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就是把国家当做自己一个人的私产。
属于部落文化没有洗干净,还一个劲的开倒车。
康熙年间能够和皇帝用密折交流的大臣并不多。
而能够和康熙用奏折告小黑状的,大多都是在康熙身边长大,从小就在宫廷里面呆着的旗人。
这样的人不属于科举考上来的,能够被派出去捞钱,全是靠给皇家干粗活。
说难听一点就是老爱家的家奴,所以这个时期他们在奏折里面对康熙的自称就是奴才。
康熙眼见这么多人围着他叫自称奴才。
大清第一巴图鲁,越听越开心。
“这个称呼对,极对!”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大家都想讨皇帝喜欢,都想进步进步。
康熙50年之后,除个别的大臣和皇子之外,旗人大臣们基本上也都开始陆陆续续自称奴才。
这才有了所谓的满汉分别称臣和奴才的现象。
老爱家的特点就是儿子看不惯老爹。
雍正登基之后,对于父亲这种把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国家的政治机器绑定在一起的行为就很反感。
所以在雍正朝,雍正不仅不希望汉人自称奴才,他对于满人自称奴才也不怎么喜欢。
只不过清世宗的精力主要是放在了改革上,这种细枝末节的事情就没有怎么太矫枉过正。
可是乾隆一上来情况就又反转了。
“我爷爷爱用的东西能有错吗?”
“我看用的这是字也好、词也好、意也好。”
于是在乾隆朝奴才这个称呼就开始被制度化了。
写在正经公文里面的,也就是题本上的东西,无论是满人还是汉人全部要自称臣。
因为这个是地方和朝廷的公文,是要给朝臣们看的,你自称奴才干什么?
但是写在奏折里的东西,如果是以私人名义写的,满人出身的大臣就得用奴才,汉人才必须用臣,分得清清楚楚。
《清高宗实录》:“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戊午谕日,御史天保、马人龙奏监考教习,查出代倩之弊一折已交部查办。
至其折内书衔因天保在前,遂概称奴才。
向来奏折,满洲率称奴才,汉官率称臣;此不过相沿旧例,且亦惟请安、谢恩及陈奏已事则然。”
说有一回满人大臣天保和汉人大臣马人龙一起联名上折的时候,马仁龙就跟在满人大臣后面一起用了奴才。
乾隆立马就翻脸了。
“狗的,你也配称奴才。”
相当于乾隆用自称的方式把满汉给分割开来。
不仅如此,一年之后,乾隆39年,乾隆更是要求武将们无论是满是汉,全部要自称奴才。
很明显,这是为了防止八旗勋贵还有武将搞事情,得拿脚踩严实了。
对于称奴才这种行为,别说汉臣不满意,其实满洲八旗也不太愿意。
入关的时候,大家一起陪你们家打天下,打完了我们就学成奴才了?
行,你现在牛掰,我们斗不过你,可你早晚有不行的一天!
于是光绪年间,旗人大臣们对于动辄自称奴才的行为就越来越反感,大家都开始用臣来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