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在书中读到过,《二十四孝》记载,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闵子骞,生母早亡,其父续弦,后母善妒,“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
他只知道这是一种细软轻薄不适合御寒的东西,却从未见过芦花的真面目。
张大彪看了他一眼,面无表情:“什么鬼东西,芦花就是芦苇的花绒,分什么母的公的?”
燕书承哑然失笑,觉得和他讨论典故的自己有点傻,继续埋头喝自己的粥了。
这粥的分量是照着张大彪的饭量来的,燕书承又还在病中,实在没有胃口,喝了不到一半就喝不下去了,端着碗左右为难。
张大彪见他停下,了然,伸手接过来,也不用勺子,抬起头一口解决了。
喝完还不忘看他一眼:“喝不完直说就行,犹犹豫豫娘们兮兮的。”
第四章
李郎中医术很好,几贴药下来,燕书承精神好转,渐渐开始下床走动了。
张大彪这山洞构造很不错,整个像个葫芦肚,里面大,通往外面的洞口却窄窄的,用稻草编成铺盖挡住了,冷风吹不进来,即使不烧火也不算太冷。
石床很大,两个成年男子睡也绰绰有余,张大彪仗着自己身强体壮,也不怕燕书承传染他,两人共睡一榻。
几乎掏空了柜子里的被褥存货,幸好张大彪睡惯了稻草,芦花褥子都垫在了燕书承身下,唯一的棉花被子也让了出去。
燕书承自能起身那日,就借了纸墨,写好了一封信,却苦于无人去送。
张大彪倒是愿意借他几个弟兄,可是这寨子里的人都是肃州本地百姓,这辈子都没出过这片土地,更不知道京都在哪。
燕书承身体没好,没马车自己也走不到京都,事情一时间胶住了。
想到深宫之中,圣上收不到他的消息不知会如何担忧,燕书承长长叹了口气。
没想到旁边张大彪也是愁眉苦脸,燕书承自从来到寨子,张大彪就是一副没心没肺的大老粗做派,从没见他这般沮丧,不禁有些好奇,轻轻拍了他:“你愁什么呢?”
“这马上就入冬了,今年江阿婆他们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
寨子里老人不少,很多是跟着儿子甚至孙子上的山,年纪大了有常年劳作,身体状况很差,几乎每年冬天都会收割好几位老人的性命。
燕书承沉默了。
很多老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寒冷和营养不足。
寨子里虽每年都注意在冬天来临前收敛物资,但条件太差,吃的很难保存下来。
入了冬吃食倒是不易腐坏了,但冬天动物休眠万物寂寥,也找不到什么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