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朴,某种意义上,就是柴荣的萧何、荀彧、诸葛亮。
王朴精才学广博,通阴阳律历和音律。而在政务方面,更是一个多面手。
他除了具备顶级的战略眼光和判断力之外,还拥有驾驭复杂局面的高超实操能力和领导素养。所谓既能务虚又能务实、既能扯淡又能做事、既能当高参也能当主官。
单凭以上这些,就足以使王朴生荣死哀。但如果我们站在上帝视角来看,王朴的突然离去,对后周更为重要甚至是致命的影响,则是动摇了国本。
王朴过世不到一年之后,38岁的柴荣便紧接着离去了。而他为年仅6岁的继承人所留下的辅政班子,完全不具备压制野心家的能力。
这才给了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机会!
赵匡胤后来登基后,有一次经过一间宫殿门口恰遇殿门被风吹开,赵匡胤顺势往里望去,结果看到的是正对门外的王朴挂像。
而赵匡胤随之的一个举动,却让身边随从震惊不已。已经贵为大宋皇帝的他仔细的整理了一下衣冠,向着王朴挂像深深的拜了一拜。
面对众人的不解,赵匡胤只说了一句话:“此人若在,我当不了皇帝。”
随着王朴的离去,使柴荣在谋划身后的权利格局时缺少了一块最坚硬的铁板,文臣里面再没有一个知兵懂兵、可以压制武将的人了。
这就是王朴在当时后周集团中真正独一无二的稀缺性,无论是资历、能力或者胆识,他都可以全方位的压制各种军头和和藩镇。
只要王朴在,柴荣就永远可以放心的将幼子和社稷托付与他。
但是现在,柴荣不仅需要重新找人替代王朴“留镇后方、使前线足衣足食”的角色,更需要再为将来的继承人选拔出一个忠诚并放心的看护人。
只不过,可能柴荣自己都没有想到,留个他的时间也已经来到了进度条的尽头。
抛开国事,单论私情,王朴之死对柴荣带来的伤痛也让人动情:
对柴荣而言,王朴不仅是一名能臣、干臣,更是自己的知音好友。
他们二人的性格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机敏果敢、刚强坚毅,王朴为官有公无私、不怒自威,臣僚敬佩他才干的同时又很畏惧他。
更难能可贵的是,纵然前半生默默无闻,又骤然被擢拔至高位、以火箭的速度超过了许多久经高位的老人、能人甚至是那些小人、庸人,但王朴却从来没有恃才自傲、恣意妄行,而是一如既往地胸怀抱负、一心为公。
柴荣与王朴,都是有大才、有大智、更有大德之人,但他们也有同样的不足,就是不易为人所亲近。
孤独而坚持、出众为卓越,或许这就是柴荣王朴之间相近相亲的真正原因。
王朴走了,柴荣也将迎来他生命的最后序章。