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幸福从来不曾有过一个准确的概念或是定义,让我们能轻松地把握住它。幸福只是一种感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但我认为,幸福总还得系在自己的手里。它并非遥不可及,只要用心把握,便离我们很近。
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幸福观”,都得有个基本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经济的基础。
著名作家兼编剧石康,前不久在博客上发了一系列以“幸福与财富”为主题的博文。他这样说:“我以为,幸福并不是很抽象的,它应有一个基本的基础。作为一个努力工作的中产,经过漫长的寻觅后,我个人把幸福的基础放在财富上。”
他举了个例子说——
在生活中我观察到,一个坏到家的富人可与一帮好吃懒做的二奶和谐相处,且成天喜笑颜开,而一个再好的穷人与一个好吃懒做的结发妻子却很难不恶言相向。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讲,财富直接导致人们的交往目标与交往人群的改变……我无法想象,两个付不出房租,衣衫单薄,被冬天的寒风吹得瑟瑟发抖的人,是否还有闲情逸致去感受幸福。
生活中这样或是类似这样的事,比比皆是。比如去年和好友的一次聚会,就让我感慨良多——
我有两个女友,云儿和晓雪,她们是我幼时的玩伴兼小学同学,小时候我们几乎每天形影不离,友情很纯真也很炽热。我们相约,要把友情永远保持下去。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间二十多年过去。我们三人天南地北,各有各的生活以及困惑,纯真年代一去不复返。
我成了一位自由撰稿人,日子过得算是怡然自得。
云儿在成都,开了一家电脑公司。事业有了点起色,但感情方面却倍加苍白,结婚前她与丈夫恋爱了六年,六年的磨合让这段感情彼此疲惫不已,可因为惯性或其他说不清的原因,还是领取了结婚证。她并不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丈夫的不思进取等性格,让她抱怨不已,但她又无法离开他。这么多年的共同生活,已经让他们之间的关系融化成了一种类似亲情的感情。
云儿的生活并不差,有自己的公司、房子、车子,她可以尽情地享受着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泡吧、旅游是家常便饭,舍宾、SPA更是她的生活常态。她虽然有苦恼,但不能说她生活得痛苦。她的生活方式对于处在最底层的晓雪来说,几乎完全是另一个阶层的世界。
晓雪的幼年很不幸,不到五岁父亲就因意外逝世了,母亲承受不住打击而精神失常。她的求学过程也充满了困难,小学时因缴不起学费差点辍学,是全班同学的捐助让她把小学念完的,勉强上完初中,她便外出打工。
晓雪结婚极早,才去广州不久,在工厂里认识了她的丈夫,便草草结婚。晓雪的丈夫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打工仔,他们的日子一直过得很紧。结婚没多久,他们便有了第一个孩子,于是她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家生孩子带孩子,日子越发过得窘迫无比。
第1章: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2)
去年夏天,我们三人聚了一次。晓雪对我们很是羡慕。她说她的孩子已经五岁了,可丈夫还想要一个,于是她回到了千里之外的乡下老家又生了一个,现在小的孩子一岁多了,丈夫却失业了半年。她想出去打工,可多年的底层民工生涯,让她的身体超负荷劳动,落下了一些不大不小的毛病,她已经承受不了那种工作的压力。而且流水线上的工作让她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带孩子,工资也低得只够勉强维生,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要吃饭、要上学……还很年轻的晓雪,早已让生活的沧桑和无奈折磨得像四五十岁的女人。
晓雪的处境让我和云儿心酸,却又无奈,她年龄已大,除了在流水线上当过工人,没有其他的任何资历,更没有在这十几年间充实过自己,为自己做过一个长远的打算。她确实不幸福,每天都让残酷的现实压得挺不直腰,她说自己不知道幸福为何物。
我们无语地看着她,我们曾经也给予过她帮助,但在物质上帮得了她一时,帮不了她一世。她的思维、学历、观念以及生活,都永远固定在了那个层次,难以改变。除非买彩票中大奖或出现奇迹,否则她的日子很难会有质的改变。
给晓雪买了机票,送她上了回广州的飞机,我和云儿相对无言。
那次聚会过后,我想起有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有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幸福,一种是不幸福;但没有钱,却只有一种可能,不幸福!
如果说幸福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感观,那么这种精神感观是需要经济基础作后盾的。没有特定的经济基础,精神将会被痛苦占据得更多,幸福便难以谈起。
经济学里有个著名的规律,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富足的经济基础可以让女人享受到富裕的物质文化,这种物质文化带给女人一定的精神境界,促使她思想及观念在进步之际,又能反过来影响到她创造经济的能力。
幸福未必与金钱成正比关系,可是陷入到生活的困境,成日为柴米油盐蹙眉叹气的女人,如何能幸福得起来?缺少一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生活往往会被残酷的现实折磨得面目全非。像所谓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文钱逼倒英雄汉”等等俗语,无一不是表现因缺少物质基础而产生的痛苦。
诚然,因贫穷而产生的有关美德、品质的故事,从古到今数不胜数。但是,在过去,大多数人的收入及生活水平差距并不是很大,在差不多的物质水准上,痛苦的感受不会显得太强烈。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经济和财富已经成为一种资格证,成为一种与身份等相关联的象征,贫穷就很难成为幸福的根源。
用经济学家马歇尔的话来说:虽则有些常常与贫困同来的苦难,并不是贫困的必然结果;然而,大概说来,“穷人的祸根是他们的贫困”。
也就是说,有钱的人,才会有物质和精神上的自由。这就是经济学里的“经济自由”所指的含义。无法否认,“经济自由”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女人的幸福。
我曾被犹太人对金钱的观念所触动过,他们也有类似的“金钱观”——
犹太民族是个著名的崇拜金钱的民族,在他们看来,金钱可以购买到做人的尊严,可以买到社会的地位。要获得一种平静的生活,只有在精神上愉快才可以达到,心情也才会愉快。而贫穷的人脸上写满了沧桑和苦难,没有好的生活,人容易悲伤和衰老,心情也是苦闷的。
第1章: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3)
犹太人甚至有这样的观念:财富是现实的上帝,钱是给神的礼物。
他们把钱和上帝都联系到了一起,没有钱竟然连上帝的礼物都没有。在他们看来,金钱是成功的标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
犹太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他们的财富观,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我们无法否认,在经济时代,财富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同时,富有也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为了人生的幸福,我建议女人不要选择贫穷,要尽可能地让自己去做一个有经济基础的女人。因为生活的富裕不但是一种抱负,更是人生的一种义务。拥有了财富,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的地位才能显示,否则,就不被大家所认可。
乔治·萧伯纳在他的《巴波拉市长》中这样说道:“最大的罪行和最坏的罪行是贫困。”
金钱是一种能量,也是一种工具,女人的生活、人际关系以及幸福,在拥有足够金钱的时候,会得到改善。
可以这么说,女人的幸福与很多东西有关,温暖的家庭、融洽的亲情、诚挚的爱人、健康的人际关系等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与什么有关,也离不了经济基础作后盾。
经济是支撑女人幸福的前提,做一个幸福的女人,首先要做一个有钱的女人!
经济自由(Economic Liberty)意味着个人选择的自由——作为消费者,他可以在预算约束内自由选择想要的商品;作为要素供给者,他可以自由地把所拥有的要素投入到与其他人(或组织)的竞争中。自由主义者认为,除非危害他人,否则个人的经济自由不应受到限制,个人也没有必要为自己的行动向社会负责,因为这种自由行动本身就会给社会福利带来额外的好处。批评者则指出,尽管自由是有效率的,但它并不自动地带来公平。经济自由很可能会导致财富的集中,而这种集中是极其危险的——它不但使某些人在同其他人交易时更有优势,而且可能会扼杀自由。
生命的质量决定于它的活动。
——亚里士多德
经济让你如此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