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曜死后二十多年,东晋就算是彻底关门大吉。
“君若缀旒,道非交泰。金风不竞,人事先凋。”
皇帝就好比他冠冕上流苏,不是总柔顺丝滑的,道路不是总亨通无阻的。秋风不振,是因“人事”才开始出现衰败迹象的。东晋到了强弩之末,出现司马曜这样的皇帝,他能有这样的死法也算应景,这就叫“人祸”。
可是他毕竟不年轻了,这次北伐给他的打击也是巨大的。这三年多以来,他不停的折腾皇帝,赶走一个,憋死一个,现在轮到一个十岁小孩了,自己当然得回来看看,但却不是要继续折腾,而是要想想桓家的后路了。自己不能永远活着,再这么折腾皇帝,怕是他死后,全家都得跟着遭殃。
公元373年,也就是他回京“看”一眼司马曜的同年,桓温去世。不过桓家的故事还没有完,但现在还得暂时放一放,后面排队的大咖已经按捺不住了。
桓温死之前,推荐一个中年人辅政,叫谢安,陈郡谢氏。辅政的当然不仅他一个人,桓温肯定给最肥的肉留给自己家人吃。所以谢安在托孤人员名单中,不能说是凑数的吧,也可以说是凑数的。
可真实的谢安,其政治能力不在王导之下。谢家镇守豫州十余年,跻身士族前几名不久,桓温忌惮,收回了豫州。当时还在学习诸葛亮,“卧”在东山里的谢安为了家族利益不得不出山依附桓温,伺机给谢家谋一个“平衡局势”。但是金子总会发光,桓温一死,他不用再束手束脚,凭借过人的政治嗅觉,稍微经营就已经可以和桓家平起平坐了:“时桓冲与安夹辅朝政”!
佩服古人用字的精确:“夹辅”,皇帝司马曜被夹在中间架空皇权的既视感。
皇帝这么年幼,正不正经谁都不知道,终于又一次轮到退休多年的褚蒜子出场了。之前他辅佐的皇帝一个接一个,前后二十余年,可以说是经验老道。这回她再次出山,和谢安“错峰”打了一波配合,给东晋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尽管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还有,论辈分,司马曜应该管褚蒜子叫嫂子。
司马曜熬过了自己当皇帝的第一年,后面的路显然要平坦许多。他算是一个有福气的皇帝,刚一上位,有篡权苗头的权臣就死了,还有历经六朝的嫂子一对一教学,最重要的是朝廷里有谢安,一个升级版王导。
说起王导,他之所以能屹立不倒,完全是因为政治军事他两手都抓,两手都硬。谢安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有政治天赋,就差一个替他搞军事的人。左挑右选,他选中了自己的大侄子谢玄。
桓温的后人继续经营着南京的上游,那么谢安当然打起了下游的主意。他先是一顿操作,牵制住桓冲等人,让他们占据上游是占据了,但四面强邻,不敢乱动,然后给谢玄调配到南京下游军事重镇京口,重建“北府兵”。
之所以说重建,是因为当年郗鉴,就是王羲之的老丈人,他帮助主流士族平定王敦叛乱后,为了襄助王导便是驻扎在京口,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就是北府兵原型。之后随着那一代人的消亡,这支部队落到了桓温手上被蚕食干净。谢玄就是要依郗鉴的旧例,重建一支虎狼之师,对内可以震慑朝堂力挺谢安,对外可以抗击北方胡人,尤其是此时如日中天的前秦苻坚,他都九州得其七了,用兵江左是迟早的事情。
“北府兵”是东晋历史上最出名的部队,在关键节点挽救了东晋,更是挽救了整个汉民族。这支部队虽然几经易手,但战绩不减,威风八面,最后到了刘裕手上,直接干翻东晋,建立“刘宋”,把南方拉进下一阶段“南北朝并立”。
后面的事情谢安不知道了,在公元375年到383年这八年间,他一直都在致力于经营东晋的政局,不仅是为了保住他谢氏满门荣耀,更是为了能扛住随时会来的来自苻坚的“降维打击”。
“闷声发大财”是对谢安谢玄最好的注解。
皇帝司马曜,一天天长大,忙着接受他的九年义务教育,当然不可能看出来谢家这波大棋。估计他只要稍微想问问,褚太后就会用老家长的口吻说:“你现在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别的事都不用你管。”
公元383年,苻坚举国之兵,倾巢而出,投鞭断流,整个江左颤抖了!
谢安让谢玄带上他的家底“北府兵”出战苻坚,兵力之悬殊,在历史以少胜多战例中占据绝对榜首。谢玄犹如当年的周瑜,被一阵莫名的“东风”注入运气,戏剧性的赢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东晋从奄奄一息一夜之间涨粉无数,前秦分崩离析,北方再次陷入混沌。
说是戏剧性的胜利,其实背后原因,是绝对实力的体现。现实当中也有很多人是这样,看起来大块头,但也就是虚胖,武力值都是大家目测出来的,真打起架来,可能连女人的一个巴掌都扛不住。
前秦就是这样。从军事上来说,苻坚的军队看似强大,但是是由多方势力融合一起,不仅做不到上下一心,反倒各怀鬼胎,各打各的小算盘。从政治上来说,苻坚是个有人格魅力的个体,但恰恰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他看人全靠王猛,王猛死后,他就看谁都是好人了。从心理上来说,苻坚发动的是侵略战争,你都给人家长安洛阳占去了,还要给人赶尽杀绝,是不是太欺负人了点?
再反观东晋,从军事上来说,谢玄领导的是一支精锐部队,不患少而患不精,他们常年处于备战状态而苦于没有机会,跟前秦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而不得休息形成鲜明对比。从政治上来说,谢安能苟全桓温高压下多年,还能在他眼皮子底下韬光养晦,这忍耐力绝非常人,千年的狐狸对付苻坚一个盛世白莲花,绰绰有余。从心理上来说,东晋是防御战,是保家卫国,当大头兵把战死当做荣誉,那还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呢?
所以根本不是什么东晋运气爆棚,苻坚败的是彻彻底底,败的没有悬念。来时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去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仗打赢了,皇帝司马曜也长大了。二十出头的他始终记得当年他刚刚继承皇位的时候桓温回来“看”他的那一眼。那是警告,是挑衅,是威胁!
桓温只是北伐了三次,都没赢过苻坚的小弟就已经牛气成这样了,现在谢安谢玄打赢了苻坚本坚,那么他们接下来,是不是就该篡位了!
司马曜火速下旨,用非常婉转的语气表达了他“穷寇莫追”的想法,其实就是让谢玄控制一下自己,别一鼓作气给整个北方都“光复”了,那到时候自己还怎么压制住他谢家。东晋最好的一次机会就这样被扼杀了,把人气吐血的程度不亚于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
“淝水之战”这个历史著名战役一脸懵逼!你们当事人能不能严肃点!在这折腾这么大阵仗究竟所谓何来?苻坚不用说了,血亏;东晋那边也到了末路,最后还剩两任皇帝,就是司马曜的两个儿子,先后被权臣刘裕买凶杀害。那淝水之战究竟打得有什么意思呢?没有赢家!
还不如让苻坚统一全国了,至少他真是个好皇帝。
谢安一辈子韬光养晦,老了被小皇帝背刺,看开了也不想管了。褚蒜子一生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她也深知司马家这帮人也就这样了,根不正苗不红,你怎么名师指导也白费。淝水之战结束后不到一年,褚蒜子去世,不到两年,谢安去世,又过三年,谢玄去世。
他们死的都有遗憾。
司马曜终于自由了!之前虽然褚蒜子在他14岁的时候就已经归政给他,但是人家“六朝元老”始终在后宫蹲守,就好像你上自习,班主任在后面坐着,虽然什么都不说,但那种压迫感,懂的都懂。
司马曜没想到东晋这么容易就到了自己手里,他还能迎来没有独大的士族,没有能威胁自己皇位的权臣的一天!像是刚刚高考完的热血少年,他每天都要活的醉生梦死,报复性消费,好好补偿一下十几年暗无天日的学习生涯!他要通宵打游戏,吃喝玩乐,不醉不归!
这世上从来都是福祸相依,淝水之战没有给东晋带来曙光,它只是东晋垂死前江左士族的最后一次发光。如果这时东晋在位的是一个圣明贤德的皇帝,真不知道历史会是一个什么走向,也许汉人会再次统一全国,提前结束乱世也不一定。
司马曜为了巩固手里的“权利”,任命自己的亲弟弟司马道子为宰相。这个司马道子在历史上的名气不在谢安谢玄之下,至少比他皇兄出名的多:中国历史上十大奸相,怎么排,他都能上榜。
“九月,诏司徒,琅玡王道子録尚书六条事。”这是公元383年的九月,那时候淝水之战还在前奏阶段,可见司马曜那时就已经开始着手掣肘谢安了。
世界清净了!国家大事交给宰相弟弟去办,司马曜天天开party,最喜欢的项目就是“干杯”。这一醉就是十几年的光阴。这十年之中,北方发生了太多事情,大咖们都相继离世,北魏也已经悄然崛起了……
五胡十六国有很多皇帝爱喝酒,有人喝完酒就要杀人,有人喝完酒就要被杀,有人喝完酒发现江山没了……司马曜没这么玄,他酒品还可以,喝完酒就是有点话痨。
公元396年冬天,司马曜常规party,席间嫔妃们开怀畅饮,无限续杯。皇帝也跟着开心,喝差不多后,开始满嘴跑火车。
他对自己的嫔妃张贵人说:“你有三十了吧今年?你看你那眼袋都耷拉到鼻孔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