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的意思就是说,北冀公主卓胜男本就是无甚才华、刁蛮任性,只要皇帝不着重培养她今后所生的孩子,放任自流,那么这孩子就绝不可能成为贤德之才。kanshun他既非长子、又非贤才,储君之位怎么也落不到他的头上。
这话无疑有道理的,就这一点来说,卓胜男无足为惧。
和亲不过是权宜之计,政治又岂是儿戏,堂堂的大汉国人才济济,自然有办法不让卓胜男的儿子威胁帝位。所以何须如此惊怕一个北冀公主?
后宫的事,自有太后和皇后会管制,皇贵妃又如何,也得遵守规矩。
众臣听了叶臻的话,反对的声音逐渐小了。
唐烈云从没有和叶臻多说过话,他是武将,略有些藐视文人,可今日一听叶臻的一番陈词,顿时觉得,他应该对叶臻这个看起来有些固执死板、甚至有些迂腐的文士,刮目相看。
叶臻一介文臣,做了两年的散官,从没有参与任何实质性的事务,竟然对国情军事了如指掌。尤其是深知唐厉风叫他发言的目的是为了堵住众臣的嘴,这番话也说得让人无法辩驳,实在精明。
唐烈云这才知道,为什么叶疏烟会那么聪明,原来大有乃父之风。
不过,群臣虽然噤声,但郑丞相却是不甘心就这么算了。
他冷冷看了叶臻一眼,却是赞赏地一笑:“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啊,叶家不愧是满门忠贞。叶婕妤正为皇上和大汉国清修祈福,叶大夫又能如此了解皇上的深谋远虑,真是叫我等惭愧。”
话音一落,他身后的几位高官也齐声附和,对叶臻的远见卓识表示十分的佩服。
这话,郑丞相说得十分亲切自然,听来也是夸赞之语,可是叶臻却是淡淡地看了郑丞相一眼,然后向唐厉风躬身道:“微臣不敢,只是皇上相问,微臣才斗胆说出拙见,不当之处,还望皇上指正。”
唐厉风听了,目光散漫地扫过了群臣,嘴角有一丝浅淡的笑意:
“叶大夫深得朕心,不必自谦。众爱卿也当明白,和亲一事,对于大汉国来说是件好事。且此事已定,诸位爱卿稍后随朕一起送雍王离京罢。”
看到北冀公主是当定了这大汉国的皇贵妃,那些谏言的官员都有失望、沮丧之色,却也不敢让唐厉风看到,便都低下了头,顺从地应声。
这里面不乏有遵照郑丞相的意思而进言、试图煽动群臣来阻止和亲的,当然主要还是想阻止北冀公主成为皇贵妃,可是叶臻慷慨陈词,皇帝又大加赞赏,谁还能再说什么?除非是想惹怒皇帝,不要这颗脑袋了。
有时候,后宫妃嫔之间的形势也映射着朝堂上的形势,所以前朝看似与后宫不相干,但却也逃不过千丝万缕的联系。
见众臣都不敢再劝唐厉风,郑丞相却还未达目的,便亲自出列,向唐厉风拱手而拜:
“启禀皇上,臣以为,北冀公主入宫便成为皇贵妃,在宫里除了手掌凤印的太后,便是无人有权压制她。可如今太后身体抱恙,若然这卓胜男在宫里兴风作浪,岂不是要僭越过皇后和太后的地位。若和亲之事无可更改,还请皇上重新考虑统治六宫之权该如何分派,才能保证北冀公主有位无权,避免祸起萧墙。请皇上定夺。”
唐厉风其实也想过收回凤印的事,却并非为了压制卓胜男,而是因为太后有些作为实在令他觉得心寒。
可如今太后为了苏怡睿的事情一直病恹恹的,他不可能再雪上加霜,收回她的大权。
况且,收回了凤印,自然是交给东宫之主、皇后,但是皇后究竟有没有能力将那个刁蛮无礼的卓胜男收拾服帖?唐厉风对皇后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正文458第458章时机
虽说这是皇帝的家事,但是因为卓胜男身份特殊,涉及两国利益,话题敏感,所以唐厉风也不能忽视百官的谏言。
郑丞相所提的问题,显然是在劝唐厉风将凤印从太后的手里收回。
至于交给谁,从目前来看,皇后才是后宫之主,理所应当掌后宫之权,也纠正了大汉国开国以后由太后把持后宫的奇怪局面。
只是唐厉风向来觉得皇后优柔寡断、也没什么能力,尤其是对太后唯唯诺诺、缺乏主见。
若是能由叶疏烟协理六宫,帮助皇后,给皇后出主意,那么唐厉风便也能放心将凤印交给皇后。
如今叶疏烟正在清修祈福,算起来也还有十天就能回来,所以唐厉风也不急着决定这件事,只想拖上一拖,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