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一次战斗中两次救护石敬瑭,而被石敬瑭调动到自己麾下,升任牙门都校,完成了从士兵到干部的人生转折。
按说刘知远能走到今天,固然有自身的奋斗,但主要是得益于石敬瑭的垂青和擢拔。
常理来说,石敬瑭应该是他,不,是他全家几辈子感恩戴德的人…
但就是因为投降契丹的缘故,使得刘知远对石敬瑭日益的轻屑和鄙夷。
早在当初石敬瑭向契丹求援的时候,刘知远就明确表示反对割地,即便是称臣,也绝不能是“印”贼做父;
后晋建立后,刘知远大权在握,不仅经常选择性的执行石敬瑭的指示,更是收留被契丹打击的其他游牧民族以扩充实力。
而这一行为,在契丹那里是标准的触碰红线。
尽管契丹多次严厉指示后晋要予以惩处,但石敬瑭却因畏惧刘知远,罕见地在此事上对他亲爱的“父皇”虚与委蛇。
眼瞅着一手带出来的小弟变得越来越可怕,石敬瑭却无可奈何。
这完全是他自作自受,丢掉了大哥在小弟心目中该有的那份威严和庄重。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一边是得罪不起的契丹爸爸,一边是不敢得罪的原来小弟。
石敬瑭最终忧愤成疾,于942年六月在屈辱中死去,时年51岁。
前半生有多么耀眼,后半生就有多么耻辱。
仅凭割让燕云十六州,致使中原政权在此后的四百余年时间里因无险可守而屡遭欺凌,把石敬瑭钉在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排个前三甲都丝毫不为过。
但换个角度来看,石敬瑭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成就”,除了他个人的“努力奋斗”之外,还和另一个人的“绝妙助攻”脱不开关系,这个人就是将来我们要讲到的:
大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驴车漂移之神—赵光义。
石敬瑭的耻辱奖章上,也有这位仁兄的一半。
石敬瑭弥留之际,召唤宰相冯道,将自己尚存的唯一亲儿子、年仅4岁的石重睿托付与他。
然而这个时候,就连老油条兼老瓜怂的冯道,都已经不拿石敬瑭当回事了。
老小子转身出门便跟禁军指挥使景延广共同册立了石重贵为帝。
石重贵,就是之前提到过的曾被耶律德光指定为太原留守的石敬瑭养子。
他本是石敬瑭哥哥的儿子,因亲父早夭而被石敬瑭收养,多年来倒也颇得欢心。
此时他已28岁,并经过了多年的军政历练,貌似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更为关键的是,他一向对屈辱侍奉契丹的政策有所不满。
因此朝野都对其寄予厚望,希望他继位后能带领后晋扭转颓势,洗刷耻辱。
但事实证明,石重贵这厮就是个典型的志大才疏的“嘴炮”。
他的无知与自大,不仅让后晋加速奔向火葬场,也使得自己身体力行的给后来国灭被俘的皇帝,打下了屈辱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