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宴之上,也没有什么丝竹歌舞助兴之类的东西,主要仅是君臣之间以及大臣之间的闲聊罢了。
虽然这次大宴很是简朴,但是气氛却相当不错,诸臣对于肖天健这个皇上,登基之后,却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始终还保持着清醒状态,称帝之后,既不选秀入宫,也不铺张浪费,极尽可能的省着花钱,作为这些想要有所作为的大臣们,他们自然理解肖天健的这种吝啬,所以潜移默化之下,大中朝这些文臣武将们,自然也就跟着肖天健,不再追求奢华,对于这样的酒宴,所以也没有什么意见。
肖天健也没有端着皇帝的架子,而是坐在上首位置,频频对着诸臣举杯,一边喝酒,一边谈及一些国家大事,所以说是一场年夜宴,其实说白了,更像是对大中朝立国这一年来的总结大会。
北方现如今已经基本上平定下来,在南方的物资调运之下,再加上边关一带有精兵驻守,暂时不用担心建奴以及蒙古人破关入寇,所以北方的粮荒逐渐的正在得到缓解,一些南下逃难的百姓,在得知北方平定之后,业已开始在各地官府的引导下,逐步的返回北方,利用这个冬季,做好开春之后复耕农田的准备。
大批散布在各地的流贼以及兵匪,在各地大中军的打击之下,要么灰飞烟灭,要么便向各地大中官府缴械投降,接受安置,虽然短时间之内还不能彻底解决这些事情,但是肖天健也相信,在随后一年之中,基本上可以将这种混乱结束。
老百姓的恢复能力是巨大的,只要给他们提供可供他们生存的土地,他们便会焕发出巨大的热情,投入到恢复生产之中,再加上兵祸连连,以至于许多地方的人口都出现了大减,还有大中军几乎将那些大明的权贵以及勋戚皇亲国戚们连根拔起,原本被这些特权阶层大量侵占的土地,被大中朝收回,所以安置流民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大量的土地,被大中朝各地官府,以赏功的名义,分发给了有功将士,让其家人耕种,同时大批土地以或租或售的方式,限量分配给无地的民众,即便是民众无钱购买或者租种土地,大中朝户部也下文,令各地官府可以用贷款的方式,将土地卖给民众,将土地分派给民众,这样的话土地便可以回到普通百姓手中,但是以贷款卖土地的民众,则需要付出相对较低的利息,同时未来几年间,拿到土地的百姓,还要分批偿还贷款,让大中朝今后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里,不断的收回大量的资金本金还有额外的利息,在大中朝最初三十年之内,通过土地买卖,可以有一个相当稳定了收入,远比单靠财政收入要多的多,这也为大中朝最初发展的几十年时间,争取到了喘息的机会。
最重要的一点是肖天健下旨,取消了土地特权,以摊丁入亩以及一条鞭法的形式,取消了所有阶层有关土地的特权,不管是谁,哪怕是今后的大中皇族,只要占据农田,便也需要按照税制,向官府缴纳田赋。
另外肖天健在和诸臣商议之后,为了避免以后还出现大量的土地兼并的情况,还力排众议,下旨推出了一个新法,那就是限制土地兼并,避免出现超大的地主阶层,将土地拥有量分成了几个等级,凡是拥有土地五百亩之内的人家,可按照正常的税赋缴纳田赋,五百亩以上到一千亩土地的人家,要额外缴纳一笔税赋,但是超过一千亩土地的人家,便要缴纳更重的税赋。
如此一来,经过计算之后,拥有五百亩以内的田地的人家,一年劳作下来,刨去雇请帮工以及种子投入等支出之后,可以有相当不错的盈余,但是要是超出五百亩土地之后,就要加收税赋,刨去这一块多缴纳的税赋之后,一千亩以内的田地盈余收入,和五百亩之内的田赋收入基本持平,甚至可能还会低一些,要是超过一千亩土地的话,那么加收的税赋便会更高,结果算下来之后,收入将会更低,甚至于收支持平,一点钱也赚不到。
如此一来,以后假如有人想要占更多的耕地的话,就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土地越多,相反收入可能越低,甚至于达到入不敷出的境地,这么一来,今后便不会再有人想方设法的去圈占土地了。
另外各地官府还留下一大批公田,作为土地流转之用,这也为大中朝官府今后发展工商业经济预留出了可以回环的余地,省的土地完全私有化之后,官府想要开办工厂没有土地可用。
地主阶层虽然对此肯定会有不满,但是在先期大中朝掌握着强大武力的压制之下,他们也不能闹出太大的麻烦,另外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地主家都积累有相当的资财,这些闲钱,他们今后没地方用了,拿去买土地肯定不划算,这些钱即便是为了保值,今后也要想办法找一个出处,最好的出路有两个,一个就是存入银行,拿利息,二就是投资经商,抑或是开办工坊。
肖天健还给户部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户部现在不是缺钱吗?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眼下财政收入还很低,原来通过抄没所得的钱也不够折腾多长时间,那么户部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候,以大中朝国家的名义,向社会推出国债!
国债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债,以国家信誉为保证,向民间募集资金,来使得国家可以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关键的技术设施建设,然后以今后国家财政收入,来偿还这些民间资金,并且给予一定的利息,让将钱交给国家使用的民众,可以通过这种手段,来使他们的资金升值,对他们的资金起到保值的作用,在急需的时候还可以流通,换回资金使用。
这样一来,民间资金便不会像以前那样,被地主们或者有钱人藏在地窖里面,沉淀到民间,国家便有更多的财力来做更多的事情,不管是在道路交通建设上,还是农田水利建设上,都会有钱进行大量投入,为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这个办法一经肖天健提出来之后,户部诸官便大呼高明,他们没有想到,国家信誉居然还能换来钱,要是这些新法推行下去之后,肯定能将民间沉淀的大量资金收上来,那样的话,他们这几年就不用为没钱发愁了。
这让肖天健为之偷偷的汗了一把,虽然他对于后世经济学并不精通,但是耳闻目染之下,随便拿出一点办法,就足够这个时代的人瞧了,他这种提议,完全可以说是剽窃了后世的一些办法,根本就不是他的原创,即便是在西方这个时候,估计也没有想到这样的方法,所以眼下他成了发明人,肖天健甚至于坏坏的想着,是不是他要为此注册一个专利,今后世界上谁效仿他这个办法,都要给他交专利费呢?嘿嘿!
于是肖天健的这些办法一经提出,诸部官员们便在这两个月时间里,马上开始筹备了起来,出**这些新法,付德明这个户部尚书,更是差点笑歪了嘴巴,整日里忙的不亦乐乎。
不过这种事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办成的,毕竟肖天健提出的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意见,还需要考虑很多细节,稍有不慎的话,弄不好就成了恶法,非但不能帮助国家恢复,反倒很可能引起大乱,所以先期要进行仔细的研究才行。
不过至于细节方面,肖天健就不必亲历亲为了,手下现在有这么多大臣,他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自去办,让这些人开动一下脑筋,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以后治国形成活跃灵活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好处。
(今天特别鸣谢skydiou朋友的打赏!)
第一百三十七章 司法
另外有关刑部方面,大中朝立国之初,因为肖天健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所以刑部尚书之职便暂时空缺,但是这方面的事情却并未停滞下来,他将之前俘获的孙传庭,任命为刑部侍郎,暂时领刑部之事,因为大中朝新立,尚未颁布大中朝的律法,故此大中朝辖域之内便继续以前朝的大明律为依据,进行判罚。
这对于肖天健来说,在以前没有时间关注这件事的时候,还可以接受,但是现如今北方已经暂时平定,大明实质上已经覆亡,所以大中朝作为新朝,却还使用前朝的律法,在他回到南京城有了时间之后,便是他不可接受的。
故此在肖天健一经返回南京之后,便着令刑部官员集中起一批熟知律法之人,全力投入到了新朝律法编修之中,经过两个多月几十个能吏的共同努力之下,一部在大明律基础上重新修改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