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水浒的拼音怎么读 > 15营救下104(第1页)

15营救下104(第1页)

戴宗掐着日期回江州见蔡九,按后文推算,我认为较可能是在七月初二。为遮掩自己没到过东京的问题,戴宗声称只在东京呆了一晚上。

蔡九看信,“笼内许多物件都收了”,看起来还点名了其中部分东西;后说宋江的事,次序应算合理;提到“今上自要他看”,似乎有官家的意思,那功劳立大了;“令牢固陷车盛载,密切差的当人员,连夜解上京师,沿途休教走失”似乎显得交待周密;“黄文炳早晚奏过天子,必然自有除授”是个“自多心”表现,但蔡九一时疑心不到。

蔡九看了高兴,写的内容符合他的想法、貌似他的行动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没有特别明显的异常。于是蔡九赏了戴宗二十五两花银,可能参考折算五万元,安排准备发送宋江去京师。

这里戴宗实际还犯了个大错,但双方都没作为重点。戴宗这么回答,是为了方便蒙混过关。错误在于,信件内容里明显有蔡京向官家请示的部分,而戴宗在东京待的时间太短了。这回答如果属实,则蔡京是收信后,连夜进宫面圣;官家授意、蔡京连夜回信。这个可能性确实有,但概率太低了。且以这种方式,戴宗在京师完全没耽搁时间,那应该在六月下旬前几天就回到江州,与戴宗此时到江州的时间(应该是七月初一)不太相符,戴宗得解释作回来路上出了些岔子,这样才能揭过去。

转天黄文炳又到,依然带了礼品。正常人往返这趟应该需要两个月左右,黄文炳怀疑有假。蔡九觉得父亲信上提了黄文炳,没涉及什么家事,那就正好卖个好。黄文炳在封皮上找出用章错误来,虽然这事有可能是蔡京顺手,但事情涉及黄文炳长期谋算,好容易有个机会,宁可错问,不可放过。蔡九此时疑心还不重,反正问两句也属于正常,就让人去找戴宗。

戴宗回江州第一天,回过蔡九话后,去探视宋江。第二天,蔡九和黄文炳相会。第三天,戴宗在别人请客喝酒之时被蔡九喊去问话。蔡九问了几句,戴宗都以前面伏笔“小人只住得一夜便回了,不曾得见恩相”为由推脱。蔡九问戴宗自己声称所唯一接触到的门子相貌,戴宗知道关节、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个回答,硬蒙还有概率蒙上;犹豫不答就一定是露馅的。戴宗按概率最大的方式进行描述:“不恁么长”即没有特殊身量,这个是纯赌;“中等身材”太师门子瘦是不可能的,但只是门子,胖的可能性也不太大;“敢是有些髭须”强调自己昏黑没看清,胡子不茂盛。作为门子,胡子特征如果特别茂盛,也可能有损太师府形象。因此戴宗这个交待过关的概率已经是最大的了。

然而蔡九还是从戴宗回答中找出了毛病。门子的问题反而是小事,因为其实有换了门子的可能。但太师府的管理逻辑戴宗是不熟悉的。

“门子小王不能够入府堂里去,但有各处来的书信缄帖,必须经由府堂里张干办,方才去见李都管,然后达知里面,才收礼物”、“我这两笼东西,如何没个心腹的人出来问你个常便备细,就胡乱收了”。这个是主因。当然,即使以这个主因,客观上戴宗所述的情况依然有发生的可能。

比如说,戴宗遇到的这个门子是新换的,所以不太懂细节规矩,于是先错收了东西;里面张干办等人按正常流程走,到发现东西收的不对的时候,戴宗已经走了,就只能先放着;信收进去的时候,蔡京正好处理完事情,路过张干办这边,见有新到儿子书信,就顺便看了,于是东西也就顺便拿来收了,就不计较办事流程;信里事情对蔡京意义重大,蔡京也赶时间,正好处理完的工作有需要找官家汇报的,于是连夜进宫都处理了;官家交待要快点要人,这事对官家意义也很大,能堵文臣指责他搞老君山修道工程的口,于是蔡京当晚加班回信。这样一来,转天一早戴宗再去时,门子自然就已经在等着戴宗。这个过程,是小概率事件,戴宗作为办错事的人会搞不明白,但并不是不可能发生。

如果事情走了这个流程,那门子本身有责任,当然不用和戴宗全说明白。不过这套流程的可能性,戴宗一时间不可能想出来,想出来也属于极低概率事件,不一定能取信蔡九;甚至作为不明就里的人,戴宗想不明白才是应该的。就算戴宗能按这个方式解释出来,蔡九也不太可能就信他,还要问更多问题,所以戴宗确实无法抗辩,蔡九又一次“打道成”。错里错外错成真。当然,这次只要被发现了毛病,戴宗暴露就属于大概率事件。不过蔡九这个判断逻辑只是大概率成立,但从钻牛角尖角度来说,如前面分析的,蔡九的分析判断其实不够严谨,应该再问下太师府形状、方位、摆设、门脸什么的,戴宗没到过汴梁,这些大概率都会回答错误;而这些才是不太可能变化的地方。

戴宗结合事实,招作被贼寇威胁、置换物件,这个其实没有任何破绽,甚至就是事实,只是戴宗中间有逃跑机会没逃跑而已。蔡九不考虑挽回戴宗个人战略价值的可能,依然非要把戴宗认作勾连贼寇的叛贼、当作一次性政治材料使用。没了戴宗,蔡九没法再派人联系京师,决定先斩后奏。至于最后可能京师不认、没有功劳、白杀两人,那就不是蔡九在意的事情了。蔡九与黄文炳两人言语互捧,给这事定了调。

戴宗回江州第四天,蔡九让黄孔目安排处斩。黄孔目拖延时间,以各种理由,共拖了五天。这里的国家忌日、景命日都不可考,或者在已知范围内北宋都对不上号。只有这个节日是个关键点。而这个节日,我认为是被后来说书人改了时间的。

戴宗到梁山上时,怎么算都离六月十五至少有两天以上时间,否则中午到梁山、转天要到汴梁不现实。且蔡九没有提前让戴宗出发去送礼物(宋江反诗是临时事件,而让戴宗去汴梁送生辰礼应该是蔡九提前就可以有的计划),说明出发时按戴宗两甲马速度算也应该赶得及,否则毫无容错空间,这个礼送得太过失败,不符合蔡九人设;而戴宗实际是加速赶了路程的,所以实际裕量我认为应该至少有五天时间,正常应该有十天时间。戴宗在梁山耽搁了两天时间,离开梁山最多是六月十五,正常离开梁山应该是六月初十附近,甚至最早可能在六月初八左右。所以到七月底,梁山至少有了十五天行军时间;如果已经到七月十三(后天是中元节),则梁山有一个月行军时间,宋江一路走来也才花了不到二十天,还说“梁山泊好汉未至”就太过分了——当然,如果这句话也是说书人添加,那就无所谓;而从蔡九视角去看,戴宗去时应该最多用十来天工夫,在六月十四前递上礼物;戴宗声称只住了一夜,蔡九也没直接起疑心,如果黄孔目说话当天是七月十三,那戴宗就是七月初十才到江州,意味着戴宗是六月底甚至七月初才从京师走,中间耽搁近二十天时间,那蔡九怎么都该仔细问问。而如果黄孔目说话当天是七月初五,那戴宗是七月初二到的江州,就算戴宗是六月十五当天离开京师,中间耽搁时间也就是五到十天,这种情况才能算在蔡九不问、戴宗也认为时间还算合理的范围内。

所以这里的日期,有很大问题。加上书里另一处提及七月十五,用的是盂兰盆大斋;而这里用中元。所以我怀疑这里原本黄孔目推出来做理由的节日,应该是七月七。宋元两代,七月七乞巧节是一个盛大节日;反而到明以后,乞巧节地位有所降低。从网上搜到的信息看来,七月十五中元节,在宋代兴盛程度有限,远不如七月七,甚至在元代七月十五这一节日还被进一步淡化;但明以后,七月十五重要性快速上升,成为了七月里最盛大的节日。结合梁山行程来看,大概率六月初十到六月十五之间出发、早则六月底,晚则七月初必然已到江州做好劫法场准备,如果到七月十三还没到江州,这班人就是来看风景等收尸、一堆人全都傻乎乎没事下山嫌命长,而不是赶在戴宗后面准备劫法场救人的了。当然,按七月七节日算的话,后文打无为军大概率还在七月中,而不是七月尽——当时的景色描写是“月白江清”,夜间行事能远远看到许多信号,其实也应该是“七月中”更为合理,七月尽哪里来的月白?

吴用此次策划里的“自多心”,招萧让、金大坚这个过程必然不算,毕竟朱贵拆了蔡九信件封皮,可能要重写重封,确实都用得上。但回信里除考虑黄文炳问题,吴用替蔡京做回信决定而不是让戴宗先走一趟汴梁,这才是自多心的行为。除非当天时间已到六月十四,那么反推戴宗出发是六月初九,勉强能算六月初,却将和前面宋江题反诗的时间连不上。所以当时的计划下,戴宗如果再去趟蔡京府上,正常应该是来得及的;戴宗在梁山行程耽搁两天,而戴宗四甲马抢出的时间已经有两天,回去还得掐着日子,也就是比平时做法速度慢;梁山到汴梁正常人也就是“不数日”,对戴宗而言绝不超过两天,在加急四甲马的情况下,应该一天就到,两天往返。所以哪怕是六月十四了,送礼送到是六月十五晚了,那对蔡京蔡九也都解释的通。这事吴用也不存在不放心戴宗的可能:戴宗怎么都必须要走,还必须得向着自己这边说话才能有戏,再不放心也没用。所以吴用计划起笔,替蔡京写信而不是选择老老实实替蔡九重写、老老实实让戴宗送信、回程再拆信重描,这才是他自作多情乱搞秀,平白“自多心”进而惹事的点。除了这个“自多心”外,吴用的行为、用心都属于正常想要认真贯彻晁盖指示、尽量营救宋江、保存梁山的合理行动。

而看蔡九和黄文炳的行为,与前面书里点出的好官时文彬对比,确实有明显的差异。时文彬的考虑和行为方式,是当下有哪些现实可能和发展可能、并采取尽量避免伤害对社会有益人员的措施;慕荣厌达、蔡九和黄文炳的思考行为方式,是怎么样的可能对自己建功、升官最为有利,并以各种手段构建出这种可能的表象。出发点和行为逻辑差异,才是一者为奸、一者为清的区别本质。黄文炳虽然设定是个小人,但其实表现辛苦勤劳、能力出众、努力认真、事事仔细;可惜力量越大,心越偏,则结果越偏。而在蔡九面前,他也还是光干活、白送东西、正常情况还得不到功劳,空做坏人、被耍得团团转,其实也很可悲。反而蔡九干着坏事,梁山后续也只能复仇到黄文炳头上,蔡九可以一边夺取功劳,一边摆出被误导、被撺掇的盾牌,继续逍遥。恐怕这,也是“蔡德彰”的一部分。

至于宋江,从断片开始,就完全落入被动局面。装疯一事,虽然宋江咬牙到被打得走动不能,也依然挡不住蔡九和黄文炳邀功之心,反而断送了自己正常抗辩解释的空间——虽然多半也没用。酒之为害,可见一斑。文庙对面的萧让金大坚上梁山一事,则体现了普通人在江湖浪潮中已无法立足,不知哪股潮水哪天为何一卷,就将全身家都被卷去,完全无法自主。

戴宗掐着日期回江州见蔡九,按后文推算,我认为较可能是在七月初二。为遮掩自己没到过东京的问题,戴宗声称只在东京呆了一晚上。

蔡九看信,“笼内许多物件都收了”,看起来还点名了其中部分东西;后说宋江的事,次序应算合理;提到“今上自要他看”,似乎有官家的意思,那功劳立大了;“令牢固陷车盛载,密切差的当人员,连夜解上京师,沿途休教走失”似乎显得交待周密;“黄文炳早晚奏过天子,必然自有除授”是个“自多心”表现,但蔡九一时疑心不到。

蔡九看了高兴,写的内容符合他的想法、貌似他的行动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没有特别明显的异常。于是蔡九赏了戴宗二十五两花银,可能参考折算五万元,安排准备发送宋江去京师。

这里戴宗实际还犯了个大错,但双方都没作为重点。戴宗这么回答,是为了方便蒙混过关。错误在于,信件内容里明显有蔡京向官家请示的部分,而戴宗在东京待的时间太短了。这回答如果属实,则蔡京是收信后,连夜进宫面圣;官家授意、蔡京连夜回信。这个可能性确实有,但概率太低了。且以这种方式,戴宗在京师完全没耽搁时间,那应该在六月下旬前几天就回到江州,与戴宗此时到江州的时间(应该是七月初一)不太相符,戴宗得解释作回来路上出了些岔子,这样才能揭过去。

转天黄文炳又到,依然带了礼品。正常人往返这趟应该需要两个月左右,黄文炳怀疑有假。蔡九觉得父亲信上提了黄文炳,没涉及什么家事,那就正好卖个好。黄文炳在封皮上找出用章错误来,虽然这事有可能是蔡京顺手,但事情涉及黄文炳长期谋算,好容易有个机会,宁可错问,不可放过。蔡九此时疑心还不重,反正问两句也属于正常,就让人去找戴宗。

戴宗回江州第一天,回过蔡九话后,去探视宋江。第二天,蔡九和黄文炳相会。第三天,戴宗在别人请客喝酒之时被蔡九喊去问话。蔡九问了几句,戴宗都以前面伏笔“小人只住得一夜便回了,不曾得见恩相”为由推脱。蔡九问戴宗自己声称所唯一接触到的门子相貌,戴宗知道关节、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个回答,硬蒙还有概率蒙上;犹豫不答就一定是露馅的。戴宗按概率最大的方式进行描述:“不恁么长”即没有特殊身量,这个是纯赌;“中等身材”太师门子瘦是不可能的,但只是门子,胖的可能性也不太大;“敢是有些髭须”强调自己昏黑没看清,胡子不茂盛。作为门子,胡子特征如果特别茂盛,也可能有损太师府形象。因此戴宗这个交待过关的概率已经是最大的了。

然而蔡九还是从戴宗回答中找出了毛病。门子的问题反而是小事,因为其实有换了门子的可能。但太师府的管理逻辑戴宗是不熟悉的。

“门子小王不能够入府堂里去,但有各处来的书信缄帖,必须经由府堂里张干办,方才去见李都管,然后达知里面,才收礼物”、“我这两笼东西,如何没个心腹的人出来问你个常便备细,就胡乱收了”。这个是主因。当然,即使以这个主因,客观上戴宗所述的情况依然有发生的可能。

比如说,戴宗遇到的这个门子是新换的,所以不太懂细节规矩,于是先错收了东西;里面张干办等人按正常流程走,到发现东西收的不对的时候,戴宗已经走了,就只能先放着;信收进去的时候,蔡京正好处理完事情,路过张干办这边,见有新到儿子书信,就顺便看了,于是东西也就顺便拿来收了,就不计较办事流程;信里事情对蔡京意义重大,蔡京也赶时间,正好处理完的工作有需要找官家汇报的,于是连夜进宫都处理了;官家交待要快点要人,这事对官家意义也很大,能堵文臣指责他搞老君山修道工程的口,于是蔡京当晚加班回信。这样一来,转天一早戴宗再去时,门子自然就已经在等着戴宗。这个过程,是小概率事件,戴宗作为办错事的人会搞不明白,但并不是不可能发生。

如果事情走了这个流程,那门子本身有责任,当然不用和戴宗全说明白。不过这套流程的可能性,戴宗一时间不可能想出来,想出来也属于极低概率事件,不一定能取信蔡九;甚至作为不明就里的人,戴宗想不明白才是应该的。就算戴宗能按这个方式解释出来,蔡九也不太可能就信他,还要问更多问题,所以戴宗确实无法抗辩,蔡九又一次“打道成”。错里错外错成真。当然,这次只要被发现了毛病,戴宗暴露就属于大概率事件。不过蔡九这个判断逻辑只是大概率成立,但从钻牛角尖角度来说,如前面分析的,蔡九的分析判断其实不够严谨,应该再问下太师府形状、方位、摆设、门脸什么的,戴宗没到过汴梁,这些大概率都会回答错误;而这些才是不太可能变化的地方。

戴宗结合事实,招作被贼寇威胁、置换物件,这个其实没有任何破绽,甚至就是事实,只是戴宗中间有逃跑机会没逃跑而已。蔡九不考虑挽回戴宗个人战略价值的可能,依然非要把戴宗认作勾连贼寇的叛贼、当作一次性政治材料使用。没了戴宗,蔡九没法再派人联系京师,决定先斩后奏。至于最后可能京师不认、没有功劳、白杀两人,那就不是蔡九在意的事情了。蔡九与黄文炳两人言语互捧,给这事定了调。

戴宗回江州第四天,蔡九让黄孔目安排处斩。黄孔目拖延时间,以各种理由,共拖了五天。这里的国家忌日、景命日都不可考,或者在已知范围内北宋都对不上号。只有这个节日是个关键点。而这个节日,我认为是被后来说书人改了时间的。

戴宗到梁山上时,怎么算都离六月十五至少有两天以上时间,否则中午到梁山、转天要到汴梁不现实。且蔡九没有提前让戴宗出发去送礼物(宋江反诗是临时事件,而让戴宗去汴梁送生辰礼应该是蔡九提前就可以有的计划),说明出发时按戴宗两甲马速度算也应该赶得及,否则毫无容错空间,这个礼送得太过失败,不符合蔡九人设;而戴宗实际是加速赶了路程的,所以实际裕量我认为应该至少有五天时间,正常应该有十天时间。戴宗在梁山耽搁了两天时间,离开梁山最多是六月十五,正常离开梁山应该是六月初十附近,甚至最早可能在六月初八左右。所以到七月底,梁山至少有了十五天行军时间;如果已经到七月十三(后天是中元节),则梁山有一个月行军时间,宋江一路走来也才花了不到二十天,还说“梁山泊好汉未至”就太过分了——当然,如果这句话也是说书人添加,那就无所谓;而从蔡九视角去看,戴宗去时应该最多用十来天工夫,在六月十四前递上礼物;戴宗声称只住了一夜,蔡九也没直接起疑心,如果黄孔目说话当天是七月十三,那戴宗就是七月初十才到江州,意味着戴宗是六月底甚至七月初才从京师走,中间耽搁近二十天时间,那蔡九怎么都该仔细问问。而如果黄孔目说话当天是七月初五,那戴宗是七月初二到的江州,就算戴宗是六月十五当天离开京师,中间耽搁时间也就是五到十天,这种情况才能算在蔡九不问、戴宗也认为时间还算合理的范围内。

所以这里的日期,有很大问题。加上书里另一处提及七月十五,用的是盂兰盆大斋;而这里用中元。所以我怀疑这里原本黄孔目推出来做理由的节日,应该是七月七。宋元两代,七月七乞巧节是一个盛大节日;反而到明以后,乞巧节地位有所降低。从网上搜到的信息看来,七月十五中元节,在宋代兴盛程度有限,远不如七月七,甚至在元代七月十五这一节日还被进一步淡化;但明以后,七月十五重要性快速上升,成为了七月里最盛大的节日。结合梁山行程来看,大概率六月初十到六月十五之间出发、早则六月底,晚则七月初必然已到江州做好劫法场准备,如果到七月十三还没到江州,这班人就是来看风景等收尸、一堆人全都傻乎乎没事下山嫌命长,而不是赶在戴宗后面准备劫法场救人的了。当然,按七月七节日算的话,后文打无为军大概率还在七月中,而不是七月尽——当时的景色描写是“月白江清”,夜间行事能远远看到许多信号,其实也应该是“七月中”更为合理,七月尽哪里来的月白?

吴用此次策划里的“自多心”,招萧让、金大坚这个过程必然不算,毕竟朱贵拆了蔡九信件封皮,可能要重写重封,确实都用得上。但回信里除考虑黄文炳问题,吴用替蔡京做回信决定而不是让戴宗先走一趟汴梁,这才是自多心的行为。除非当天时间已到六月十四,那么反推戴宗出发是六月初九,勉强能算六月初,却将和前面宋江题反诗的时间连不上。所以当时的计划下,戴宗如果再去趟蔡京府上,正常应该是来得及的;戴宗在梁山行程耽搁两天,而戴宗四甲马抢出的时间已经有两天,回去还得掐着日子,也就是比平时做法速度慢;梁山到汴梁正常人也就是“不数日”,对戴宗而言绝不超过两天,在加急四甲马的情况下,应该一天就到,两天往返。所以哪怕是六月十四了,送礼送到是六月十五晚了,那对蔡京蔡九也都解释的通。这事吴用也不存在不放心戴宗的可能:戴宗怎么都必须要走,还必须得向着自己这边说话才能有戏,再不放心也没用。所以吴用计划起笔,替蔡京写信而不是选择老老实实替蔡九重写、老老实实让戴宗送信、回程再拆信重描,这才是他自作多情乱搞秀,平白“自多心”进而惹事的点。除了这个“自多心”外,吴用的行为、用心都属于正常想要认真贯彻晁盖指示、尽量营救宋江、保存梁山的合理行动。

而看蔡九和黄文炳的行为,与前面书里点出的好官时文彬对比,确实有明显的差异。时文彬的考虑和行为方式,是当下有哪些现实可能和发展可能、并采取尽量避免伤害对社会有益人员的措施;慕荣厌达、蔡九和黄文炳的思考行为方式,是怎么样的可能对自己建功、升官最为有利,并以各种手段构建出这种可能的表象。出发点和行为逻辑差异,才是一者为奸、一者为清的区别本质。黄文炳虽然设定是个小人,但其实表现辛苦勤劳、能力出众、努力认真、事事仔细;可惜力量越大,心越偏,则结果越偏。而在蔡九面前,他也还是光干活、白送东西、正常情况还得不到功劳,空做坏人、被耍得团团转,其实也很可悲。反而蔡九干着坏事,梁山后续也只能复仇到黄文炳头上,蔡九可以一边夺取功劳,一边摆出被误导、被撺掇的盾牌,继续逍遥。恐怕这,也是“蔡德彰”的一部分。

至于宋江,从断片开始,就完全落入被动局面。装疯一事,虽然宋江咬牙到被打得走动不能,也依然挡不住蔡九和黄文炳邀功之心,反而断送了自己正常抗辩解释的空间——虽然多半也没用。酒之为害,可见一斑。文庙对面的萧让金大坚上梁山一事,则体现了普通人在江湖浪潮中已无法立足,不知哪股潮水哪天为何一卷,就将全身家都被卷去,完全无法自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