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早有防备,但毕竟双方兵力相差悬殊,所以王明侦察到了朱令赟有进攻的迹象之后,心里也没底,赶忙派他的儿子向赵匡胤奏报,要求增设战船300艘。
赵匡胤接到奏报后,直接以远水解不了近渴为由拒绝了王明的提议,并给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极强的指示,要求王明在长江上的洲浦之间多立起一些长木,以作疑兵。
朱令赟进攻的时间正值隆冬,这就会带来哪些不利因素呢?
第一,长江的水流较小、水位下降,而朱令赟所部又都是大船巨筏,吃水较深且数量众多,因此会极大的限制朱令赟的水军部队开进和作战,这是最大的一个不利因素。
第二,冬季的江面容易有大雾,影响可见度,不仅像赵匡胤说的那些立起的长木容易迷惑对手,其他的一些战术安排比如伏兵、比如突然的出击等,都容易打对手一个出其不意。
果然,朱令赟大军抵近之后,望见了宋军立起的那些长木,以为宋军布下了数量众多的伏兵,于是稍作停留,影响了自上游而来的速度优势。
朱令赟继续前进,来到了皖口(位于海口镇的皖水入江处),因为水位低、航道窄,所以南唐水军只能缩窄正面的进攻宽度,兵力以及巨型战舰的优势受到限制不说,自身的队形还变成了一个狭长的串串,不禁让人想起了刘皇叔的七百里连营。
由于队形无法展开、兵力优势无法发挥,所以王明统帅的宋军尽管人少较少,但一时之间也同朱令赟的精锐水师打的难解难分。
这个时候,朱令赟做出了一个埋葬他和这10万水军、也是埋葬南唐的决定,他下令用火攻,烧毁宋军船只,冲出拦截。
十几年前在淮河上,林仁肇自东向西进攻,企图趁张永德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用火船一举烧毁淮河上的宋军浮桥。
夏天东南风偏多,正常情况下林仁肇的计划应该可以成功,谁料时运不济、风向突变,张永德等人眼睁睁看着火船逼近、都做好了开烧烤大趴准备的时候,风向突然变了,宋军看着这些火船怎么来又怎么回去,结果林仁肇部队反而被火痛击,功亏一篑。
十几年后,朱令赟在兵力有优势的情况下,也要选择火攻,可是目前战场上的位置他在西南、人王明在东北,这傻货也不知道动动脑子,南方的冬天一般刮什么风他自己脑子里没数吗?
人家当年赤壁之战周瑜准备用火攻,因为冬天净是西北风、不刮东南风都急得吐血了,还是咱丞相神神叨叨、念咒做法的才借来了东风。
这次的风向可不像林仁肇那回来了个反转,扎扎实实的西北风呼起来,所以朱令赟这边刚放了火没多久,火就冲着他自己来了。
可怜南唐这10万水军,刚排好了长串串的队形,就被自家猪统帅放的一把火搞成了串烧。
宋军此战大胜,生擒朱令赟及以下数万人,金陵城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彻底被折断。
听闻朱令赟战败,李煜决定再次遣使求和,这次出使的还是徐铉和周惟简。
有了上回的教训,徐铉这次不再坚持李煜不入朝,而是以李煜得了疾病无法马上入朝为由,竭力开脱。
面对这明显的耍赖皮招数,赵匡胤也就和徐铉争论了起来。
然而有文化、有口才的人只要打定主意,死的都能说活、没理也能说成有理,往返数个回合,赵匡胤竟然一时之间面临理屈词穷之窘状。
这下可真是惹急了天下第一号街溜子赵匡胤了,从来都是嘴仗打不赢就动手的他,面对着南唐使者还是保持了皇帝的基本体面没有动手,但是他却说出了那句震撼天下、话糙理不糙的后世名言:
“徐铉你别说了,我也知道江南没犯啥罪过,但是天下终归一统,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
至此,赵匡胤决定不再跟南唐纠结什么礼数礼法,你没错,但我就是要灭你,因为国家要统一。
赵匡胤这句霸气而又正当的让人无法辩解的话一出口,徐铉和周惟简俩人同时闭嘴死心了,南唐也不再没有任何苟活下去的可能。
金陵从春天一直被围困到冬天,城中百姓无法出城砍柴过冬,而军事上又全遭败绩,无论是军心还是民心都已坠入谷底,此时便是城外的曹彬都已看出虚实来了。
他为了迫降李煜,数次放缓攻城节奏并派人与李煜商谈投降事宜,并向李煜下了最后通牒:
“十一月二十七日之前投降,不然当天便破城。”
结果李煜仍然犹犹豫豫无法决断,曹彬便开始进行最后的部署。
南唐也即将迎来最后的结局。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