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v苗寨风云 > 第186部分(第1页)

第186部分(第1页)

王导也觉得自己十分冤枉。因为他对于司马睿还有王敦王澄三人之间的绝对秘密并不全部知道。王澄(不是司马澄)生前是对王导说过一些话,暗示过什么来着,但是没有证据的事情,王导哪里敢乱说,何况他一直认为王澄的儿子与王敦都是他的琅琊子弟,那还不是“一家人一家亲”呢。虽然也有所怀疑,但是他没有直接证据不敢乱说,陶侃苏俊在部下的起哄之下,在王敦死后这一不断上书要求澄清(嘿嘿,澄清),朝廷里没有办法面对了,之后新皇帝与王敦王澄的后代才是多半知道这件事情原委的人物。

新皇帝(晋明帝)不说出来,他还得给自己和王敦王澄的儿子留下活路,他不说,把皮球踢回去给了王导,王导一没有法子,把皮球提给了新皇帝的大舅子,当朝中书令庾亮,庾亮也什么都不知道,只是知道不许将军们造反,便命令禁军在建康以西修筑城防,这一修筑,更加是把苏俊与陶侃都惹怒了。

事情越来越不可控制,苏俊陶侃坚持要求惩罚王敦余孽,而新皇帝晋明帝却始终不肯,又没有合适的说法给在外的将军,陶侃苏俊这样的地方将领便怂恿部下去捉拿王敦的家人,王敦家人在琅琊王氏的庇护下惊险地躲避了追捕。晋明帝自己虽知道事情真相,他也希望王家的后代不要把那件司马睿写给司马越的字据拿出来,要是有这字据在王敦儿孙手里,那也是一个遗诏了。晋明帝左右为难,只有偷偷对自己的大舅子一说,大舅子一听觉得此事好办呐,你是皇帝,陶侃苏俊不过是将军而已,不能依照将军们。对于写给司马越的字据,庾亮满口答应皇帝妹夫,一定负责从王敦儿子手里拿到。事情哪里那么简单,王敦儿子手里有没有当年字据,也不会不利用这一点来寻求庇护,而他们心里恨陶侃和苏俊对他们死缠乱打,就与庾亮搞好关系,庾亮便成为了矛盾焦点。庾亮不太理解自己的皇帝妹夫,为什么把这件事情看得如此的重要,可是他不明白,晋明帝自己为了此事日夜烦恼,终于在位不到三年就追寻他父亲晋元帝司马睿去了,又留下这个不能解释的问题给了新的皇帝,以及自己的大舅子。

晋明帝也是,你既然告诉自己的大舅子,为什么又要想不开呢?大好青春,朝野内有王导和庾亮等顾命大臣,外有陶侃苏俊祖狄这样的名将,东晋朝廷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岂能为了一个可能已经随着东海王司马越带到阴间的字据而想不开,就算司马澄与司马敦儿子拿出来字据,你大不了让出来皇位就是了,要不就是干脆横下一条心,让庾亮找人把司马澄与司马敦一家都咔嚓掉了。没有这么想是害怕司马越生前还有什么布置吧,害怕司马越留下严厉的后续手段,所以这才不得不关照一下司马澄司马敦两家后代。

苏俊军衔冠军将军,冠军的称号不过是个少将,他被任用的文职也不过是个历阳内史的名号,比起陶侃还有陶侃上头的王敦庾亮等等那是差得很远的。但是苏俊与祖狄关系很好,祖狄刘琨是少年相识的著名“英雄”人物,并州刘琨在北方已经给鲜卑人给杀了,祖狄却在豫州经营得还不错。而苏俊虽然只是少将,但是他镇守在豫州的历阳郡,这历阳郡在今天的安徽和县一带,重要不重要反正位置正好是前线之间。苏俊他手下人马不多,几千人上万而已,只是他们武器精良,专门用来对付刘曜与石勒的军队的,而苏俊因为有祖狄的关系,所以动不动就拿出要求朝廷北伐的态度来,这也是他和祖狄之间的结盟与政治立场。

庾亮在建康以西修筑城防工事,苏俊意见比陶侃还大,他隔得近更加紧张啊。陶侃在荆州一带可以保持沉默,心里虽不乐意,手下也知道就行了,自己是不会有公开指责庾亮的话的。庾亮见陶侃态度好,对苏俊就比较严厉了,苏俊在部下一参合之下发怒,这就要再次勤王清君侧了,反正已经勤王一次,他们出师有故。要怪就要怪庾亮王导(王导对王敦的大义灭亲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还有加上应思远这等大臣在朝廷上参合,这才有苏俊勤王对付司马敦(王敦)的事情。此时苏俊再次勤王,陶侃也是暗地支持的,庾亮哪里顶得住一支精良的队伍,苏俊祖狄,北伐名将啊,庾亮的禁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苏俊到了朝廷,也是不杀皇帝,只是说要捉拿庾亮,庾亮哪里还敢呆在建康,早就逃跑到寻阳郡去了,在那里有周光的水师,周光这个人一直是投机份子,对于庾亮前来避难当然给予接待,毕竟是前面皇帝的大舅子,这个身份不小的,对于善于在官场上打交道的周光来说,这还不是晋升的机会啊,于是周光和庾亮一起通知正在观望的陶侃,数次催促陶侃前来帮助打败苏俊。

第二百六十二章继续交待(17) '本章字数:3387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18 17:21:44。0'

陶侃是皇帝的亲家,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我爷爷周光反正心里嫉妒得不得了,陶家要是皇帝的亲家,陶家与周家不也是亲家,那周家就是亲家的亲家,还不是攀上皇帝司马家里的。

……………………

晋明帝司马绍,他的弟弟是被王敦逼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王敦得知司马昭的弟弟怂恿父亲称帝。王敦逼死他那一年,当然也是司马睿称帝317年的时候,称帝的代价就是逼死自己正室王妃荀氏所生的小儿子。本来王敦打算连晋明帝司马昭哥俩一块收拾掉,但是王敦没有这个能耐,王敦已经让王导感觉到很大压力,而他经常与司马睿在一起,看到司马睿还不错,便有些左右为难,他并不知道王敦想恢复真实身份做司马敦。

本来王导就不应该呆在司马睿身边,而是应该成为王敦的左右手的,这里面却是王家子弟自己闹意见,对于辅助王敦还是辅助王澄(司马澄),或者是辅助司马睿,都是有分歧的。司马澄当然希望是在江陵伺机设立新的都城,就算不是都城那也得开个王爷府第才行。而王导开始也是同意的,毕竟司马澄跟着王澄来江南,王澄是长辈不说,而王衍一手打理的有话在前,“大家都得多听从王澄父子与王敦的话。”王衍对王导也交待过,就差对王导暗示说出真相,还说出以后要好好发展,琅琊王家弟子都要团结友爱,云云。而司马越却在刘渊石勒起兵中过于仓促,没有及时采取约束琅琊王家的办法,他手里的与司马睿的字据,和王衍王澄写给他的字据一样,都没有发挥作用司马越就气死了。他气死在并州雍州等数州的军情里,弟弟司马腾不争气,其他几个弟弟如司马模等不争气,跟随他的几个儿子们也都统统不争气,一直呆在洛阳的王衍故意徘徊在司州与豫州之间不来会合,同样不争气。

司马腾与司马模对于军务一窍不通,这一点让司马越生气,而王衍这条老狐狸,对于他司马越两面三刀,也是司马越生前没有预料到的。王衍乘机让琅琊王家的子弟到了南方,反正荆州就是王戎打理过的,到了荆州和扬州,荆州地面熟人面熟,扬州也是距离老家徐州的琅琊不远,琅琊王家从此在江南立足于不败之地,至于司马家族到底谁来做王爷或者谁来做皇帝,那是司马越自己的事情,与他王衍无关。王衍并不是不争气,而是王衍根本就是心里有二心,要不是他一把年纪,没有及时逃出洛阳城司州地面,还不是可能到了江南,作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对于司马睿生下的儿子,王敦王澄个个都盯得非常紧。原来晋明帝就不是荀氏所生长子,司马睿的正室荀氏与长子给留在司马越身边做人质,后来派给司马模“照顾”去了,司马模在长安被刘曜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这司马睿的王妃荀氏与长子就不知所终,司马睿因为王敦王澄的关系,一直不敢对别人提起,给剩下两个儿子也是封了嘴的,所以都不敢说出来到底为什么亲娘和大哥没有跟着来到江南。司马睿在江南讨媳妇,讨了一个新的老婆作为填房,这时候还没有名分的,有名分也是个王室小妾。这个小妾后来司马睿称帝以后,经过王导支持由王敦同意这才封了名分,毕竟南渡的军民中有很多知道司马睿是原来有王妃的,所以司马睿称帝,就册封荀氏为皇后,而这到江南来讨的第一个小妾,就给封为婕妤。婕妤姓石,石婕妤刚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司马睿不敢留在身边,赶紧送到荆州的王澄王敦那边表示效忠。因为司马越儿子司马澄和司马敦已经商量好了,这年头大家都想杀掉姓司马的,自己就继续冒充琅琊王家的人物,而司马越在洛阳还有封地上的儿子,王澄和王敦的弟兄们,的确是给刘渊、石勒杀得很厉害,一个都找不到了。要是他们有办法逃到南方来,那王澄王敦早就不用司马睿来坐镇扬州了。

司马睿送到荆州江陵来的,石婕妤所生的儿子叫做司马冲,可怜一个刚刚生下来的婴孩,就立即送到江陵城,向王澄和所有王家弟子表示,王澄和王敦既然不愿意暴露真实身份,那司马睿就把儿子过继给已经死去的东海王司马越作为儿子,司马睿与王敦在寻找已经逃亡长安的西晋朝廷宗室后代联络,找上了就办成了这件事情,册封司马冲为东海王。因为长安册封的司马冲的封地处于前赵与西晋朝廷残部的交战之中,司马睿和王敦王澄都不愿意把这个婴孩送到刘渊军队手里,所以就改在荆州设立了一个郡国。这个司马冲则一直呆在江陵城里,到了应思远和陶侃争夺荆州位置的时候,江陵这些琅琊王家的人物,不管是哪个王澄,反正与江陵派一起,为了抵制陶侃这等原来东吴国出身的旧民,就让人冒充司马冲的名号来反对,说有人造反了,杀了司马冲。

一点不假,司马冲这个时候虽然没有真的死于非命,但是没有多少年,在陶侃死后,王家弟子重新冒头,王敦的儿子王应让手下杀了江陵城里的司马冲,这时候司马睿儿子的皇位已经坐稳了,

可是坐稳了,对于王敦王澄的事情既畏惧又嫌恶。尽管是司马睿的亲生儿子,那又怎样?还能给他报仇不成,最后司马睿家族在王敦儿子王应这里吃了一个哑巴亏,王敦早就死了,这个事情就算扯平,至于皇位那也是不可能再让给王敦或者王澄后代的了。从此,就再也没有东海王这个称谓,知直到后来桓温上台搞废立,他听说了司马睿当年那等秘密事情,觉得好玩,就让作废的皇帝去做海西公,心想这是让司马睿家族的放心吧,至少没有把作废皇帝送到荆州地面上来。司马冲死去的那一年,已经是342年,关于司马睿给司马越立字据的事情,司马睿司马敦司马澄三家纠缠了多年,终于无人问津,建康朝廷里还有江干各个地方上也是借口后赵国正在图谋南下江南,草草了事。司马睿还有几个儿子,但是都是在王敦当年尚且没有长大成人的,也不需要在继续送给王敦的了。王敦这个扬州刺史也给让了出来做了江州刺史,原因很简单,石勒当年从淮水进攻扬州,王敦懒得去收复中原,这事情不如交给司马睿,所以就跑到江州去了,毕竟豫章郡那里比扬州要安全一些,荆州他也不去,荆州一是有王澄在那边,二是荆州现在风声鹤唳的,荆州地面上还不如扬州地面上安静呢。

因为王敦与王澄的干系,司马睿不许石婕妤再给他生下孩子,生下来就溺死。王敦在扬州的时候也玩阴的,天天派人盯着司马睿,见他连儿子都不要了,这才假惺惺地露出仁慈来,把他自己的两个小妾先后送给了司马睿做填房,这两个小妾后来一个叫王才人,一个叫郑夫人。这两才人夫人的到底是不是王敦学了吕不韦,把嬴政送给秦庄襄王,天才晓得。王才人生下了武陵王司马希,司马希长大后来到封国,武陵国在湘东,在今天的湖南萍乡市一带。而郑夫人生下的孩子,第一个在王敦生前只有两岁就死了,不知道怎么死的。第二个孩子叫司马昱后来则长大了,他被封为琅琊王,琅琊王就是东晋专门继承大统的,不管是否只能是太子来做,反正从司马睿这里开始不知道是心里有愧还是决心不让死司马王敦称帝怎么的,从342年晋康帝开始,东晋朝野就一直让琅琊王做太子到做皇帝。司马昱后来是东晋司马家族第七个皇帝,就是简文帝。司马昱上台那年,周仲孙成为益州刺史。

西晋宗师里还有司马家族后裔,想来江南投奔的,心里也是打鼓,要是来了接洽了还好,要是不接洽仍然是死路一条。司马承就是其中一个,这承王爷也就是做个了刺史而已,他到了江南仍然害怕,在西晋时代学到的关于皇族不轻易离开京城的法子,他仍然学得很好,他倒是看出来建康是有王气的,逃难的时候没有逃向荆州而是逃向扬州。直到荆州湘州的蜀贼给剿灭以后,他看出来,觉得这湘州还不错,司马睿故意拿他出来来试探王敦王澄他都不知道,傻不伶仃地到了长沙郡,到了长沙郡,先是到江陵拜会王澄,王澄那伙儿已经过世了,由儿子司马澄来接待,司马澄正在心里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对这个原来西晋皇族的后代给予接纳,这司马承王爷一幅从中原迟些过来惊魂不定的样子,还故意做出一个赴难过了的大英雄的样子来。他哪里知道王澄的真实身份,在江陵城见面大刺刺地就已经让司马澄很不舒服了,司马敦也从扬州来信说,不知道司马睿心里想什么主义。让他到了长沙,司马澄在江陵一听说司马承还想有很大作为,那还了得,立即收拾掉再说,就这样司马澄杀掉了司马承,别人还以为司马家族的已经不能管事了呢,哪里知道这仍然是司马家族的家务事。不过,司马承这一死,倒是缓和了司马澄王敦与司马睿之间暗中的敌意,承王爷死得其所,后来司马睿的皇子皇孙都明白了,这承王爷实在死的冤枉,现在朝廷稳定多了,而中原已经基本上再没有人敢说自己是司马懿后代的,也就是那个司马勋一样根本就无法确定的,到底是冒牌货还是真品。承王爷可是生前与司马睿认识的,那还有假。可是承王爷没有投靠司马越,真是天意,不让王澄王敦成为东晋主子。要是承王爷开始投奔的时候选择到江陵,说不定东晋朝廷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第二百六十三章继续交待(18) '本章字数:3287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18 17:44:00。0'

李焉、刘大毛和桑幼阿朵这一伙人,准备给周仲孙加派一个俘虏共同关押,用来帮助周仲孙继续反思他和他家族的历史问题。李焉和刘大毛都没有直接告诉周仲孙,要增加进来与周仲孙一起反省的人员是谁,据说是中原人士,还是关中的一个来自咸阳长安的人士。这个神秘的俘虏可能是谁呢?据说他姓邓,又据说他姓王。这时候的长安,姓邓的就是邓羌邓景父子,姓王的就是去世的大秦宰相王猛的儿子王休王皮等人。听说姓王的有个儿子后来认识了一个姓周的子弟,他叫周骁,另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关标。又听说后来王猛有个叫做王镇恶的儿子投靠了东晋朝廷。

…………………………

290年,西晋晋武帝死于含章殿。大臣贾充死于十年之前,十年前臣死君忧,十年后,君死臣不忧。

朝廷上下,一直耽于酒色财气。大臣杨骏擅权,可是他威望不高,东晋皇帝因为继承的关系,并不很喜欢批评什么西晋的各位朝廷人物。东晋虽然有士族,但是这些士族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态度,对于西晋的教训和成败倒是非常敏感。

周仲孙这等,就不知道什么君臣之忧,他只知道有权最好,管它什么西晋东晋,中原哪个政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