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国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三月。
本月初,西凉传来捷报。西凉叛军围攻陈仓八十多天后因为粮草用尽不得不回撤汉阳郡,左将军皇甫嵩、前将军董卓遂尽起四万大军一路穷追猛打,斩杀叛军上万人。叛军首领王国和韩遂遭到重创,狼狈不堪地率领残部逃回了金城和陇西。
天子大喜,犒赏前线将士,同时下旨,征调前将军董卓回朝任少府一职,所辖军队交于左将军皇甫嵩统领。
天子最初并没有想到要把董卓征调回京。董卓久居西凉,统兵多年,战功彪炳,是镇守西陲的最佳人选,但骠骑将军董重却告诉他说,董卓多年前就和大将军何进有来往,彼此之间关系密切,算是大将军的心腹手下了。在目前这种局面下,让这种人统兵驻守西凉,一旦大将军造反,他就有可能兵出关中,取长安下潼关,直接威胁洛阳。董重建议说,陛下应该趁着现在皇甫嵩和董卓击败西凉叛军的机会,封赏董卓一个九卿之职,把他从西凉战场上征调回京,名为升迁,实为夺其兵权,除去一大隐忧。
天子很奇怪,在他印象里,这个董卓是中官一系的人。这么多年来,董卓的历次升迁都得到了中官的推荐和照顾,尤其前年迁升董卓为前将军的时候,买官的两千万钱还是赵忠先替他垫上的,怎么现在董卓忽然成了何进一系的人?此事的突然出现打乱了天子的计划,他立即召来了大长秋赵忠,怒气冲天地问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真是老糊涂了,竟然连这种事都不知道?董卓到底是和何进串通一气还是与门阀士族有勾结?”天子干瘦的手指猛戳着赵忠的大肚子,连声质问,“现在看起来,他一直在利用你,你知道吗?”
赵忠气得咬牙切齿,恨恨地问道:“陛下,这消息是真的?”
“你让张让去问问何苗就知道了。你们这些老糊涂,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天子冷笑道,“朕下旨调他回京。如果他抗旨不来,就说明这事是真的,如果他来了,就把他杀了,这种人留不得。”
赵忠恼怒地站在那里低头想着自己的心思,半天没言语。
自己本来打算上奏陛下把董卓的军队调到河东,以防备大将军何进造反后杀进京城,现在看来自己是失算了。董卓如果是何进的人,那把董卓的军队调到河东,自己不是自寻死路吗?天子先要逼反何进,然后又要让李弘南下平叛,这两人不论谁杀进京城,自己和那帮同僚都算是死定了。如今看来张让还是说对了,陛下根本就是要借别人的手杀死自己这帮老中官。
赵忠悄悄瞅了一眼鼻子眼睛皱在一起的天子,心里打了个寒战。陛下为了让小董侯继承大统,不仅要杀大将军何进,还要杀士子,杀老中官,要把所有将来可能威胁到小董侯生命的危险统统清除干净。
赵忠现在有点后悔当初伙同同僚杀死王美人了。何皇后给的那点钱财,哪里比得上自己这条性命?还有太后的哥哥董宠,当初要是中官们没有设计杀死董宠,自己何苦落到现在这步田地?还有何进,当初要是中官们不贪图何进的钱财毁弃诺言劝谏陛下重立大将军,那自己的性命怎么会丢在这位大将军手上?大将军就是不能要啊,这才六年时间,又一位大将军成了祸害。自己害自己啊,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因为自己和一帮中官们过去的所作所为,就算现在支持陛下废嫡立庶,陛下也不再信任自己了。在天子看来,昨天中官们可以杀王美人,杀太后的哥哥天子的舅舅,明天当然也可以杀幼主,杀太后了。
过去天子小,中官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把天子哄高兴了就行。但现在不行了,现在天子长大了,懂事了,一个三十四岁的天子在掌握了足够强大的实力后,他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可以为所欲为了。
赵忠感到了死亡的威胁,心里极度沮丧,脸上的神情很难看。
天子走到赵忠对面,死死盯着他,好象要看透他的心灵似的,“爱卿在想什么?为什么不说话?”
赵忠毛骨悚然,后脑凉飕飕的。他艰难地吞下一口口水,低声说道:“陛下,把董卓调回京,那西凉的四万大军就全部被皇甫嵩控制了,这难道不危险?臣以为,不论董卓是不是何进的人,此时还是让他统领两万大军为好,这样他和皇甫嵩两人互相牵制,谁都奈何不了谁,那陛下这皇统……”
“你懂什么?你除了这一身肥肉整个就一白痴。”天子狠狠打了他一个巴掌,大声骂道,“皇甫嵩是什么人?他难道会率兵攻打皇宫?他是我大汉国的中流砥柱,你知道吗?李弘率军出塞后,朕本来打算让皇甫嵩坐镇并州,扼守长城,先行控制李弘的后方,然后再逐步清除李弘的威胁,可如今这计策全给董卓破坏了。你一世精明,到老了,竟然让一个西凉蛮子给骗了。你还活着干啥?死了算了。”
赵忠气得脸都发青了,脸上的肥肉不停地颤抖着。天子骂了几句,犹不解恨,反手又给了他一巴掌。
董卓接到天子的圣旨后,立即就从圣旨里看到了杀气。
是天子要杀他还是士人要杀他?从目前局势来看,天子没有杀他的理由,只有那帮士人。士人们为了在皇统之争中占据优势,就要排除一切可能对士人造成伤害的危险,而自己恰恰就是这个危险。所以,士人夺取自己的兵权,要把自己征调回朝,要把自己对士人的威胁降到最低。
董卓虽然对士人的阴狠非常愤怒,但他也无可奈何。自己先是投靠奸阉,后来又和大将军走得很近,最近看到大将军不行了又转而投奔士人,自己的这种所作所为肯定得不到士人的信任。他们既然不能信任自己,那就只好解决自己这个危险了。自己没了兵权,回到洛阳就是人家砧板上的鱼肉,迟早都是一个死。尤其在今天洛阳这种混乱局面下,自己这种人想不死都难。现在朝中各方权势深陷皇统之争,自己和谁站在一起都没有好结局。最好的办法就是躲在边郡远远避开,静待时机。
董卓很寒心。自己为大汉国奋战了三十多年,最后就捞到这么一个结局。三十多年来,自己打了许多仗立了许多功,却一直没有得到什么封赏,看到别人不用打仗都能升官发财,自己很生气。于是就去花钱巴结中官,去买官。虽然后来总算做到了前将军这个位置,但花了多少钱磕了多少头自己是有数的。然而,今天这个结果却把自己所有努力化成了泡影。
我在西凉浴血奋战,没有功劳也苦劳,天子和大臣们不能体谅也就算了,但今天他们为了给自己谋取利益,竟然毫无理由地要杀我,这也未免欺人太甚了。我到底招惹了谁?我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天子和大臣们用这种蹩脚的伎俩就能把我骗回京城?就能把我杀了?
董卓决定不去京城。现在洛阳各方权势为了皇统已经争得头破血流,此时回去必死无疑。要想保住性命,就要牢牢掌控军队。
他和李儒等一帮掾属仔细商量了很久,然后上书陛下,说西凉现在叛乱未平,百姓苦难,形势危急,正是臣应该为陛下和朝廷效力的时候,此时臣怎能放下边陲的战乱而回京享受安宁呢?而且,西凉将士听说臣要回京,纷纷阻挡车驾,不让臣上路。尤为重要的是,臣的很多部下都是湟中羌和其他羌族士兵,除了臣无人可以统帅。假如臣离开西凉后,这些羌兵举旗暴乱参加叛军,那后果就严重了,有可能再次让西凉陷入连绵不断的战乱之中,以至于危害到我大汉国社稷的安危。考虑到上述诸般问题,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恩准下臣继续戍守西凉。
天子看到董卓的奏章,嘿嘿冷笑,一言不发。
太尉马日磾大为气愤,说这还得了,车驾被阻也是拒绝入朝的理由?请陛下下旨给皇甫将军,立即督请董卓入朝。要是他再不依从,就是抗旨,那就让皇甫将军把他抓起来。太仆杨彪说,董卓这么做已经是公然抗旨了,陛下还是下旨直接把他缉拿回京交给廷尉府受审吧。
司徒丁宫赶忙阻止。他说董卓戍守边疆多年,战功卓著,不能因为这件小事就把董卓过去的所有功劳抹杀了。而且,董卓所奏也是实情,如今西凉叛军只是大败并没有被剿平,西凉更需要董卓率军平叛。他对天子说,陛下此时为什么要把董卓征调回京?难道朝中缺少做九卿的大臣?今天的大汉国其实最缺乏的就是象董将军这样对陛下忠心耿耿的将军。回朝为卿和戍守边疆相比,当然是后者更重要,董将军一心为国,宁愿放弃回朝为卿的机会,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为国杀敌,这种忠臣怎么反而有罪了?如果说要求戍守边疆为国杀敌都有罪,那将来我大汉国还有谁愿意戍守边疆?如果陛下因为这事而罪罚董卓,会让所有边军将士寒心的,这天下还有公理吗?
丁宫是大将军一系的人,丁宫公开为董卓说情,这更证明董卓和大将军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了。
丁宫的话刚刚说完,立即遭到了司空刘弘的驳斥。就在大臣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天子却说了一句让大家目瞪口呆的话。
“算了,争什么争?董卓既然不愿回来,那就算了。”
退朝后,赵忠紧跟在天子后面,气呼呼地说道:“司徒大人早该罢职了,陛下还让他待在朝堂上干什么?虽然太后很看重他,但他是大将军的人。陛下只要对太后解释一下,说这事关皇统,太后一定会答应的。”
天子笑道:“司徒大人不在朝,朕怎么知道大将军在干什么?你看今天他和太尉大人一唱一和,这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