的焦点,便是如何拿出一个相对完整、可靠的代币发行方案。
一旦进入细节讨论,大家才发现,方案要考虑的因素,还是相当复杂的。
首先是货币单位,必须与燕朝尽量一致,否则必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就燕朝的现状来看,一两银子即为大额货币,可换取十钱、百分、千文等单位,其中实物货币就两种,一是白银,二是铜钱。
钱、分、文等单位,兑换成实物货币,只能是这两种。
铜钱不易携带,只会在小额交易中使用,一旦金额稍大,还是白银更为便利。
因此,在日常交易场所,商家必配戥秤(一种小型的杆秤,主要用来秤金、银等贵重物品),百姓必带剪子。
一般的殷实人家,出门会带几块碎银子和一把剪子,以便购物之用。
在交易场景中,买卖双方确定货品金额后,买家会用剪子剪去银子一角,放到戥秤中称量,然后多退少补,完成一次交易。
所谓熟能生巧,论起剪银子的水平,燕朝民众个个都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